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南苑惊闻 (第1/3页)
(注:本文关于南御苑的环境资料参考自《玉津园史》,地理位置资料引用《北宋汴京地理考》) 今天是新年的第三天,新年一到,气象果然大不相同。从前天的正旦开始,连续两个晴天,使汴京周围的积雪有了融化的趋势,阳光非常暖和的洒落在每个人的身上,仿佛春天一夜之间就降临了人间。 南御苑,又名玉津园,位于汴京城南薰门外两里处,是大宋帝国四大名苑之一,历来为皇室练习骑射的场所,地势宽阔平坦,周长十二里,引惠民河水而入,初建于后周时期。其中种植有十五顷各类奇花异草,养有包括三十只大象在内的许多珍禽异兽,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园,更有湖泊岛屿层峦叠翠,亭台楼榭别致精奇,一派皇家园林的气势。 杨翼今天起了个大早,因为皇帝陛下亲自点名,要求他参加今年的射御活动,其实杨翼作为享誉天下的战勋之臣,也确实有资格参加这个传统的节目。除了杨翼等十余名级别较高的伴射大臣之外,陪同皇帝前来的还有殿前司、直属兵部宣效六军的几个长官以及指挥使,此外,辽国、高丽、回鹘、于阗、月葛、大理、大食、三佛齐、交趾、西夏等国的使节根据惯例也要一同射弓为乐。 在众多骑着马的大臣和使节们中间,杨翼好奇的东张西望,因为后世中南御苑不复存在,全部淹没在了黄土之下,今天有幸前来,怎么说也要瞧个够本。只见那射弓场长约五百丈,宽约三百丈,本为仁宗皇帝偶而游乐驰马之地,但其后被两朝皇帝修缮装饰,种树培草,改造为射弓场。射弓场顶端并排耸立着十座一丈五尺高的箭靶,靶身为绿色,靶面着红,均画一黑色侧面虎头,以虎目为靶心。历史上,曾经传说神宗皇帝赵顼为了射中这个靶心,花了整整两个月的苦功,结果一射之下使天下使节为之叹服。 “哈,杨大人,可还记得末将么!”一人策马来到杨翼身边笑道:“南京一别,子脱风采更胜往昔啊!” 杨翼仔细望去,此人却是辽国金吾将军老古,往事顿时浮上心头,杨翼吃惊的问道:“竟是老古将军,到了我大宋怎也不通知我一声,子脱当竭诚相待!只是以老古将军的身份,怎么竟然不是正副使臣,前日正旦朝会,我都未瞧见您的身影,嘿,莫非老古将军有意隐藏身份,到我大宋另有任务吧?” 老古面现尴尬之色,道:“子脱哪里话,老古已非昔日的金吾将军,目下带罪之身罢了,又如何当得了使臣之职?不过是本次队伍的侍卫指挥而已。” 杨翼大为惊奇,说起来老古算得上耶律洪基身边的宠臣,一下子削官罢爵,只有得罪了皇帝才能解释得了:“老古大人竟犯了什么事?让天佑皇帝如此动怒?不若说与子脱知晓,我好歹还算和天佑陛下有些许交情,回头书信一封,却也帮你解说解说,多少有所助益吧!” 老古连忙摆手道:“子脱好意本将心领了,陛下不杀我已是圣德,焉敢再求富贵?不过….”老古扯了扯杨翼的衣袖,示意两人策马行到人群的边缘,压低声音道:“我朝皇帝陛下倒是有句话让我转告子脱!” 见到杨翼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老古继续道:“陛下说子脱当日南山狩猎时说的话甚是灵验啊,自古游牧民族交替诚为至理。此外陛下还说子脱为南朝立下大功,可惜南朝竟不知善待功勋之臣,不若去我大辽,立即以南院枢密相授!” 杨翼心中觉得有点不对,嘴上却笑道:“两年不见,原来老古将军竟变成了说客么?我那区区微末之功,兼有方山会战之败,我大宋朝廷这般对我,真可说是善待了。至于去辽国,哈哈,有你老古在,哪轮到不学无术的子脱呢?说笑罢了。” 杨翼接着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问道:“天佑陛下又是如何知道,我那天说的游牧民族交替一语很灵验?莫非辽国境内出了什么差子么?“ 老古愣了愣,笑道:“我大辽国势如日正中天,我朝皇帝陛下春秋鼎盛,能出什么差子?子脱多心了,其实我朝与南朝乃是世代友邦,子脱何不随我去辽国?想来以子脱之能,加上陛下对子脱的看重,子脱定可立下一番万世不拔的功业啊!” 杨翼笑笑,不置可否,心说要是辽国没事才怪了,耶律洪基好端端的怎么会想起当日我说的那番话来,老古这只老狐狸不老实啊! 正谈笑间,只听鼓声大作,射弓就要开始,还在谈笑的官员立即严肃起来,迅速的勒马排成一排,接着几十支长号角吹响,皇帝赵煦穿着一身闪亮的金甲出场了。 赵煦实际上有点紧张,这还是他第一次当众射箭,其实在他心里,先帝神宗是永远的榜样,既然当年神宗皇帝能一箭命中虎目,那么他当然也不能落在父亲的后面,所以为了这一箭,他也在宫中苦练了两个月,只不过平时练习的时候,命中率就实在是低了一点。 小皇帝策马飞驰到起射点上,手竟不由控制的发起抖来,只听弓弦声响,箭簇飞射而出, “噗哧”轻响,旁观的众官员使节立即大声喝彩,可待到仔细望去,众人不由倒抽一口凉气,箭倒是射中了虎目,只不过射中的虎目却是原定目标旁边的另一个…… 射箭脱靶这种事固然经常发生,只不过当这种事情发生在皇帝身上,就未免有些尴尬了,刚才的欢呼声立即消失,整个射御场鸦雀无声。 “陛下好箭法!”杨翼纵马而出高声赞美:“此乃箭走偏锋,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陛下这招指东打西真是妙到颠毫啊!臣叹服!” “是啊!好箭法!”“陛下年少英明,正是我大宋之福!”“你看那箭多准,正中虎目啊!”一干官员顿时回过神来,纷纷大唱赞歌。 赵煦郁闷的策马回来,勉强笑道:“杨爱卿好眼力,朕的玩法都被你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