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宋_第三十二章 金明池争标之诸军百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金明池争标之诸军百戏 (第2/2页)

咱们又不是武夫,怎么能见这些污秽之事?”…..

    池东北角。

    杨翼心中发凉,他根本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事实上,武学众人事先都不知道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毕竟他们都是军人,军人都是杀气升腾、百无禁忌的,不管什么妖魔鬼怪都无所谓,所以大家都不清楚表演傩舞竟让会让观众们集体沉默。

    “这可如何是好?”杨翼在一片静寂中大为急躁。

    说起来杨翼也很无奈,事实上在来之前,杨翼也召集了武学众人研究表演的问题,结果大家都没经验,最后决定演出一场杂剧。杂剧是这样的,一帮人扮成各种角色,对话说笑,主题是歌颂伟大的宋王朝千秋万代。结果排练完毕后杨翼一观摩,就发现不行。表演的学员来自五湖四海,说话虽然都尽力讲官话,可是腔调就有点不大对路,杨翼听了半天,学员们讲的很多话都有如鸟语一般,让他听得不是很明白。当学员们要求杨翼为杂剧起个名字时,杨翼还颇为踌躇,听都听不明白还起什么名字呢?最后杨翼看见舞台上摆着几盆花草,于是无奈道:“这杂剧就叫做,嘿嘿,鸟语花香。”

    当然,“鸟语花香”是绝对不合适表演给皇上看的,所以临时安排了傩舞,这才出现了这样的场面。

    后悔药是没得吃了。此时陶节夫和郭成还在跑,金明池一圈长九里又三十步,没有两刻钟是跑不完的,眼看着场面不对,杨翼急中生智:“陆定北等摇船,章大人击鼓,两位种大人吹笛子,本帅要唱词。”

    章楶疑惑道:“唱何词?子脱,要学亲军那般唱蓦山溪么?蓦山溪有名的好词早已经传遍天下,侍卫亲军刚才连唱三十首,子脱哪里还有比他们更好的词唱得出来?”

    杨翼微笑道:“不唱蓦山溪,就不能唱别的?本帅突发灵感,竟作得词二首,想来定可搏得君王赞许。你把《导引》和《十二时》的调子哼上一遍给本帅听听,待会就唱这两首。”

    章楶简直觉得不可思议,哪有连词牌的曲调都搞不清就作得出词的?当下狐疑的哼了一遍两个词牌的曲调。

    杨翼认真的听着,强行记在心里。事实上,在后世的时候,杨翼曾经见过两个北宋末年出土的瓷器,那瓷器上刻着两首词,正是《导引》和《十二时》。只不过杨翼在为这两个陶器作实物鉴定时,发现这两首词居然不知是何人所做,杨翼查遍宋词中的有关记录,依然不得详解,为此杨翼曾经耿耿于怀多时,自然这两首词也背得烂熟于胸。最巧的是这两首词都歌颂帝王的,想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拍拍皇帝和太后的马屁一定能够得到高分,反正这词也不知道是谁作的……

    ******

    临水大殿。

    殿中诸人此时都在摇头叹息,说起来武学在诸军百戏这个环节实在是丢人,不说与禁军想比,就算是刚才的清卫厢军,表演的节目也强过武学甚多。武学真是枉负威名啊!

    高太后在这样的场合并不是主角,当着万千臣民的面,小皇帝才是出来摆台面的。在高太后的心里,总是希望在这场大会中,武学或者宣效六军能够盖过殿前司的风头,毕竟,将来要是真出了什么事情,有好名声的军队总是更容易得到京中百姓的支持。

    此时的高太后看着殿中众臣窃窃私语,园中百姓默然无声,心中不禁埋怨杨翼不争气,准备了那么多时日,就弄两人驱鬼来糊弄,什么东西?

    “哎!好像还有下文啊!”有朝臣惊呼道。殿中的人们举目望去,只见一只船从东北角上驶过来,船上鼓点阵阵,一人盔甲闪亮矗立船头,正是杨翼……

    章楶奋力击鼓,《导引》的节奏鲜明无比,陆定北、李宏伟等四人摇着船,种思谋和种师道两叔侄吹笛子,小船很快就到了临水殿前。

    杨翼定定神,记忆着章楶教给他的曲调,高声唱道:“母仪下,国祚和平。玉帛凑寰瀛。尤祥极瑞,茂实英声。两耀比皇明。昭孝食、躬荐精诚。祥并保佑洽由庚。和乐遍怀生。柔远能迩,海宇永澄清。复曾城。宝册受鸿名。绵龙绪,十治同齐圣。至治播欢声。止戈为武,顿纲搜英。察万物人情。损服御、不尚瑛琼。俗怀生动,修文考制,颛法上天明。地不爱宝,人不爱其诚。帝图宏。寿岳永嶢峥。”

    大殿中顿时炸锅。

    “马屁精啊!”王敬心觉得有点发傻:“玩上这么一手,母仪下,国祚和平?这分明是在拍太后的马屁,杨翼分明是在取巧!”

    郑雍冷笑:“这种场合,当以陛下为首,杨翼这是自讨苦吃!”

    这个时候,蔡汴和苏轼站在一起,蔡汴眯缝着眼看着杨翼在那声嘶力歇,却觉得不太合适:“苏大人,这词从未听人唱过,您是大词家,觉得这词如何?”

    苏轼觉得杨翼实在太出人意表了,缓缓神道:“此词我亦未听闻,想必是杨翼所作?不过此时此景,赞颂太皇太后而不说皇上,恐怕未免有些不足。我亦不知这般做法,陛下会作何想。”

    高太后倒是心花怒放,不过却也踌躇该如何为杨翼开脱,毕竟树立孙子在臣民中的威信才是最主要的,这个盛会应该以皇帝为主啊!

    此时小船上鼓乐声忽然起了变化,变成《十二时》的曲调,杨翼大声唱道:“绵区浃宇,三万里封疆,躬稼穑重光。神宗昔举殊尤礼,今复睹吾皇。先农祀罢东郊晓,玉趾染游场。三推初毕公卿遍,从此万斯箱。务农敦本,自古属明王。文册布彝章,吾皇睿圣躬千亩,将欲积神仓。去年宿雪田膏极,黛耜应农祥。尧郊击壤迎归辂,解雨遍遐荒。民康俗阜,万国乐升平。庆海晏河清,唐尧禹舜垂衣化,讵比我皇明。九天宝命垂丕贶,云物效祥英!”

    皇帝赵煦开心极了,学了这么久诗书,听了这么多诗词歌赋,就杨翼这首最好听。神宗皇帝?朕的父亲,那是朕最崇拜的啊,自己一心模仿父亲行事,希望有一天能够亲政,希望能够得到和父亲一样的评价,杨翼这么一比,真是深得朕心,

    “好!”赵煦不顾身份,击节叫好。高太后虽然不喜欢神宗皇帝,可是之前好歹杨翼也隐隐约约的似乎称赞了自己,当下便也颔首微笑。

    殿中的大臣们当然对于察言观色熟门熟路,既然皇帝和太皇太后都说好,那自然是一好百好,当下纷纷赞叹。

    临水殿这么一赞叹,自然引起了连锁反应,四处岸边的百姓和士人,虽说距离远听不到杨翼一个人唱些什么,但叫好声还是从临水殿开始蔓延起来,渐渐响遍了金明池……

    ******

    “陛下亲谕!将适才武学谕杨翼所唱之词,刻于器上!”

    杨翼才回到岸边,就听到童贯跑过来传谕。

    “这是怎么回事?”杨翼觉得有点茫然,那种穿越时空的错乱感觉又一次来到了他的脑海里:“这两首词从来不知是何人所做,我发现了出土的瓷器,然后在这个时候唱出来,又被皇帝下令刻在瓷器上?难道这词竟然是我做的?那么我又怎么会作词?我没穿越时空前又怎会发现了瓷器?”杨翼觉得有点乱。

    不过乱归乱,眼下第二项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争标!终于开始争标了……

    ******

    (注:那两首词,真正的作者,史上确实不可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