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春秋_第二十章 内乱(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内乱(下) (第2/3页)



    薛方仲目带赞许道:“不错。那晚薛某命人将程浩然扶出帐后也感到有些怀疑。第二天薛某将他所说录于纸上放在他面前。却不想此人既不惊慌亦不辩解从此一言不。薛某苦思良久倒也有些明白了。”

    “当日程浩然离开咸阳前我大秦皇上命人将他带到程氏宗祠内在程伯休父灵前程浩然匍匐于地一日一夜未曾抬头待到军士抬他离去时现程浩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或许在此人心中天良仍未泯故借酒装醉将突厥军情告知薛某。当然这般猜测或许是薛某一厢情愿但即便程浩然所言不实也只有让我等战时决策更为谨慎别无害处。”

    樊兆彦接口道:“听薛元帅的意思此战亦必须谨慎不得cao之过急?”

    薛方仲咳嗽一声道:“薛某只是将程浩然之事通报于二位统领知晓。此事以前不曾提起一来这突厥使臣确是到过咸阳怕惹出不必要的猜忌;二来程浩然之言若是属实秦赵两军书信来往难免会出纰漏若是如此反倒是害了他因此拖到了今日。”

    楚铮若有所思喃喃说道:“如此说来程氏一族内未必都是铁了心为突厥卖命或许我等可在此事上做些文章。”

    樊兆彦道:“程氏族人隐匿在突厥大军之中就算找到一个也未必是心怀故土。唯一一个有此迹象地程浩然定是程家要人物之一说不定就陪在什么沙钵略可汗左右谈何容易啊。”

    薛方仲忽然站起身来道:“事已说完薛某暂且告退。”

    “薛帅留步。”孟德起忙道。

    “大赵军务我等秦人不便参与薛某在偏帐静候佳音。”薛方仲头也不回与沈从放一同径直走出了帐。

    楚铮心中暗赞同是一代名将。薛方仲就比那郭怀油滑多了难怪他身为武将在西秦亦可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薛方仲一走大账内气氛更显尴尬。孟德起和樊兆彦两人一口接一口地喝着茶水楚铮对着个小火炉手中拿了把扇子扇啊扇的专心致志烧着水看来颇有当一个职业茶僮的潜质。

    几个亲兵在大帐门口探头探脑。不知是否应该进帐清扫。樊兆彦大眼一瞪:“看什么看所有人等在大帐十丈外候命!”

    亲兵们吓得一颤转眼间全都消失了。

    孟德起放下手中茶盏冷冷说道:“好威风啊樊副统领你今日这般做法心中可还有‘军法’二字?”

    樊兆彦既是开了口也不再客气:“统领大人樊某平时虽有些阳奉阴违但对于军令从不含糊。但此次樊某是铁了心与你斗上一斗否则北疆大营会被你带入万劫不复之境。”

    孟德起咬了咬牙自己虽是北疆大营统领兵部又授予全权决断对北疆众将拥有先斩后奏之权。但樊兆彦决不在此列他不但是副统领麾下几万将士对他忠心耿耿而且朝中背景远胜自己。何况大营内还有一个王明泰正虎视眈眈此人对统领之位亦是垂涎已久。自己若是真与樊兆彦两虎相争最终受益者多半是这王明泰。

    孟德起权衡再三不得不放缓了语气:“不管如何你不该当着秦人的面与我为难啊。”

    “此举也属无奈。可樊某多次书信与统领大人商讨此事却全无回应最后还送来兵部那十六字文书威慑樊某。樊某好歹也是一副统领难道没有参与之权么?”

    孟德起气极而笑:“你在北疆大营多年当年王老统领和郭统领在位时有哪位副统领如你这般放肆?”

    “王老统领对樊某有知遇之恩樊某不敢妄评他老人家。而郭统领樊某虽与他私交不佳但亦承认能在他这般名将麾下效力实是为将者生平之幸事樊某对他心服口服。至于孟统领……”樊兆彦摇了摇头。显然孟德起没什么可让他服气地:“领兵中规中矩罕有失误亦甚少有出彩之处。”

    楚铮也暗暗摇头嚣张啊老樊实在太嚣张了且不管孟德起军事才能如何起码这统领当得不甚合格无御下之能。想当年父亲在南线大营时对麾下诸将能收则收不能收服就格杀勿论反正天高皇帝远有何可顾忌的。记得有一位不知姓什么地高级将领也如樊兆彦这般不把父亲放在眼里结果外出巡查时死在长江里据说是被南齐水贼所杀连尸体都没找到。

    孟德起冷哼一声:“孟某才智平庸自然不能与王老统领和尚书大人相提并论。只是你今日这般做法若使赵秦联盟因你而毁看你如何向朝廷交待。”

    “统领大人多虑了突厥不灭赵秦联盟决不会破裂否则西秦也不会驱逐那突厥使臣。只是统领大人原本处事沉稳向来谋动而后动大战初起统领大人详装败退趁突厥前锋部队冒进时反戈一击歼敌五千。随后收缩兵力向秦赵边境靠拢与秦军成犄角之势而守突厥不敢再妄进半步此举甚为高明纵使郭统领掌兵亦不过如此。一月之前统领大人还与樊某和张副统领等人商议认为当前要乃是与西秦联盟开春之后仍以稳守并歼灭小股突厥为主保存实力暗防西秦樊某当时真可谓唯统领大人马是瞻不曾顶撞一句。如今统领大人却晕招迭出四处调兵遣将欲与突厥决一死战实在叫人费解。”

    “这又何奇之有?时势不同战法亦需改变西秦已由薛方仲亲自领兵从大赵各地抽调地援军也已到位可说实力大增。再说突厥远道而来本应趁其立足未稳全力攻击。我赵秦联军共有三十余万突厥不过二十万无论天时地利人和都利于我方为何不战?”

    樊兆彦摇了摇头道:“天时且不说它北疆草原无垠无边基本无险可守对敌我双方都是均等。地利原本是我方最占优之处。但若真如薛方仲所说有程家为突厥效力地话当年程通在北疆大营十余年恐怕已对北疆地形地貌了如指掌。至于人和统领大人这三十万大军真能当三十万来使么?”

    孟德起道:“此言何意?”

    “赵秦两国乃是世敌谁又敢毫无保留全力进攻?当年郭统领与薛方仲追杀胡蛮亦是兵分二路。协同作战地次数少之又少原因就在于此。还有战事后期时任副将的谢晨育连同麾下四千儿郎离奇失踪当时胡蛮已是溃不成军怎会有余力反击何况还能使四千余人无一逃生岂不是咄咄怪事?有此前车之鉴赵秦三十万大军能抵二十万来用已是不错了。况且在沙场之上数十万人连绵几百里。古往今来哪一位名将敢说三十万大军定能胜过二十万?唯有步步为营渐渐蚕食觅寻良机再予敌致命一击。”

    “这些只是寻常道理统领大人领兵多年又怎会不知。”樊兆彦叹了口气“为何还要借樊某之口说出?”

    孟德起不屑的说道:“樊副统领的目光过于短浅了突厥只是一时之患。我大赵真正的对手只有西秦。要知战争最耗国力与胡蛮一战令赵秦两国近二十年无力大兴干戈如今我大赵元气稍复朝中上下正全力调集粮草辎重准备与西秦之战却不想突厥来袭。打乱了原定步骤。我北疆大营如果不能战决朝廷多年积累地资源难免会让我等挥霍一空若真如此至少又是十年无力再对西秦用兵。我等非但有愧于先皇亦有愧于朝廷有愧于……”

    “放屁!”樊兆彦徒然一声大喝声若雷鸣。守候在大帐外的亲兵自然也听到了不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