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老将的心态 (第2/2页)
等到四万将士投降的消息传到皖城,皖城中的一万精兵,即便是悍不畏死,肯定也会军心动摇。加上皖城中有我方的内应,到时打开城门,我军便能杀入城中,活捉李术!” 孙权目光坚定,信心十足,大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势。 吴景又问了几个关键问题,得到孙权详细的回答后,还是有些犹豫,摇头道:“还是太过于冒险!你家先祖有言:兵者,国之大事!还是先与张昭、周瑜等人商议之后,再决定如何出兵的好。” 孙权费了这么大的劲,嘴巴都说干了,却得到吴景这么一句话!顿时,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在孙权心中蔓延。心中悲鸣:“看来,这个亲舅舅对孙权也没什么信心啊!” 想到这里,孙权的犟劲给激发出来了。不相信老子是吧?老子偏要把这事做成了让你们看看,江东不是离了张昭、周瑜就不行了的! “舅父既然提到先祖孙武,自然也知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道理。若是等到我军聚集足够多的兵力,再经过仔细商议筹划之后,出兵庐江是不是就能一战成功呢?皖城的李术难道会对江东的举动视若不见,坐等我军渡江攻城吗?” 孙权不等吴景回话,以不容置疑的口气下了判断: “绝不可能!到时,原本是毫无斗志的四万溃兵,已经被李术重新组织起来,再加以财帛诱惑,必定激发出强劲的战斗力,成了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以这样一支精锐之师布防大江沿岸,江东三军将士能否渡江还是未知之数,还说什么平定庐江?” 以前的孙权也曾经在孙策帐下出谋划策,而且有不少建议被孙策采纳,对军事本就不陌生。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两千年后的见识,如今的孙权在军事上的见识,是绝对不能小看的。
见吴景一边思考一边点头,孙权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 为了保险,孙权又说起了自己的忧虑:“舅父可知,我父兄留下的那班老臣暗地里叫孙权做‘少主’?如此处境,如果孙权不能建立起自己的威望,以后如何统领江东?” 吴景这时已经考虑得差不多了,见孙权诉起苦来了,便说道:“你的苦衷,我知道!只是此战确实过于冒险。如果此战不胜,你的处境不是更恶化了吗?何况,兵凶战危,要是你有所意外,那——” 孙权斩钉截铁的说道:“不成功,便成仁!为了江东基业,孙权甘愿冒险一战,还请舅父助我!” 事情说到这个程度,再说什么已是多余,还不如表决心。 吴景定定的盯着孙权,眼睛有些湿润,显然是有些感触。 过了好一会儿,吴景大声赞叹道:“有其父之雄风,其兄之决断,很好!好!舅父便陪你赌这一回!” 得到了吴景的支持,发兵庐江的事情就成了一半,孙权的心情好了起来。和吴景两个,就在大帐中商量起作战的准备事项来。 “少主!少主在哪?” 听到这么一个熟识的声音在呼唤,孙权立马中止了和吴景的谈话,急忙出了大帐。 孙权一出大帐,就见一个雄壮的身影正急急往大帐赶来,正是老将程普。 以前的孙权,虽然很讨厌别人称呼他为“少主”,但程普却是一个例外。因为程普不仅是江东资格最老的武将,他还是孙权不挂名的“师傅”。孙权所用的那套骑战枪法,绝大部分都是程普用他的铁脊蛇矛一招一式教给孙权的。 程普见了孙权,一把抓住孙权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急问道:“少主没受什么伤害吧?” 孙权笑着给程普行了一礼:“多谢程公挂怀,孙权无事。” 程普笑容满面,连连说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众人都进了吴景的大帐。这回,孙权坐在了主位上,吴景坐在孙权左边席位,程普居右首,孙河、潘璋也跟着落了座。 程普首先开口问道:“刚才听军士来报,说少主去了一趟庐江,把陈端那个老匹夫给杀了?” 看来,陈端的为人确实不怎么样,连程普这个乐于助人的老好人也反感他! 于是,孙权又是好一番解释。 听说要攻打庐江,程普就比吴景积极多了。等孙权说出自己的全盘思路,程普就大声道:“好!少主好谋略。虽然有些风险,但打仗哪有十足把握的?老程支持你。” 若是不了解程普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是个莽夫,其实不然。 孙坚还在世时,曾私下对孙权兄弟几个评价过程普,说程普“胸有计略,善应变之道”,并把程普看做是手下第一大将。要知道,孙坚留下的几个武将当中,韩当目前是个校尉,黄盖还只是个都尉呢,只程普做了中郎将,可见非同一般武将。 既然有程普、吴景的支持,出兵庐江一事基本上成了定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