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十九)骑马火枪兵 (第1/2页)
从西洋屋出来,已经是接近下午五点了,阿图走进了隔离的文宝轩,准备归还借书并再借上几本。 在店里看生意的仍然是孟冬儿,她穿着一套暗青色的深裙,布料上印着写墨绿的花纹,雪白的两条胳膊露在外面。看到他进来,她的脸上忽然显露出了不太自然的神色,既没有打招呼,还匆匆地把头低下。 阿图并没在意她的态度,因为听说张泉前两日在街上又发了一次病,是路人将他送回家的,或许她此刻的心情是带着些难堪吧。 唉!这对夫妻也真是可怜。听说张泉在得病前还是傅兖最看中的年轻将领,说他有将才,二十三岁就让他做了队正。虽然队正只管三十来人,但早先顿别军统共就八百多人,能这么年轻就当上队正的,在傅兖的手里还是头一个。可惜,一次战事中的受伤就将什么都毁了。 阿图在旧书柜里翻看了一阵,选好了十二本书,然后连同要退回的书一起递给了她。他看书没个准则,不管是经史子集,还是诸子百家,或者是教你如何农林渔牧、开矿冶铁、建房造船等等的实用书,以及八卦闲书都是来者不拒。 孟冬儿很快就给他办好了借记的手续,在他要离开以前忽然问道:“赵图,听说你力气很大。” 听到这句莫名其妙的话,阿图伸出胳膊,做了个鼓肌rou的动作,笑道:“恐怕比你所见过的所有人都大。” 孟冬儿好象有些不好意思,扭扭捏捏地说:“家里。。。没米了。等会换工时,我想请你帮我扛袋米回家,可以吗?” 原来是扛米,那简直是小菜一碟。阿图笑嘻嘻地说:“好。可你和张大哥得留我吃晚饭,我一顿要吃四碗。” 孟冬儿见他答应了,欣喜地抬起头来说:“没问题。今晚我就多做八碗饭,让你一次吃个饱。” “大哥喝酒不?”阿图问。 他时常能碰到张泉,大家见了面都是“张大哥”、“赵兄弟”般地叫着,也能说彼此说上几句话了。但无论怎么说,张泉都二十七岁了,和阿图一向交好的小开、阿晃这帮年轻人隔着半代,交往起来还是客气的成分居多。 “医师说他不可喝酒,但他偶尔也偷着喝点。” 阿图点点头,说:“我去去就来。”说完,就走了出去。回来的时候,手里提上了一只烧鸭。这时,跟孟冬儿换班的小妹已经来了。很快,孟冬儿跟她交接完,两人一起走出了店铺。 出了门,孟冬儿都埋汰道:“去嫂子家吃顿饭还买什么礼,你也太见外了。再说,你还帮我扛米呢。” “是给张大哥的,你也就别说了。”阿图道,然后问:“大哥这两天怎么样?” 提到张泉,孟冬儿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他的身子越来越弱,病发作的时日也不见稍缓,心情也很不好。” 阿图默然,他其实很想帮帮他们,让罗拔去把张泉的病给治了,可自己又以什么名义呢?自己跟他们算不得交好,又不是医师。假如给张泉治好了病,万一这事传出去了怎么办?那屁股后面还不成天都跟着求医的人,烦都要烦死了。 孟冬儿见他沉思不语,偏过脸来问:“想什么呢?” “没有。”阿图言不由衷地说。 这时,米店到了。转眼功夫,阿图就扛着一石一包的米出来了。本来孟冬儿只准备买半石米,但半石算是零卖,合计要卖三百六十五文,一石一包的只卖六百八十文,一石石地买可以便宜不少,于是阿图就坚持让她买上一石。 手提着烤鸭跟在他后面,孟冬儿看着他的肩上顶着个大米包,不禁赞道:“你的力气真大。” “这有什么,你再买个几石,我也一样可以跟你一次扛回去。”阿图牛皮哄哄地说。 孟冬儿咯咯地一笑:“这我可不信,那有一次可以扛几石米的人。” 阿图停住了脚步,不服道:“不信,回去抗给你看看。我可以跟你打赌,至少能扛这么四包米。” 孟冬儿听了,笑着将他一拉:“信,信,我信了总成吧。走吧,回去还要做饭呢。” 她的家也不远,就在南四巷中。到了门口,孟冬儿将门一推,跨入门槛便喊:“张泉,赵图帮我扛了米回来,你来接一下。” 这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坐北朝南,北面正房,两侧厢房的格局,都是单层的平房。院中还种着两棵枣树,歪着脖子在暮色中发呆。阿图听小开说过,本来张泉夫妻是住在城里的,但张泉觉得住在城里精神压力太大,就想搬到镇上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