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数字音乐 (第2/2页)
纯的把它当成一种便利的下载工具,所下载的也不过是一些未经授权的盗版音乐。 直到1999年,一个19岁的年轻人尚·范宁在开发的在线音乐交换程序基础上一个叫Napster的网站。NaPster创新了互联网的沟通方式,使用上的便捷性和完全免费的音乐共享体验使NaPster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扩大,其用户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趋势。与此同时,他也造就了数字音乐时代的飞速发展。 不过尽管如此,这个时候的数字音乐传播仍没有进入收费阶段。各网站多是采用以免费音乐资源聚集受众,进而吸引广告商的方式来赚钱。这跟大多数传统媒体的赢利模式实际上是一样的。基于数字音乐传播特性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 话说误打误撞之下,布鲁克找一条推广音乐的新路子,欣喜之余也没有仔细观察数字音乐的发展史,也就这样错过一条开创数字化时代的新道路。最后还是后来路易斯提出来,布鲁克才是一片恍然啊。这只是后话,暂且不提。 《海阔天空》一经上架,顿时引发了一阵收听狂潮,在互联网上布鲁克专门创建的网站里,歌曲的下载量一经推出,即成几何倍数的增加,短短两天,歌曲的下载量就达到了一百多万次,网站的浏览量更是突破了一千万人次。大街小巷的人们都开始传颂这首励志人心的歌曲。 “嘿,伙计,你在听什么歌呢”“《海阔天空》” “没听过,接我听听”……“呜呜,真是太好听了,你在哪下载的,我也去” “就在×××网站” ………… “海阔天空,你听过没有,现在网上很火的一首曲子,你一定要去听” “真好听,听完之后给人一种想要嚎叫的感觉”
“走,我们回家听歌去” ………… 或许是因为人们都在关注这首歌,再加上这里是洛杉矶好莱坞,世界娱乐的中心。各大电视点的转播,各大网站的转载。 《海阔天空》以一种疯狂的速度蔓延到了整个美国,慢慢的,这首歌传到了美国的最东边——纽约。 查理.安德斯,一个生活在纽约的普通上班族,生活在纽约上东部的蓝领去的他不得不每天辛苦工作,假期也没多少空闲的供着高额的房贷,供着幼小的三岁女儿上最好的幼儿园。人到中年的他因为工作的压力,和家庭的负担早早的就白了鬓角。本来他不是一个喜欢浪费时间在听歌上的人,只不过这时正家里餐厅吃着饭的他听到广播里传来一阵悠扬的的旋律。 “呵呵,什么时候新闻频道开始播放音乐了”查理抱着试听一下的想法,忍住了那个要转台的念头。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著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 风雨里追赶 雾里分不清影踪 天空海阔你与我 听到这,查理突然放下了碗筷,神色变得有些复杂。 “亲爱的,你怎么了,这新闻哪去了”他的妻子刚想要转台。 查理握住了妻子的手,摇了摇头,闭上了眼,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被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那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一曲终音,查理眼角有些湿润,睁开眼,抬头木然的看着天花板,心中思绪纷飞。 年轻只有一次,青春不能重来。青春,这是无法挽回的美丽,优美的灵魂像影子一般来了就去,然而这两个东西是火焰也是风暴。有了钱,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做很多事,就是无法用钱来买青春 “记住:浪费了今生今世,人就再也得不到什么来生来世”查理想起脑中父亲曾说过的一句话。 我们还年少。我们是一群容易受伤的孩子,总是一不小心撞上人生的悲喜,跌跌撞撞,亦步亦趋,摔倒受伤,幸而我们都还是孩子,我们复原得很快。只是为了通向终点,才寻找路,才从最难最难的路上走过,那段青春的岁月。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就没有意义了。 查理动了动舌头,却发现怎么也开不了口,万般思绪,最后只化作黑夜中的一声轻叹。 相同的一幕还发生纽约的每一片灯光照耀下的每一个角落。 豪华酒店中,时代广场,地铁站,天桥底下…… ――――――――――――――――――――――――― 每一次听《海阔天空》都有一种不同的感觉,听着家驹的声音写着小说的我,写着写着竟有一种流泪的冲动。 在这对每一个人说一句,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最后一句,日莫空,青春……再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