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攻城战 (第2/2页)
时,长枪兵抬着各种云梯、楼车向城墙下前进,整个进程有条不紊进行。就连护国军士兵抬着云梯跑步都是整齐划一,没有一名护国军士兵畏葸不前。 西城门攻城开始,其他东、南二城门同样展开攻击。不过东、南二个方向的攻击和主攻方向西城门不一样,都是用弓兵上前射击,用用漫天箭雨覆盖城墙,使城墙上的蒙古士兵头都抬不起来。 这类攻击方式效果有限,却很管用,能降低士兵的伤亡,还能取得牵制作用。如果城墙上的蒙古士兵伤亡过大,随时护国军发动攻城墙战斗。谁让护国军弓箭射程强悍,有效射程高达120步以上,比蒙古人的强弓还多20步以上。 护国军在建立初期就非常重视弓箭兵的建设、训练,谁让高欣喜欢远距离攻击。按高欣的话来讲,能用远程武器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进行近身rou搏。在冷兵器时代,弓箭就是最好的远程攻击武器。 视线转移到主攻西城门,十六火炮自由射击,开花弹不断在在城墙上爆炸,让城墙上的蒙古士兵伤亡直线上升。毕竟城墙狭窄,能躲闪的地方有限,一枚开花弹落下,十多米范围内都是攻击波,只要在此范围内都有受伤、挂掉的危险。 轰隆隆! 轰隆隆! 城墙上的蒙古人真的被开花弹炸懵了,他们从来没见过这样威力巨大的炸只要撞击地人身上,就能造成伤亡。
十多轮开花弹过后,三千名弓兵手持弓箭步行到有效射程内。在各级官员的指挥下对城墙上进行无差别的覆盖射击。这样的射击杀伤力巨大,对城墙上东躲XC的蒙古士兵来说,无凝是致命的。 城墙上的蒙古士兵,在阿勒朵儿的叫喊声中,拿起弓箭开始反击。虽能给护国军造成一定的影响却不致命。毕竟兵力有限,弓兵不多,主要是蒙古人组成的弓箭手。而真正的蒙古人仅有一个千户700人,外加色盲骑兵400人,加起来就1100人左右,分配到四个城门后,想想就知道。况且,在炮击中伤亡惨重,真正能拿起弓射击的更少,不到百人。 护国军攻城时,没有采取挖土填沟的方式,直接用云梯架在护城河上通过。反正城墙上的蒙古士兵不多,弓兵更少,况且有火弓兵的掩护,城墙上能射出来的箭相对不多,给护国军能造成点伤亡,却是能承受的范围内。 虽有火炮、弓兵掩护,不过在进攻中,还是有护国军士兵不断的倒下。这就是攻城的残酷性,想要攻下城池,不可能没有伤亡,只是伤亡的大小而已。 苗人凤看见手下护国军士兵已经冲到城墙下,竖起了云梯、楼车等攀城工具。马上下令让弓兵中的神射手对城墙上的蒙古士兵进行重点照顾,确保攻城士兵的安全。 苗人凤担心手下士兵的伤亡,城墙上的阿勒朵儿已经痛苦万分,城墙上还能站着的士兵越来越少。眼看马上护国军士兵就要登城墙,身边仅有数十名士兵,其他的基本都升天,见长生天去了。 阿勒朵儿心中清楚,龙游城是无法守住,城破只是时间问题,只是没想到护国军那么生猛,仅仅花了一个时辰就差不把城墙上的守城士兵给解决。此时阿勒朵儿面临选择,一是死守城池,结果就是赔上自己的小命。另一个就是带着手下蒙古铁骑闪人,留下色盲人、汉人仆随军士兵守城。 蒙古人面临危险时,从来没有考虑过手下的仆随军士兵的生死,对于蒙古人来说,不论是色盲人、汉人、西夏人、金人都是炮灰,是专门为蒙古人牺牲做准备的。更是为排斥蒙古人逃跑而牺牲的炮灰。 阿勒朵儿抬着瞄了一下城墙上的真正蒙古人,估算了下只有不到三十人,斯的都挂了。再看看士兵悲观失望的眼神,阿勒朵儿最后下了决心,逃跑是唯恐天下不乱一的选择,否则自己会丢失性命。 心中有了决定,阿勒朵儿马上行动,下令让城墙上还活着的汉人、色盲人仆随军视死守住城池,自己要下城墙察看一下其他城门的防守情况。只是城墙上的活着的汉人、色盲人见阿勒朵儿带着正宗的蒙古人全走了,剩下的都是仆随军。再傻的人都明白过来,什么察看,是要逃跑。 这类事对于蒙古人来说早已司空见惯,牺牲友军是传统,丢下同袍是祖训,出卖朋友是习惯。这是真正的丛林法则,是适者生存的道理,也是丛林法则的真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