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帝国崛起_三百五十二章 奴隶分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百五十二章 奴隶分等 (第1/2页)

    按照田丰的意思,将所有的奴隶分成四等。开始为第四等,本本分分的为奴隶十年之后可提升为第三等,这个可以由奴隶的主人直接向奴隶司提交。一直到第一等,皆是如此,意思就是,安安分分的三十年,便可以成为一等。

    而从一等晋升成自由民,则只有作出相当的贡献,而后由各地奴隶司给予自由民的证明。奴隶的主人不具备这个权力,而要脱离主人,也必须奴隶司出面才可以,否则就是逃奴。

    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给了奴隶们希望,但是实际权利则全在官府。让不让你脱奴隶的籍,完全是官府说了算的。就算你功劳再大,官府不承认,你还是奴隶,一等奴隶一样是奴隶。

    陈宫也提出了,也可以组建奴隶的军队,充当敢死队。在战争中依靠斩首来晋升,也可以让这些人出战。但是这个被嬴啸暂时搁置了,这太危险了,一旦奴隶掌握了武装,难说他们会不会造反。

    小规模的也许可以实施,但是大规模却不行了,这些人的忠诚度可是无法保证的。最后的办法是折中,这些奴隶可以放到仆从军中去,而仆从军以后不但要抢劫,也要作战。在作战中可以换取军功,以得到奴隶的晋升。

    不过现在这个办法暂时还用不上,因为奴隶的需求量太大了。现在抓回来地壮年奴隶全部送去劳动都不够。更不可能组成军队。这个办法,或许等驰道修建完成后,还有可能组织一些。

    嬴啸这里首肯了这个奴隶分等的计划,而下面的人都忙的翻天了,几十万的奴隶分布在各地,下面的人可是忙乎了很久才完成这件事的等级。奴隶们得到这个消息,本以为今生无望摆脱奴隶的份,但是这个政策一出。似乎给了他们希望,不过最后一步,如何让官府肯定他们地自由民份,那就是问题了。

    在说,三十年,三十年后自己都老了,还能做什么?不过总比没有希望好。不就是融入汉人之中嘛,这没什么,他们还巴不得融入汉人之中呢。

    不过他们那里知道。这最后一道门槛,却是异常的艰难。不过第一个被赦免的人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在交州南三郡的奴隶屯田地。屯田校尉严宇接到一个奴隶的密报。有人想造反。

    此人是原来马韩国中的贵族,不堪忍受自己的命运,在暗中拉拢着他原来的部署,想起来造反,并且已经让他串联了不少人。

    严宇也不犹豫,马上将告密者叫来,让他辨认参加准备造反者。经查,果然有此事,牵连者有两千多人。严宇当即施展铁血手段。将所有主犯,以及部下有奴隶造反的奴隶头子一并斩杀,将头颅悬挂在外面,让奴隶们观看。

    而这位告密者,则因为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官府树立了典型,第一个被授予自由民地份,从此不在是奴隶。抹掉了手腕上的奴隶标志,离开了奴隶营。成了自由民。

    这一下,消息传到各个奴隶营中,不少奴隶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天天盯着看,边有没有要造反,一旦被自己看到,便可以告密,让自己成为自由民。不过一旦是诬告,下场是很悲惨的,会被其他地奴隶撕成碎片的。

    而对于奴隶营中斗殴私斗。没人管。只要不发生大规模斗殴,那就咋咋地。谁也不管。死人,在奴隶营中也是司空见惯的事,谁也没心去管。

    帝国几十万奴隶,田丰也担心有诸侯汉朝遗留下来的人会挑动他们,所以及时的向嬴啸提出了加强奴隶监管的策略。也让不少动这个心思的人,断绝了念头,帝国对于奴隶的监管非常之严格,让他们无机可乘。

    事实证明,加强了监管,同时给予奴隶们希望,也让奴隶起来反叛的几率降低了很多。更不要说大肆宣传地这位出卖了奴隶的人,可以直接离开奴隶营,成为自由民的例子。也让奴隶反叛要谨慎的多了,一个不好,别人告密了,那么就死定了。可是人心隔肚皮,你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不成?

    随着驰道不断的竣工,嬴啸的政令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传到各个郡治,这就大大加强了地方与朝廷的关系。通过驰道,嬴啸可以有效的控制帝国。可惜现在只是完成了最初步地驰道,基本上都只有通过郡治的驰道。而扬州和交州的驰道现在还只是初步的阶段,连郡治都没有修建好。

    审阅完各地驰道的进程,嬴啸也是叹气,任重而道远啊。现在自己是在抽附近小国家的血在填补帝国的血。这般**的抢劫行为,嬴啸并不在意,也不在乎后世史书会不会写自己残暴。至少,他认为,他能让汉人们都过上好子,能恢复帝国的元气,能消灭那无尽地敌人,这才是最重要。他地野心勃勃,实在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而今年也是让嬴啸很头大地一年。黄河成灾,兖、冀两州受灾之人多达上百万。虽然各地紧急救济,补救措施也比较合适。依然死了不少人,幸好没有产生疫,可赈灾以及重建开销掉的钱粮则很巨大,若不是前面嬴啸到处打劫,掌管国库的杨松怕是又要开始叫唤了。

    一场大灾难,让嬴啸大半年的努力全部都填了进去,本来积累起来的钱粮,这个时候又散发下去了。让嬴啸是无可奈何,他在为平定草原做准备,可这一场巨大的灾难,也让他将大半年的财富积累填进去了。

    水灾。是难以避免地东西。\而皇帝失德,才导致了水灾这个说法也流传了出来。源头已经不可考证,但是恨嬴啸的人多了,倒是乐的看皇帝的笑话。

    对于这个说法,在嬴啸的强令之下,孔融的作用也发挥了,他一篇文章,传遍了全国。其实啥意义都没有。就是为嬴啸辩护来着。称颂嬴啸登基以后,民如子,发动战争,扬我国威。是仁圣之皇,没有失德之处,天灾出现,是因为有小人作祟,上天震怒。

    反正就是一场口水战,不过嬴啸掌握了天下学宫。各地官员都是从学宫中出来的人。而这些官员完全不理会这些谣言,反而擦亮了眼睛,到处寻找谣言的源头。各地地三老也依照朝廷的指令。教化下面的百姓。三老本就是各地有威望的人,他们的话可比谣言有力量,而百姓们信服这些人。

    一场谣言,完全没有起到任何打击嬴啸的作用,秋收完毕,嬴啸一边致力于救灾,一边准备发动对东瀛郡的战争了。他决心,这次的损失,完全让东瀛郡的倭人承担。倭国地什么女天皇。还妄想与朕平起平坐,不可能,你们的下场必然悲惨。

    “陛下,甘宁将军到达长安了。在外侯旨。”

    “宣。”

    甘宁进来见礼完毕,不知道嬴啸专门将自己召唤来是有什么事。

    “甘宁,横海将军,现在是赢得了赫赫威名,你很不错啊。”

    甘宁呵呵一笑说到:“这都是陛下的提拔,要不然现在谁会知道臣?若不是陛下提拔。臣还是长江之上那个胡闹地锦帆贼呢。”

    “都是陈年旧事了。朕也很怀念那些子啊。”嬴啸发了一句感慨,忽然问到:“东瀛郡附近的水你的人都摸熟悉了吗?包括风向,飓风,海啸等等

    “陛下放心,都摸的一清二楚了。*自陛下下令后,我们的人一直在不断的探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