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帝国崛起_三百九十八章 强盗逻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百九十八章 强盗逻辑 (第1/2页)

    “用铜钱为上缴的单位,大秦的半两钱铸造很是严格,完全不用重铸。而百姓上缴的碎银完全用铜钱代替,便不需要这火耗了。”

    “那怎么运来长安?难道全运铜钱,那不是堆成山了?”

    “那也不必,全部归到州中,由州里统一兑成黄金白银,再送长安。”

    “那不是还一样嘛。”

    “虽然多了一个环节,但是却可以预防一下下面人手伸的太长。别驾的一重责任就是监督郡守的施政啊。”

    “若是郡守和别驾勾结呢?”

    “陛下,水至清则无鱼啊。”

    嬴啸沉吟了好一阵子,也只有这样了,他是不想在这个事上做文章了。做官嘛,谁不想着楼点钱,由他们去吧,总不能全部罢官吧,那谁给他卖命?刚正不阿、清廉如水的官员是有,可也就是作为典型的。

    为什么要竖立这样的典型?就是因为他们太少了。若天下官员都是一副清如水,廉如镜的样子,还费那劲做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嬴啸明白,只要有官员存在,这个就会存在,除非没有官员了,可没有了官员谁替他管理帝国?所以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只要别闹的太过分,一旦过了头,随时都可以收拾他们。

    “也好,就按你说的吧。让那些人收敛一些就是了,别弄的过了。搞的过分了,朕不会放过他们。”

    西域现在并不稳当,嬴啸已经将西域看作是自己的领土了,容不得别人来插手。不知道为什么,他对于西域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一直以来,虽然他不断的从西域搜刮财富,可在他地强力支持下,西域却也在不断的发展。

    西域大大小小的国家很多,可大部分都是的了点中原文化的皮毛,由此衍生出他们独特的国家结构。可在嬴啸影响越来越大的况下,这西域小国开始了正规化、标准化的建设,现在很多地方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是这其中让他嬴啸安插进去不少人。

    嬴啸对于自己暗中的小动作却是颇为自得,因为现在这样地况下。一旦他需要,至少一半以上的西域小国将立即投入大秦。在他地声威之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打理影响,现在的西域已经和中原没有多少不同了。

    西域诸国大部分使用的秦半两钱,他们听从地是西域长史府的命令,可惜这个长史府却设在长安。平里西域长史府根本不发布命令。但是一旦发布命令,那比那些国主的命令还有效。谁都知道,这西域长史府根本就是嬴啸的手下,别看里面供职的都是土生土长的西域人,可他们更是嬴啸手下最忠诚的鹰犬。

    似乎嬴啸是对西域一种不能控制的状态,可他心里那点心思,毒着呢。也因此,那些西域小国的国主对秦国怕地不行,深恐哪一天嬴啸一发怒。他们的国家就消失了。

    以前也就是仗着西域离中原远,他们可以弄点小动作。可现在不一样了。嬴啸打败了鲜卑人,控制了草原,赵云地军队就停在他们头顶上,这个时候谁还敢搞小动作?

    再说,现在瞎子也明白,秦国和羌人之间的差别。前面韩遂做的努力,在随着秦国打败鲜卑人,烟消云散了。

    “报,陛下,横海舰队从南洋运回黄金三十万两。白银四百万两。铜矿以船计算,现在正在徐州具体清点。”

    得到这个奏报。嬴啸心中计较了一下。南洋诸岛,已经是他的搜刮地了。当地的土人成了奴隶,为秦国的军队屯田种粮,更是被迫成为矿工,为大秦带来了黄金、白银与铜。现在国内缺铜,有铜就可以铸造更多的铜钱在市面上流通了,更别说黄金白银这些硬通货了。

    “怎么比预期的少了一些?”

    “据报,是因为海上遇到风浪,沉了两条船,恰好那是装满了黄金的船。”

    “可惜了,甘宁现在在那里?”

    “在徐州。”

    “诏他随着这些金银一起来长安,至于铜嘛,直接在徐州铸币作坊开工吧。现在朕怎么感觉国内的铜钱越来越不够用了。杨松,这是怎么回事?”

    “陛下地感觉完全正确。其实我们每年都会铸造大量地铜钱,但是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口地增加,所以这铜钱是不够用了。我大秦的半两钱在陛下的严令之下,铸造的必须完全合乎标准,有一点差错都要回去重铸,而且我们的铸币地太少了。”

    还少啊?嬴啸心中一阵叹息。似乎全国是有点少,现在长安中央铸币、并州西河铸币、徐州连云铸币、扬州铜官铸币、交州苍梧铸币。五大铸币场所全力制造,可居然还是不够用。

    只是嬴啸不主张增加铸币作坊,这铸币的要求他的要求很严格,这是关乎民生大计的,他也不能轻举妄动。只有扩大他们的规模了,这五个地方的规模也足够大了,可还是要扩大,以便于朝廷管理。

    “少不要紧,让他们继续扩大规模。铜钱关乎百姓的生活,不能随意来。要小心在小心。你一定要派专人盯紧了,若是铸币的质量出了问题,朕唯你是问。”

    “是。”

    “哈哈,现在你杨松也别哭穷了。可着劲的给朕花钱吧。”

    一下子数百万两金银入库,杨松的脸都笑开了,罕见啊。不过他听着嬴啸又要花钱,心中是一颤抖,纯粹是职业病。

    “陛下,这些钱只是补齐了我们拿下草原的账,国库现在还不够充足啊。”

    “哈哈,你杨松还是老样子。朕就在给你找一条财路,赵云已经控制了阿尔泰地区。这阿尔泰在汉语中就是金的意思。赵云正等你派人去呢。他会配合你的。”

    一听有金矿,杨松两眼放光的开始策划了。而嬴啸却在训示了:“有钱就要花,反正都是花在朕的子民上。藏兵于民,藏富于民,这才是帝国地基石。今年给各地学宫的钱在上调一成,还有,刘晔那边也多给点钱,别让那些娃娃亏了,以后朕还要用他们呢。”

    杨松是明白人。他很清楚,财富到了百姓手中。却不会影响国库。百姓钱越多,国家才会越富有。只是他担心的是另外一个事。

    “陛下,藏富于民固然是好的,可以前的教训也是要注意的。朝廷需要钱财的时候。百姓却不愿意拿出手中的钱财。现在已经有迹象了,臣常听说现在百姓参军的积极远没有以前高,这也是财富带来地负面影响,陛下,不能太由着百姓啊。”

    “说的好,不过这些朕都知道。不过你想想,一个富有地人会不会拼命去保护他的财产?而朕的军队不是混饭吃的地方,是建功立业地地方。若只是为了吃饱肚子,那他们就在家待着吧。只要愿意干活,现在大秦还饿不死他们。朕的军队。要的不是废物,要的是真正的男儿,真正的勇者。”

    “可陛下,生活太优越的人,谁又愿意做这厮杀汉呢?”

    “这由不得他们,在朕全民皆兵的政策下,谁也逃不过这关。在朕的征召之下,就是再富有地人也必须上沙场打滚。这是风气,朕会注意多培养这些的。你现在就花钱就是了,财富到了百姓手中才会带动发展。放在朕地国库里却只能等着发霉。”

    “是。”杨松可没胆量违逆嬴啸。反正国库里有的是钱,他也没什么可愁的。

    大秦这样的高速发展。却从不缺少金钱,为什么?一方面源于百姓们的创造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财富。在税赋很少的况下,他们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就是嬴啸的抢劫政策,附近蛮夷地财富被嬴啸源源不断地拉回国内,充实国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