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五章 千年后的运河 (第2/2页)
称呼他们吧--此时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经济以农业为主,狩猎和畜牧为辅。在社会组织方面,他们依然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散居在公社似的村庄里,基本上不存在蓄奴制度。各村都有议会,负责商讨内政外交事务,并推举他们中最勇敢善战的人当国王。耳曼人用敌人的尸体和鲜血祭祀各种自然神灵,对雷电、地震等自然现象极其敬畏。 而耳曼人和罗马人的战争一直就没有停息过,这些在罗马人眼中地野蛮人。成群结队的越过边境,不停的侵犯着罗马。塞鲁维在位这些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压制,可却无法剿灭这些人。为什么呢?罗马人在当时是有能力打败耳曼人地。 古罗马大文豪塔西陀在中曾经这样问道:“有谁会离开四季温暖宜人的意大利、阿非利加和亚细亚,穿越未知而危险的海洋。移居到土壤贫瘠。气候恶劣,环境荒凉的耳曼尼亚去呢?”当时的德兰半岛也和耳曼尼亚其它地区一样。布满了森林和沼泽,终年雨雾弥漫。 这就很形象的说明了当时地罗马人对这地方不感兴趣。也不会浪费生命去远征这险恶之地。同时,罗马士兵大多是适应意大利那温暖的环境。去那酷寒的地方作战,也是他们不希望的事。/\ 嬴啸看着郭嘉也说到:“这些耳曼人只是缺乏组织,他们其实不缺乏什么,在说了,援助他们地路程实在是太远了。不可能给予他们什么援助的。” “陛下,与罗马人地战争还是很遥远地,近期内,相信打不起来。” “话是这么说,可是塞鲁维是个疯狂的家伙,谁有说地好?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若是五年前,那还不是说打就打,可对安息的战争我们消耗掉了相当地力量,士兵伤亡且不计,单是这物资与钱财的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短期内,朕打不起仗了,朕可不想穷兵黩武。” 见嬴啸有这个觉悟,郭嘉也知道自己地目的达到了:“陛下,两河地区明年便足以自给自足,而现在张颌将军带领二十万大军足以使用了。现在即便有战争,我们也会采取防守的姿态了,相信塞鲁维也不会昏聩到这个程度。毕竟他的经济体系已经很糟糕了。”
“可惜啊,可惜。罗马也是农耕为主,想控制他们的命脉是不可能的,以细作传来的消息看,这罗马之广阔,几与帝国相同,所以万万不可轻敌。” 郭嘉反而笑了起来:“不轻敌是必须的,可陛下也不用过于忧心,罗马是很强大,可依然是不如我们的。罗马人生活之奢侈,是我们想不到的。他们崇尚暴力,可战术单一,缺乏骑兵,我们根本不用畏惧他们。” “话是这么说,可是近几年内,朕还是希望和平,朕需要时间来恢复国力,积累力量。” “陛下,微臣说一句不吉之言,两河流域那边怕是难得太平。” “塞鲁维要战的话,朕便与他战。相信张颌足以抵御他们了,现在罗马人也不可能倾巢而出,他们在两河被安息人狂风扫落叶一样的,可算是伤了元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让两河增兵不要停,慢慢的增加,等到明年这个时候,达到二十五万人没有问题吧?” “陛下说没问题,那自然是没有问题了。” 一年时间增加五万人,这当然没有问题,现在就是在增加二、三十万人也不是问题,只是后勤压力太大,实在是没有必要。后面要靠两河自给自足,从后方运输毕竟会比较麻烦。今年是来不及了,一切只有等明年了,相信明年,整个安息也就稳定下来了。 秦国和罗马,现在却在为两河流域打口水仗,罗马希望秦国归还给他们,毕竟在开始联合作战的时候,是他们占据着两河流域的。可想从嬴啸嘴里抢?那就是痴心妄想,嬴啸就是不松口,让罗马人也是无可奈何。谁让人家的士兵打了胜仗,消灭了安息,而自己人却是一败涂地。 哈德良不愧是政客,很完美的体现了一个政客需要的脸皮与无耻程度,硬生生的和沮授谈判了半个月。不过他的无耻,对上了石头一般的沮授,却是一点用处也没起到,结果还是一样无法改变。 两河流域,是整个安息的精华之地,也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地方,嬴啸会放弃才怪。不说这里是农耕与手工业中心,其战略意义就足以让所有人疯狂了。两河之地与罗马的叙利亚行省连接,算的上即是前线,又是后勤基地了。 更让嬴啸看重的是,两河流域西边,是红海,在地图之上,嬴啸已经规划了一条运河。一条千年以后的运河将会提前出现。 一条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运河,在1650年才会出现的运河,现在却被嬴啸给提前放上了程。在有了完善的地图之后,嬴啸与很多人讨论过,若是能打通地中海与红海,那么后勤运输将不成问题了。 现在大秦有完善的海运系统,到红海不是问题,但是想到地中海还没有那么能力。嬴啸从老爹留下的简易世界地图上看到,若是没有这条运河,需要跨越整个的非洲,由现在的航海水平来说,还不具备这样的远航条件,因为还没有非洲的航线。 既然无法跨越整个非洲,那么就打通这条运河吧,苏伊士运河,将提前1600年出现。这是个艰巨的工程,在利用沿途的几个大的湖泊后,嬴啸希望在七年时间内完工。 这个事将在后年启动,若是一切顺利的话,那个时候应该可以抽调出足够的人力了。现在大量的奴隶在恢复两河流域的劳动力,开荒种地,兴建城镇。一旦恢复了活力,就将开始兴建这条运河。 -------------分割线 今天加班,回来太晚,不好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