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好声音前身 (第2/2页)
躲开那些记者。 叶凡坐着出租车到了东国大学。 这段时间以来,他因为获得石校长地保证,所以不在意期末的学分,也就很少回学校。 专业才能甄选活动地点位于表演系的室内剧场,那儿可容纳上千人。一到艺术节,或者学校的活动时,学校都会把场地选在这。 剧场与外界商业演出的剧场没有什么不同。前边的是舞台,舞台有幕布可供转换。下边是观众席,此时已有几名教授端坐在那看着舞台上选手的表演了。 参加甄选活动的人可以是应届的学生,也可是社会上的任何人士,只要你能通过就有资格成为学校中的一份子。像一些明星为了给自己充电,也会经过一定演艺事业后选择继续深造。 他们表演的节目没有限制,但既然规定是某种才艺,而且又以学校为准,大部分人要么舞蹈、要么唱歌,反正别偏离艺术类别都行。当然了,要是有人表演另类的遛猪才能,叶凡肯定憋笑让他过了。 到剧场,在工作人员地指引下,他坐到了第一排最靠左边的位子。 甄选从早上8点开始,石校长并没有硬性规定他必须几点来几点走,但因为有媒体会报道,需要他作为对外释放一种开放学风的形象。 所以,他被要求起码待在学校一个下午的时间,并且点评这些选手的优缺点。 往年的甄选活动都是以学校教授默默打分为主,之后通过统计再告知那些参加的选手们。今年因为叶凡实在太年轻,媒体们又跟着新闻点过来,所以学校方面希望他的点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叶凡不以为意,反正他就当是打酱油坐在那看表演就行。好在选手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不像后世国内选秀节目的千奇百怪。 可他依然觉得无趣——拥有音乐类别‘基础’‘技巧’两项能力后,他对于各种音乐的感觉、知识面、技巧已是大乘,这种感觉很奇特。有的选手看似唱得不错,那些教授们也都暗自点头,可他就是能听出好几处走音。 过了一阵,应媒体地要求,校方在之后选手的表演中将会提供叶凡现场地点评。
随后的时间里,一个接着一个选手上台,就以音乐这方面来说。叶凡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们的错误。 一些人或许觉得唱歌时很通畅,可当叶凡指出他们第几拍走音,切分音演唱水准还不够时,他们便无法骄傲了。 许多参赛者起初听到叶凡这位最年轻的格莱美得主当评审,自然是期待多于忐忑。可当一些女孩哭花了脸回了后台,之后的一些人可就发怵了。他们问过才知道,一些参赛者甚至被他在台上骂得俗烂,语言里根本没有一点同情和委婉。 担当此次采访的媒体并不是娱乐媒体,它偏向于文化生活方面。 首先不论叶凡说得对与不对,几十人过去竟没一个能入他眼,这时候不知该说他自视甚高,还是滥竽充数。文化都市报的主要职能是为市民反应近段时间的文化走向,内容正面积极,不会有捕风捉影的新闻。同时,它们对外的转载量也不小,算得是比较公正的媒体之一。 记者事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主编,启发了主编全新的想法。他之后把想法与东国大学校方沟通,两方都觉得可以试一试,可以搞一个小型的选秀模式。 第二天,叶凡照例下午一点到剧场,发现今天的人多了好些。昨天只是几个校方的工作人员帮忙端茶递水,今天却多了好几台摄像机。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文化都市报与校方搞了一个现场的记录短片,专门拍摄他对参赛选手的考核和点评,之后会送到节目频道播放。 叶凡觉着这个形式像是后来的《好声音》。 与昨天一样,今天虽有几个不错的苗子,但以他现在挑剔的耳朵,最多也就一句‘还行’成为两天来最高的评价。 没想到的是,这个真实的纪录片却大受H国国民所喜爱,收视率竟然高达70%,也就是说只要是有电视的人,都有可能看着这个节目。 连续几天的评委生活让叶凡又火了一把,媒体自然闻风而动。之后有人把录象中所有选手被点评的过程交给专家鉴定,目的就是为了确信叶凡在记录片中的点评是否到位。 结果毫无疑问!甚至是国外一些著名音乐人对里面一字不差甚至一开始没发现的点评折服。应了媒体那句话,“格莱美之王当之无愧!” 几天后,引发的连锁效应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是调查机构对收看用户的市场调查。 80%的人喜欢看叶凡直率地点评;10%的人有点变态,他们喜欢看叶凡骂哭年轻女孩的场面。剩下的一些,有的期待是否有人能得到超过‘还行’点评的荣誉,还有人喜欢叶凡听到实在太烂的音乐,破口大骂的场景。 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那些原本只是单纯参加应试参赛者们的负担。 敏锐的经纪公司想通过这挡节目寻找新人培养,而叶凡的专业程度单以音乐来说实在太全面了,无论是哪国语言,他都能听出节奏和音质的差别,这简直就是大公司免费的音乐顾问。 别说那些外围的娱乐公司心动,三大电视台把崔胖子的电话都打爆了!其中SBS电视台成天嚷嚷着让他客串几期人气歌谣的主持人,并且保证,他想骂谁就骂谁! 叶凡听着就火大,说得他好像是个恶汉!如果是艺人,考虑到他们的演艺生命,他怎么着也不会断了人家的活路。可现在这些人是准备上学的人,点评起来自然没什么顾忌,而且听得进去的以后还能自我改正,这不是好事嘛。 几期后,这个现场版的记录片在国外多个国家被播出,到最后,评委只剩下他一个人,可收视率依旧狂增。特别是华国国内,原本因为很少宣传的原因,很少人知道他叶凡是谁。 现在这么一冒头,再被人rou,基本的信息全都出来了。而恰好,《我的野蛮女友》正值华国宣传,无形之中竟带起了一波狂潮,全是被他直率地破开大骂给吸引了。 用媒体常常报出的字眼‘老子’一词也迅速走红,成为了叶凡独特的粉丝代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