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隋丞_第64章:【为今之计,上兵伐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为今之计,上兵伐谋】 (第1/2页)

    (PS:这些日子被一些事情搅得头昏脑胀,不过总算是处理完了,今天开始一切恢复,请大家放心,卧辛的书一定会越写越好,不会让大家失望,前些日子懒懒散散的更新,卧辛对大家表示歉意,对于别人客观看法,卧辛只能说,走下去,这是最重要的,每一个写手都有个锤炼的过程,你们的支持,是卧辛最大的动力,征程还很遥远,卧辛仍会努力!)

    这一段历史对龚非来说并不陌生,在自己生活的时代,对杨坚这位权柄通天,功绩盖世的帝王人们都是耳熟能详,但身处其中,就可能又是另一码事,史书所载基本都是观其大略,很难对细节进行阐述,而且依龚非的经验看来,史官笔下所说的也往往都是片面之见,甚至有许多都存在一定的虚构。

    不过好在整个历史流程与自己脑海中的记忆还存在着一个比较相似的轮廓,只要龚非谨慎把握,还是能够控制的,饶是如此,龚非此时的心境还是与“林黛玉入贾府”时一样忐忑。

    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万人之上,无人之下的隋文帝杨坚,自己说话的尺度都要拿捏准确才会保证不触动逆鳞,龚非与杨坚谨小慎微地交谈了一会儿,从交谈中,龚非紧绷的心弦微微放松了一些,最起码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便是一代英明帝王,他也只是普通人,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也会不知所错,这样一来,自己就更有机会穿针引线,面对着这只没毛的老虎,龚非终于慢慢释怀开来。

    一番对答之后,杨坚命人取来了工部费劲心血勾绘的大隋四境版图,展放在御案上,龚非恭敬地来到桌边,仔细观看起来,这东西若是不通古文基本看不出个所以然,由于古代交通不是很发达,甚至有很多地方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换了新主,新建的工部官员跋山涉水绘制地图十分艰难,所以举国上下恐怕也就只有皇宫和几名帝王爱将才会有最新版的地图,全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戍边将领和官吏使用的都是前朝甚至更远年代遗留下的图纸。

    龚非也只在杨广那里见过一次,只有些飘忽的记忆,杨坚指着密密麻麻的古文地图,随手自桌案边提起一只毫笔,在其间划出一块方形区域,眉头紧蹙地道:“我曾听广儿说起过你的见解,不瞒爱卿,我大隋立国几月,如今最大的敌人便是北方的突厥,古人有云卧榻之旁,岂容别人酣睡,何况朕的卧榻旁还睡了这样一只饿狼!但是现在,朕还不能动这只狼;

    突厥国久居北方草原,虽然国家分分合合,由数百个零零散散的小部落组成,平日看似水火不容,但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那么突厥国这只头狼的威严就会歇斯底里地发挥出来,到那时,朕的数万雄师要对付的就不止一只势均力敌的头狼,而是远超自己数倍的狼群!稍有不慎,朕就会反为其害!”

    杨坚的握着毫笔的手在地图间踟蹰不定,龚非低声道:“圣上,那以您之见,我朝应当如何决断?”

    杨坚抬头看了龚非一眼道:“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其锋芒,分步瓦解。”杨坚忽然停住,继而问道:“龚爱卿,朝中其他爱卿的意见朕已经听过了,但朕现在想听听你的看法!”

    龚非诚惶诚恐道:“圣上,臣不才,哪里敢对军国大事指手画脚,若是因臣之语而酿成大祸,臣万死也难负其责,圣上如此明鉴,想必应该早有对策了,更何况朝中文武在臣之上者比比皆是,臣怎敢班门弄斧?”

    “龚爱卿啊,你不必危言耸听,你我只是闲谈,就算你说错了,朕也不会加罪于你,假使你说的都对,朕也未必都会采纳,你说对么?”

    杨坚很明白龚非说这话的用意,所以先给龚非吃了一颗定心丸,其实这早在龚非意料之中,一个能够驰骋朝堂的君王,应付自己这两招小把戏当然手到擒来,想及至此,龚非也不再推托,径直来到地图前,捻起一只木条,仔细斟酌一番,在突厥和大隋边境上轻轻划了一道,然后道:“圣上,突厥虽强,但暂时不足为虑!”

    “哦?”杨坚颇感兴趣地看向龚非,龚非抬首郑重其事地道:“陛下,现在是初春三月,就连江南的米谷都刚刚种下,突厥地处北方寒地,每年只能依靠秋季储藏的粮食和牛羊维持生计,冬天将近四个月,突厥内部族人就那么坐吃山空,恐怕此时已经是首尾不能相顾。

    虽然年初我弘凉两州遭受突厥人功击,其客观因素是弘州人稀地广,朝廷根本无法顾其周全,这才不得已弃弘保凉,让他们有机可乘;近日虽然战报频繁,但陛下也应该注意到,不管突厥怎样占上风,但他们都没有拿下凉州,而是时进时退,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军粮不足,无法长时间与我军斡旋。

    草原人行军向来都是无军粮供给,每次出征的粮草都靠自己掠夺而来,征途沿线也就是他们的粮草大本营,现在他们的中转站就是弘州,弘州人口有限,所拥有的财富当然也不会太多,可以说是弃子的首选,而今突厥大军军粮不稳,每退一次便要消耗大批米谷,久而久之,不用说贫瘠的弘州,就是大军的出发点也会坐吃山空。”

    龚非顿了一顿,继续说道:“一路是这样,数路当然也是如此,所谓粮不定则军心不稳,要士兵去征战却连饭都不让他们吃饱,还会有谁能心甘情愿为他打仗?顶多是个阳奉阴违,散沙终究是散沙,徒劳征战却一点好处都得不到,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再者,距离边城收获粮米季节海遥遥无期,在这么穷追猛打下去恐怕他们连打草谷都没困难,突厥人喜好蓄养野兽,怎么也干不出杀鸡取卵的事来,第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千金公主已经送与突厥汗王之子和亲,虽然北方突厥人不服王化,但应有的观念还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