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8 一口气20首! (第1/2页)
什么? 完全不一样? 这不都是五言近体诗吗? 怎么还有区别? 所有人都听呆了。 事实上,晨阳开始抛出古诗、绝句、乐府这些概念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呆了,现在听到晨阳竟然说不一样,更是傻眼了。 “卧槽,阳神这是要推陈出新啊!” “岂止是推陈出新,这简直就是要推翻几十年来的近体诗划分!” “五言七言律诗不是近体诗的全部吗?怎么又出来绝句、古诗这类了?” “是啊,这我都搞蒙了,那首《赠妇女》和《江南曲》不都属于五言近体诗吗?怎么又完全不一样。” 此时的华夏,因为文化的缺失,对近体诗的划分其实很笼统,除了流传下来最多的律诗外,其他的诗词加起来不到二十首。 而在这仅有的几首中,又几乎囊括了近体诗的绝句、律诗、排律三种分类,又因为发展的时代不同,这些诗在对仗、平仄、韵脚这些方面也是大相径庭。 再加上每种诗发展初期那些毫无规律可言的古诗的兴起,让这个时代原本就很少的近体诗总结起来就更加困难。 就像刚才晨阳所说的《赠妇诗》,就属于近体诗中的排律,但这首诗在从前的华夏流传下来的有三首,可到了这儿却变成了唯一的一首排律。 虽然有点少,但这并不奇怪。 因为在从前的华夏,排律诗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而为了国学在大众之间的推广,所以很多的专家学者更乐意见近体诗只是粗略的归位五言、七言律诗和五言、七言近体诗两大分类。 其中,五言、七言近体诗又包含律诗。 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晨阳并不觉得自己了解多少,和这个时代的诗词研究学者相比,他只能算是门外汉。 若不是张博林拿《咏鹅》开刀,他也不会说这些。 当然,他也不会指望这样就能让张博林他们乖乖的闭嘴,毕竟他说的这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陌生,但对于小陆探花他们来说,这只能算是目前学术研究上的盲点。 张博林哼了声,“晨阳,你说的这些不过是很多书中说过的,还有,你说的五言绝句、乐府,也是自己说的,拿这些来反驳,你是在哄三岁小孩儿吗?” 小陆探花阴阳怪气道,“博林,你不要打断,咱们可得仔细听听,晨阳老师有什么高见,不过我可记得,这些年把律诗划分多的人有的是,最后好像也没几个能说得通。” 喜马灯心草也道,“是啊博林,你这么打断了,这万一晨阳老师讲不出来,还不得怪你我插嘴打断思路?。” 现场剑拔弩张。 网络上。 不少喜欢诗词的观众也被晨阳这番话给炸了出来。 “感觉晨阳说的好无聊。” “就是啊,《赠妇诗》是长律,《江南曲》是短律,这有什么可说的。” “感觉最白老师好淡定啊,从刚才到现在都不怎么说话,全程淡定的围观。” “呵呵,最白老师干嘛要说话,晨阳说的这些又不是什么稀奇的,大家都知道啊。” “算了算了,大家都看看他怎么说吧。” 粉丝们来了兴趣。 观众们也来了兴趣。 原本异常紧张的气氛竟然被大家集体忽略。 焦迎秋站在旁边直皱眉,“小夏,晨阳这到底要干什么啊?” 温夏茫然的摇摇头,“我也不知道。” 焦迎秋:“他来之前没和你说?” 温夏苦笑,“张博林来之前也没告诉我要出什么招啊。” 得! 这是问不出什么了。 场面已经失控,晨阳接下来要干什么谁也不知道,不过事已至此,焦迎秋也能是硬着头皮看热闹。 而此时,硬着头皮看热闹的不止焦迎秋和温夏,还有山白羽。 相比于焦迎秋这样没办法只能看热闹的人,山白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