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后五章! (第2/2页)
时间,母亲无论如何都要爬起来,乒乒乓乓地把门窗打开。 …… 第八章 一转眼,父亲就五十岁了。 五十岁的父亲想起了老家靠山屯,在这之前,父亲曾无数次地想起过老家,但只是匆匆而过的一个念想而已。 五十岁的父亲心情却下一样了,靠山屯一旦从他的脑海里冒出来,便再也挥之不去了。于是父亲决定回一趟老家。 父亲回老家时,是坐着自己的专车走的,父亲原来那辆华沙牌轿车,已经换成了sh牌。 父亲带着警卫员还有秘书便匆匆上路了,父亲先到了家乡所在地的省军区,省军区早就接到了父亲要来的通知,他们热烈地接待了父亲,并一再要求父亲要有所指示。 父亲心不在焉地在省军区的院里走了走看了看,胡乱地指示了两条,便归心似箭了。 以前,父亲回老家的心情从没有这么迫切过,马上就要到家门口了,父亲实在无法忍受思乡的煎熬了。 当天父亲就奔靠山屯而去。省军区为了使父亲高兴,同时也为了使父亲这次返乡之旅愉快,他们做了周密的安排。 除派出一个警卫排外,另外又派出了两辆卡车,车上装满了大米,还有猪rou粉条子,省军区的领导也亲自陪同,于是,一个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到了靠山屯。 …… 第九章。 父亲十三岁来到了部队。从他参军那天起,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部队,几十年的戎马生涯,父亲的生命已完全和部队这个大家庭融在了一起,父亲认为军人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光荣的职业。
父亲这一看法,体现在他对三个孩子的安排上。 林首先高中毕业,他毫不犹豫地把林送到了部队。 父亲对待子女体现出了他的大公无私,他没有把林留在身边,而是送到了边远的哨卡,那里是冰天雪国。 父亲的人生观是:温室里的花草成不了什么气候,只有在大风大浪里才能百炼成钢。 他十三岁参加抗联,这么多年不就是这么摸爬滚打过来的么? …… 这件事之后,林曾给父亲来过一封信。 林在信中说:我没你这个父亲,你也没我这个儿子! 父亲接到信后,好长一段时间情绪都不稳定,在家里他无端地大骂晶和海。 晶和海都在读高中,已经算是个大人了。他们无端地受到了父亲的辱骂,他们只能向母亲哭诉,母亲就说:忍一忍吧,等你们毕业了就离开这个家!等你们走了,我也离开他,让他自己冲自己骂去! 林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给父亲来过信,这是父亲无法理解的。 1979年,南线那场战事,身为营长的林也参加了那场局部战争,结果林再也没有回来,他永远地留在了南方的丛林里。 在林的遗物中有一封写给父亲的信,后来那封信辗转地送到了父亲的手里,林在信中说:爸爸,你见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牺牲了。以前我恨你,但现在下恨了,因为你是我的父亲…… …… 第十章 父亲在五十六岁那一年,一纸命令被宣布提前离休了。 像父亲这一级别的军人,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干到六十岁的,并且还有荣升的可能。 但父亲却在军区参谋长的职位上提前离休了。 父亲被宣布提前离休,有两件大事和他有关系,也就是说这两件事构成了父亲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一件是,他把部队装备的军车卖给了老家的县里。 父亲卖军车不是一辆二辆,而是一批! 在这之前,老家的县里领导几次三番地找到父亲,让父亲帮助买一些能够运输的卡车。 父亲的老家很偏僻,一直没有能够通上火车,交通的任务,只能由汽车来完成。 由于交通的不发达,直接影响了父亲老家所在县的落后。 这是件大事,父亲也在为老家的落后贫穷而着急。 当时的经济情形是,一切都在计划经济下运作,一汽生产的解放牌汽车,由国家统一分配,别说父亲老家所在的县,就是省里一年也得不到几台这样的汽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