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宝金瞳_20 唐伯虎的老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 唐伯虎的老师 (第1/2页)

    陆老爷子的书房不算大,里外两个房间加起来,也就五十多个平方,装修也和整个别墅的风格一脉相承,古色古香,十分雅致。

    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墙壁上,书桌上,甚至连墙壁的书架上,都满满当当的摆放着许多物件,应该就是陆老爷子平日里收集起来的心爱之物,而且几乎每一个都熠熠生辉,一看就经常被人把玩和拭擦。

    不过,最让陈凡兴奋的是,书房跟外面的客厅不同,这摆放的大部分物件,上面或浓或淡,都有雾气,虽然多少不一,但是加在一起,已经是蔚为壮观,让陈凡这个只吸收过两次雾气的土包子,可算是有了一种暴发户的感觉。

    “凡子,你没事吧?”

    看陈凡双眼通红,似乎还忍不住要流泪,赵从毅心里一阵嘀咕,凡子这是怎么了?刚才还表现得波澜不惊的,现在看到了有钱人的书房这么多好物件,这是要羡慕得哭了么?

    “没事,没事。”陈凡摆了摆手,使劲擦了擦眼睛,道:“外面亮,里面黑,有点儿不习惯。”

    “这就是真的钧窑兽足鼎。”

    说话间,陆老爷子已经从书架上取出了一个用木盒包裹的瓷器,放在书桌上刚一打开,陈凡只觉得眼前一黑,一股浓郁的黑雾从木盒里钻出来,直冲进了陈凡的眼睛,好在几人都被兽足鼎吸引,并没有注意到陈凡的眼睛一时间泪流不止。

    赵从毅更是在一旁看得兴奋不已,做这一行的,自然多多少少也会懂一些,刚开始陆天元砸了先头那个赝品的时候,他心里还叫苦不已,心想这拍卖会马上就要开始,没想到这向沛居然还打眼了。

    结果,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眼前这个兽足鼎,不但比先头那个的窑变要更加绚丽,就连釉质也要光彩夺目很多,而且决然不是那种新瓷的贼光,而是有一种通体发亮的奶色光芒,一看就是传世古玩才独有的包浆。

    “年轻人,来看看旧东西和新东西的区别。”

    陆老爷子微微一笑,四十多岁的向沛,在嘴里就成了一个“年轻人”:“不要只看胎质,釉质,用料,要用心去感受它身上的岁月。”

    向沛点了点头,脸上依旧不太自然,瞄了盒子里的东西一眼,便没有再看,似乎是被这个脾气古怪的老头忽悠怕了,而且嘴里也没有跟上次一样,絮絮叨叨个没完没了,甚至连新旧他都没敢再发表意见。

    “呵呵,没有缘分,不勉强。”

    陆老爷子失望的摇了摇头,做鉴定这行的难免打眼,但是打了一次,心里不服气,连看都不敢多看一眼了,这人的道行,也就到此为止了吧。

    看陈凡依旧还盯着那兽足鼎,陆天元倒是很满意,他老人家也不知道陈凡这小子还在吸收雾气,主动指了指墙上的一幅画道:“也看看这个,这是明代周臣的画,那边是和珅的字,老夫这屋子里,每一件物品都包藏了许多故事,也见证了许多才子佳人的**韵事,只可惜它们不能开口,不会说话,不能把秘密告诉我们。”

    “周臣是谁?”

    这里面,也就赵从寒要比陈凡还外行,和珅他们两个都知道,但是周臣是谁,陈凡还真和赵从寒一样,都不清楚了。

    “周臣……”陆老爷子想了想道:“唐伯虎知道吧?这位就是唐伯虎的老师。”

    陈凡这个年纪的人,自然都看过周星驰演的《唐伯虎点秋香》,所以都知道唐伯虎是一个明代大才子,还去华府追求了一个叫秋香的丫鬟。

    这故事戏说成分居多,但这位才子的老师,倒是货真价实的。

    据说,唐伯虎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后来师拜在了大画家周臣的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周臣的称赞。

    不料,由于周臣的称赞,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周臣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他让唐伯虎去开窗户,说要让房里照进来月光,唐伯虎果然起身去开窗,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的一幅画,这让他自叹不如,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由此可见,这周臣能当上唐伯虎的老师,那也是有自己真本事的。

    “哦!”赵从寒恍然大悟,俏皮的吐了吐舌头,嘿嘿道:“想不到陆老爷子家随便一张画都这么大来头。”

    “呵呵,来头不来头,先不要去管。”

    陆老爷子看了看眼睛都舍不得眨的陈凡,心里十分欣慰,心道,想不到这小子还真是有几分老夫当年的痴迷,瞧瞧这眼睛,简直要放出光来了!

    拍了拍陈凡的肩膀,陆老爷子轻笑道:“看似一件普通的老物,或许它见证过崇祯上吊,见到过和珅找小老婆,甚至他见过五千年的风云变幻,王朝更替,相处久了,你是可以从里面感受到它身上发生的故事的。”

    “老爷子说得太有道理了。”陈凡终于把兽足鼎内的雾气全部吸收干净,这才松了口气,由衷的佩服了一句。

    不过,让陈凡有些苦恼的是,自从吸收了这个兽足鼎里的雾气以后,自己的眼睛出现了一种胀痛的感觉,就像是人吃饱了饭,肚子就会胀痛一般。

    “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