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7章 水调歌头(下) (第1/2页)
这时候中国太落后,太穷了,有多少热血人士希望能看到这睡狮能醒过来,能看到国家有繁荣富强的一天……可是国家渐渐繁荣富强了,大家连爱国都不敢说了!因为爱国有罪! 原因也简单,与不公平无关,美国不公平的情况更多。确实有不少领导做法让人失望,还有一些有心人在带路,在洗地。 不过不代表着大家不爱国,只是有很多人将这一词埋藏在心底很深很深的地方,上面又盖上了岩浆、熔岩、山峦、泥土、树木,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就像这时代的许多流行歌曲,但再过几十年,有几个人知道,相反的,这唱了又唱,与洗脑无关,真的有人喜欢听! 万春红唱完,李默站了起来,用力地拍着巴掌。 廖全宝用一双大眼睛看着李默,李默干嘛这么兴奋?万春红唱得好吗? 接下来,各个同学又6续地表演了几个节目,有唱歌的,有跳舞的,还有表演乐器的,比如口琴。 轮到李默表演。 大家很好奇地看着他,与李默几年不表演无关,有的表演得好,有的表演得差,也有的不表演,很正常。 让他们好奇的是李默带来的乐器。 李默揭开布,同学们一起围过来,有的问:“筝?” “瑟?” “古琴?” 如今学校最常见的乐器是手风琴,音乐老师就是用它来教学生音乐课的。一中也有两台钢琴,但不常搬出来弹。 学生常用的乐器则是口琴。 至于民间的乐器,常见的是二胡、笛子,但许多学生分不清短笛、长笛,也不知道还有风笛、直笛、陶笛,甚至有人能将箫也当成了笛子。 小提琴与大提琴容易分辨,可多数学生同样见都没有见过。 非是一中没有这个条件,而是一中将音乐课、美术课与体育课看得很低,没有在上面投入。 至于古琴、古筝则更少见了,许多乐器与乐谱都在破四旧中,毁掉了。 这把古琴是李默托郝立克从香江买过来的,否则在国内,还真不易能买到。 李默说道:“它叫古琴,今天我表演的是一曲伴唱,也是一美好的祝愿。在整个巢市,我们这个班可以说是高处不胜寒,但也是我们的骄傲。我希望明年这时候,我们所有学生,依然在这里能欢聚一堂。” 明年就要初中毕业了,大多数学生肯定留了下来。但经过三年的学习,极少数学生也挪了下去,有的连继续在一中读高中的资格都失去了。有的即便继续在一中读高中,也因为成绩不是太突出,可能分配到其他班里。 李默这确实是一个美好的祝福,所有学能明年还能在一起取聚一堂,也就是所有学生中考时都能考出高分。 方老师带头拍起了巴掌。 李默坐了下来,开始弹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是王非的那。 李默照着她那明月几时有唱了出来,朱教授想了半天,摇头,因为不易用古琴伴奏王非那明月几时有。 总体古琴与古筝不同的,它比较高雅洪亮,节奏也慢了一点。王非那明月几时有,节奏太快了,偶尔插入古琴在里面弹几个音节和鸣一下是可以的,但整歌用古琴伴琴,很难能做得到。朱教授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古琴是所有乐器中优雅而清高的隐士,你多会见过隐士做事慌里慌张,走路跑得气喘吁吁的? 两人一同合计着,主要是朱教授提议,李默在边上唱,于是出现了这朱李版。 略慢一点,另外有一些越剧风。 想它以后有多流行,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只要弹出来,唱出来,就会是满满地逼格,甚至都没有它的逼格高。 反正一教室学生,包括方老师在内,都被李默震得一愣一愣的。 李默唱完了最后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各个同学都有些小伤感。 李默准备抱琴退下,许多同学又哄闹着,让李默再来一。李默想了想,说道:“那我就再来一,但只这一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