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5章 李木(下) (第1/2页)
报纸是。 许多人说石头城是晚东南的省会,不仅是语言、生活习惯、人的性格与地理位置,方方面面,两者都有影响,包括报纸,后来石头城两份晚报,在晚省钢城、鸠城、滁城、巢市等地区,卖得都很好。 几乎是巢市许多领导必备的报纸。 这份晚报有一个记者,大约因为有事,去了美国,无意中就看到相关李默的报道……李默答应了南希夫人的邀请,矮脚鸡图书公司必然会用此来做宣传,派拉蒙与环球也会配合着宣传,买书的人越多,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这是合理的商业cao作,里根夫妇也不反对,美国政治,同样是在做秀…… 各个媒体又将李默种种翻将出来,甚至包括智商论,中国人的平均智商有没有105,不大好说,但李默的智商,绝对在150以上。 别说,还真有许多人相信了,甚至有人认为李默智商还不止150,矮脚鸡图书公司更是狂称,李默智商不是150,而是170、180,比爱因斯坦还要高,不相信,请看他下一本书……或者这样说吧,不相信,请买李默第二本书。 也是正常的商业手段,大家看了看,同样笑笑没有当真。 然而对于这个记者,这些信息量就太大了。 不管真不真,先买一本书看着再说。 他买了一本回来翻看,他英语还是不错的,看完了,也不相信了,不是说它写得有多好,关键它是一个十岁孩子写的,这孩子得多妖孽啊。 于是打电话回来,总部的人便授权他采访。 这一采访,信息量更大,包括李默的收入,还有李默的投资,于是这个记者又兴冲冲地跑到了微软采访。现在微软比前年好得多,但也不算什么大公司,小股东的老乡来采访,也接见了,并且回答了李默的收益。别认为李默傻,这份投资,若是现在换成现金,最少在一千万美元。当然,微软的人也感到自豪,这也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这得多神、神、神哪! 那个记者走出微软总部,也没有总部的说法,现在仍是一个皮包公司,只能说是一个大型皮包公司。那个记者一边消化着这些听来的信息,一边感到他都要跪拜了。 他带着大量报纸,录音,笔录,返回石头城,将这些信息整理出来,登在上,还不是一期登的,分了三期,连续登了三天。 余下两期还没有出来,廖全宝拿来的是第一期。 不是他在家看报纸,是他老头在家看报纸,看完了,用此来教育儿子,戒骄戒躁,别以为你聪明,看看人家! 廖全宝便将这份报纸偷出来,用此来打击李默。 你出两本作文集算什么,总共才发行了十来万册,还是教育局拉关系强压着巢市各个学校购买的,否则发行量更可怜。 看看人家,一本书就卖了上千万本。 多少本那记者弄不清楚,反正北美发行了四百多万册,但今年刚刚发行的这一百万册卖得更慢了,这是矮脚鸡就南希夫人邀请李默做客的势发行的,反正各个书店也不怕卖不掉。大约拖上一年来时光,一旦电影开始正式拍摄,自己订购的这些书还不够卖的。另外就是北美地区以外,各个国家发行的数量,那记者就不大清楚了。 后面的数量就连郝立克也不大清楚,毕竟有的是直接授权发行的,但他估计着,总数量大约超过了七百万册,不会超过九百万册,根本没有一千万册。当然,这个印数确实非常恐怖了。 再看收入,李默两本作文集的收入,没有一千块钱,人家是一千多万美元! 李少春看后咂舌:“这是哪家的小孩子,太厉害了。” 各个同学一起围过来看。 小胖子也围了过来,他看后,问李默:“李默,你不是说在美国出了一本书?” “杜正伟,还真不好说啊,说不定这个李木就是李默,你看,我们像不像?谢雨荷,将你眼镜借来,给我戴一下。”李默开着玩笑说,然后将谢雨荷的眼镜摘下来,戴在眼睛上,大叫一声:“谢雨荷,你这眼镜得多少度啊?” 整让他眼睛花掉了,他忍了忍说:“你们看像不像?” 说完了,李默立即将眼镜摘下来,不能再戴了,马上连头都要昏掉了。李默还给了谢雨荷,心想,这孩子为了成绩,真的不要命了,她这眼镜的度数不低于。 为什么出现李木的错误?还真不是那记者翻译的错误。 李默当时写作者名字时,开始也写成了mo·li,李默刚写完,忽然想到了他吃过的一种意大利面条,它名字就叫莫里。 他不迷信,但多少也有些忌讳的心理因素,自己去美国,是挣美国钱的,说挣是好听的说法,不好听的说法是等于利用先知先觉,去抢美国人的钱。 李默是去吃人家的,不是让人家吃他的。 这个moli名字多不好啊,于是李默改成了mu·li,那记者也直接译成了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