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1章 和平珍珠 (第1/3页)
一台电脑上什么部件最重要,有人说处理器,有人说硬盘,还有人说显卡,内存。其实都重要,那怕面板,缺一不可。如果非要论个高低,肯定是处理器与硬盘乃是重中之重。 可是计算机各部件中,时常会出现一个术语,存储器。 若是不懂的,肯定以为是内存,实际内存与硬盘都属于存储器的一种。 狭义上的存储器按照信息功能分类,则分为只读存储器,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三种。 ROM中的信息只能被读出,而不能作者修改或删除,一般用于存放固定的程序。 EPROM和一般的ROM不同点在于它可以用特殊的装置擦除和重写它的内容,一般用于软件的开发过程。 RAM就是平常所说的内存,又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静态RAM是靠双稳态触发器来记忆信息的;动态RAM是靠MOS电路中的栅级电容来记忆信息的。 动态RAM按制造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动态随机存储器、扩展数据输出随机存储器和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但存储器比普通人想的要更为广泛,最早的打孔卡阅读器和普通复写器、打孔纸带,也能算成存储器。到了五十年代,正式出现了容量大约是10KB的磁鼓存储器,才开始出现的磁鼓存储器重量能达到上吨,需要一个几平米的小房间来安放它。 王安发明了磁芯技术,专利被IBM“骗走”,IBM在此技术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硬盘,由50块24英寸磁盘构成,总容量为5百万个字符。 80年,IBM又推出第一款容量为1G的硬盘,体积大如冰箱,造价大约十万美元左右。另外78年,首款商用激光光盘上市,双面有60分钟的音频/视频,光盘也是一种存储器,当然,软盘,磁带都属于广义上的存储器技术。不要小看了光盘,如何将更多的资料压缩在一张光盘里,宜宝、高通与台积电,以及李默从国内调来的大理研究人员,还是没有将它完全解决。 当然了,一旦它解决了,无疑,VD就可以面世,光盘游戏机也可以正式问世。 不过这项技术快研发得差不多了。 再到游戏机,一台游戏机也不亚于一台小型电脑,主内存、视频内存、音频内存、输入缓存、cao作系统固件,一样也少不了的。其中许多芯片,就属于动态随机存储器范畴。 美国有许多大型半导体企业,如摩托罗拉、德州仪器、国家半导体、英特尔、amd,他们在处理器上,各有建树。 然而在存储器上,全部被日本企业给爆掉了。由是日本各大企业以存储器为龙头,迅速霸占了半导体的市场,十大半导体企业,日本时常能排进四五家进去。而英特尔等公司,在日本同行产口倾销政策下,甚至早就放弃了动态存储器的主营业务,俺拼不过你们日本人,让你行么? 中间有很多原因,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但美企的不争气,给宜宝带来了危机。 动态存储器技术最好的便是日本的NE,这也是一家综合性的大型企业,覆盖了通信、计算机与军工等多个领域。 IB机用的便是NE的存储器芯片,但自去年夏天起,宜宝开始遭到NE的种种刁难,也不仅是任天堂,宜宝可是一笔大单,难道有钱不知道赚吗?主要李默在日本捞得太狠,引起日本人的同仇敌忾。李默捞爽了,但宜宝、宜丽在日本的销售却开始遇到了许多困难。这个问题不严重,因为宜丽在日本并没有铺直销店,宜宝也一直没有很好地打开日本市场。至于未来,人总是一个健忘的动物。 各种存储器芯片供货的不稳定,无疑替宜宝的销售,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NE所不知道的是,很早高通与宜宝就联手,对日本各种半导体产品进行了逆推,去年李默购买了大量专利授权,使得这些逆推来的技术,可以正大光明的推向市场。 后来许多人笑话中国山寨,实际科技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山寨的历史,西方人山寨了中国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替工业革命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美国也山寨了欧洲的技术,接着到了日本山寨欧美技术。只能说这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一个命中注定的轮回…… 现在各项芯片技术门坎仍不算太高,英特尔也可以逆推日本人的技术,一是逆推成本不菲,二是日本人拼出来市场,还有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成本与价格因素。 这时候的日本人特能吃苦,明明人均GDP比美国高得多,但工人工资比美国还要低,并且守纪律,团结,认真,时常加班,虽然日本人工资也不低了,但在人力成本上仍干掉了美国人,另外,因为人家认真,废品率低,效率高,所以一项产品推出来,日本人的成本能比美国人便宜20。日本就是这样,将美国企业干掉的。 逆推出来,成本压不下去,还是等于零,没办法,只好放弃了。 放在高通这里,问题不大。 论效率,论废品率,开发区的那个工厂各项数据仍远赶不上日本人。 不过工人与技术员全部来自内地的,效率拼不过你,可是工资远比日本人低。 开发区的工资涨上去了,工厂又迁到内地了。 或者欧美各企业也可以像李默前世一些湾湾企业那样,将工厂往中国搬,用之节约成本,那样,李默还巴不得了,因为这样一来,所谓的技术封锁,则成了一个笑话。 也能这样说吧,湾湾的一些企业,如台积电、华硕、宏基、富士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