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_第一百八十七章 世民心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世民心事 (第2/2页)

飞天仙女那样华贵美丽,活灵活现地飘落在眼前。

    不想当他在红烛下,以颤抖的双手揭开新娘的红盖头时,见到的竟是一个与自己的想像天差地远,十三四岁的黄毛丫头。

    李世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新婚之夜是怎么过来的,只知道从那以后,他更不愿呆在家中。不是和长安中的亲族少年们结伴行猎,飞驰骑射,就是出入勾栏瓦舍,观胡歌、听胡舞,邀众赌博嘻戏。再不然就是跟随着父亲行军出战,在刀林箭雨中大呼冲杀,直杀得浑身如血水淋过,方才畅快满意。有时父亲让他多陪陪长孙氏,他便说道:“我李家乃军功世家,不习战阵不冲锋杀敌,将来怎能继承祖业,立身处世”

    李渊对儿子的话大为赞赏,更是常常把儿子带在身边,讲论祖先武功,谈论兵法战策,议论天下大事。

    而李世民对父亲讲的一切极感兴趣,竟是百听不厌。渐渐地,李世民开始结交一些喜欢谈兵论武,胸怀大志的豪杰来

    直到李渊决定起兵以后,李世民再次看到阔别三年的长孙氏以后,才发现她已经出落成一个美人了。可是他却怎么也忘不了当年他掀开长孙氏的红盖头时的样子。

    现在想想长孙家如同他父亲所说的那样,潜在的势力非常雄厚,高士廉、长孙无忌、长孙顺德,要是没有这些人的话,自己能够击杀建成元吉,顺利成为太子吗?只是不知道父皇有没有这样想?

    “唉”长孙氏忽然轻叹了一声,落笔在素笺上飞快地写着什么。

    李世民回过神来,他不想冷淡了长孙氏,立刻向书案走了过去。

    素笺满是娟秀飘逸的字迹。李世民看着,不觉念出声来:

    垂柳复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绵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此一句,道尽多少思妇心中寂寞。”长孙氏怅然说道。“薛道衡是当今最有名的学士,这首才一传出,便倾动天下,洛阳纸贵。其实,这首还不算薛学士最好的诗文。薛学士最好的诗文是那首。”李世民听出长孙氏有幽怨之意,却故作不觉,随口念道: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殿下乃将门世家,素以弓马称雄于世,想不到对诗文之学也如此熟悉。”长孙氏望着李世民,露出微笑着说到。

    李世民却突然现出悲苦之色,道:“弓马之技,我是得自家传。诗文之学,乃慈母所授。我母本为周武帝jiejie襄阳公主之后,自幼生长在皇宫之内,博览群书,精通诗文,虽为女流,却胜过许多饱学之士。从小我偏爱弓马,对诗文之道所习甚浅。母亲常常对我说,立身之道,不可过于偏执,文武二道,俱须学之,才能得相辅相成之益。我每每不听,惹得母亲生了气,流了泪,这才硬着头皮坐到书案前。如今我长大了,才明白:只习弓马,不习诗文,顶多是一莽夫而已。读了书后,才可豁然明悟,了知天下大事,做出番英雄大业来。只是我母偏偏已去世好些年了,再想聆听慈训,已是不可得矣。”

    长孙氏眼圈红红,说道:“太穆皇后虽已去世,总还有一番教导长留在殿下心里。我却是还在未懂事时,就已失去父母。如今愁苦之时,欲思念母亲,又无从思起——直到现在,我连母亲是个什么样子也想像不出。”

    “这些我我知道,你是在舅父高家长大的。高家是渤海望族,素来以文学著名天下。你的字写得这样好,又熟读诗书,想来也是得了舅父的真传吧。”李世民也不欲想起伤心事,强带着笑意说道。

    “乱世之中,文学著名,反而会因此得祸。薛学士不就是因为才气太高,反惹得杨广不高兴,连性命也不能保住吗。”长孙氏慨然道。

    “是啊,薛学士被杨广下到监牢里时,已七十岁了,想着他不过是恃才傲上,并无大错,很快就会被放出。谁知杨广竟以凭空捏造的大逆不道之罪名,硬是逼他悬梁自尽。当监刑使者向杨广报告薛学士已死时,杨广高兴得拍手大笑说,看这老贼,还能写出空梁落燕泥的诗句来么”

    李世民话一说完,突然想起些什么来。长孙氏好端端地为什么要引自己把杨广说出来呢?是了,她一定是想告诉我,让我不要做出像杨广娶庶母一样让后人耻笑的事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