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应燕王 (第2/2页)
战场顿时变成了修罗地。在骑兵之后,步兵端平了矛,迈着整齐划一的步子缓缓压上。 以众击寡,这几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谢叔方和他的部下们浑身浴血,死命维持着不让对方骑兵在中央突破,一旦被突破,迎接他们的将是围歼和覆灭。 这时候在谢叔方背后的山坡上悄然冒起一面旗帜,在猎猎长风中舒卷不已,接着是数不清的枪尖,然后是以两千重装铁骑为前锋的天节军骑兵。 天节军骑兵们缓步而前,随着鼓点慢慢进军,鼓点渐趋急促,马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始终保持着完整的阵型。 他们呼啸着,呐喊着,绕过正在激战的双方,向李道宗军的背后的步卒冲去。罗寿一马当先,马队一字排开,瞬间就加到了最大速度迅速向李道宗的后军淹过去,踢起的尘土有如黄龙飞舞一般,一个个骑兵就是昂扬的龙头,长刀挥舞,那就是闪着死亡之光的龙牙了。 转眼间李艺的铁骑便与李道宗的后军碰在一起,顿时,兵刃撞击声、惨叫声、坠马声、喊杀声响彻大地。 自古以来,步兵对骑兵总是有一些劣势的。但也并不是没有对付骑兵的方法,只要把步兵列出足够的纵深,一层层地吸收骑兵的冲击力,总有把骑兵陷住的时候。可是李道宗现在没有时间往后看,只能在心里祈祷后军主将李君羡能够明白这一点。 谢叔方挥槊刺下一名敌军骑卒来,高声道:“燕王已经抄了他们的后路,我军必胜,兄弟们上报太子就在今日,杀!” 两面夹击,李道宗军很快便支持不住了,李道宗连忙指挥部下向后退却,向李靖方向靠拢。
说起来也不是李道宗大意,因为他还不知道窦轨已经兵败,也就不会想到李承明能派人出潼关来接应李艺。 远处传来军号声,接着响起了隆隆的战鼓声。夕阳西下,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出现一列黑点,李靖的大军正朝这里开来。渐渐近了,整齐的步子踏在大地上,谢叔方等感到脚下的土地都随着对方的行进在微微颤动。谢叔方转身,正在追杀敌人的部下们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恐惧神色。 尉迟恭和程知节各率一队骑卒,从两侧飞驰而出,直冲向正在追杀李道宗军的天节骑兵。 谢叔方有心带部下后撤,可是李艺的骑兵还在和李道宗的后军纠缠在一起,一时间无法脱离战团。他要是先撤了,恐怕李艺的骑兵就会被二李合围吃掉。 就在这时,本来快要沉下去的太阳忽然间又明亮起来,如同拂晓时升起了红日。 正在交战的士卒们觉得稀奇,甚至顾不上厮杀,纷纷抬头望去。 “你看你看,太阳好像又变大了!”李靖军阵中的一名步卒指着太阳道。 “不是,是变亮了,该不是太阳朝咱们走得近了吧?”另一个步卒说。 与此同时长安城中的百姓和大臣们也在围攻这一奇景。 太史令傅亦走出府门望着西边的天空发呆。 “傅大人,这是怎么了?”傅亦的邻居国子监博士张解站在他身边问道。 “这叫日重光!看见了吗?那个小太阳底下又出了个大太阳,那大太阳就是真阳。瞅着吧,一会儿就把小太阳吃掉了!”傅亦答。 又有几个路人围过来说:“这日重光我们怎么从来没见过呀?” 傅亦晃了晃脑袋,说道:“你们当然见不到啦,这太阳吞少阳的事,五百年才出现一次哪!太阳是什么?就是皇帝陛下呀!圣人不是说过嘛:“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是新皇帝登基的先兆哇!” 人们发出一片惊嘘声,再抬头时,只见天上两个太阳半叠在一起,接缝处划出一条圆弧形的黑线。 那黑线渐渐移动,约有一刻工夫才消失,又圆又大的红日落下山去,天一下子暗了下来。 长孙无忌匆匆找到房玄龄和杜如晦,问道:“刚才那一景你看到没有?” “看到了,怎么回事?”房玄龄道 杜如晦道:“这在卦书上叫做‘子午相包’。子是帝座,午是端门,子包午,水火既济,一阳骤升,天要降下大贵人。今天又是庚子日,阳气特盛,应该是太子登基之兆。” 长孙无忌点头道:“我以前从来不相信什么天人感应之类的事,今天看来这种事情是真的存在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