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 演武厅内 (第1/2页)
王虎臣也大声道:“阿史那将军说的对,天下是一刀一枪从血海里挣得的,自古都是力强者胜,力弱者败,哪有什么天啊地啊人和啊的讲头。杀了李世民您就是大唐之主,谁敢反对我们杀了谁,一直杀到他们服服帖帖不就行了。” 李承明瞪了他一眼道:“我现在和萧骨兄薛将军他们入演武厅议事,你们都好好守在此地,休得离开,一切人等,俱不许走进厅中。” 郭杰、乔子宏、李波、王虎臣等人答应声里,齐齐弯腰一拜。 “各位请,萧骨兄请!”李承明谦恭地一拱手。 “呸真晦气。大王和我等正在兴头上,偏被这几个人一番鬼话迷得昏头昏脑,竟让我们为当起门卒来了。”郭杰愤愤地说着。 王虎臣“哼”了一声,什么也没有说,一手按刀,一手叉腰,挺身直立,神情肃然,真的似正在守卫的门卒一般。 李承明和阿史那萧骨走到演武厅中正席上坐下,对着刘仁轨等三人摆手道:“坐!” 三人深施一礼,然后各自寻坐位坐了下来。 他们刚一坐下来,李承明便开口道:“何为天时、地利、人和,我已明白,得天下须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我亦明白。我想知道,李世民现在是不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备?” “地利,人和李世民各得一半,天时则全然未得。”刘仁轨答。 “哦,此话怎讲”李承明问。 “李世民身为大唐秦王,为大唐的江山社稷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亦深得三军将士之心。可是他却借此为争储之资,更是下毒手,残害当朝太子和齐王,威逼皇上退位。为天下有识之士不耻,有违天时。但其素有大志,善决断,纳良策,敢于阵前争胜,不惜金宝,礼贤下士,声望甚好。故的兵心,的一半人和。”刘仁轨道。 “为什么是的一半人和呢?”李承明打断他问。 “太子不曾负大唐,不曾负秦王,却无辜被杀,李世民因此不得民心,士心。其实在士心、兵心、民心之中,唯士心最贵。士心定策,兵心争胜,民心固地,不可或缺。盖人主虽明,而天下之大,事机之变,千头万绪,绝不可能一一料定。须广聚士人之智,择其明者以定大计。士人虽不阵前厮杀,然读书多,阅历广,非赳赳武夫可比。当年李世民讨刘黑闼,大杀山东豪杰,遂令山东久乱不治,就是因为他在山东不的民心,士心。”苏烈抢先答道。 李承明点头道:“地利就不用说了,我知道长安为天下第一坚城,极难攻下。关中百二山河,最是险固,始皇帝据此灭六国,一统天下。汉高祖据此击败霸王,得登大位。今李世民占据关中,大得地利。” 接着他又问:“依诸位之见,我们现在该当如何行事?” “李世民眼下虽然失了河北,山东与巴蜀等地,但他在江淮还有杜伏威留下的雄兵十余万,洛阳亦有悍卒二十余万,另外江南亦有些许兵马,未可小觑。雕阴梁师都虽地处偏僻,然悍勇狂妄,性喜攻掠,亦不能轻视。为大王计有三策可行。一、趁李世民立足未稳,立刻命王小胡、李艺率军西行,入巴蜀与李孝常王珪、韦挺合兵一处,先得山川之利,再争天下。二、大军退致齐、鲁,背倚东海,南下江淮,北接幽燕,联合突厥,先稳控半壁河山,再图中原。三、据襄阳,下荆州,略江东,先图立足之地,然后回攻洛阳,进取关中。三策任选其一,都可脱离险地,得生路,霸天下。”苏烈说道,声音里充满自负之意。 李承明笑了笑道:“李世民其人,固执自负,胸中多奇谋,我看没你说的这么简单。” “李世民现在的目的只是保住长安,击退突厥。如果大王一定要强攻长安的话,就会激出他的奇谋来了。”刘仁轨说。 “正是。李世民现在一心就是保住长安,本在昏睡之中,大军强攻,无疑当头给他一棒,促其醒来。”薛万彻也说。 “所以,此时此刻,强攻长安,不是上策。”苏烈说。 “若是能战胜李世民呢李世民一但被擒杀,天下必然震骇,我就是大唐之主,你们也就是匡扶社稷的名臣良将。”李承明虽然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可仍然压不下心中一战而取天下的欲念。 “大王也说了,长安是天下第一坚城,周长近百里,仅朱雀街、从明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