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九章 功败垂成 (第1/2页)
主动出击的河东军很快就与天节军撞在了一起,短暂的厮杀以后士气尽丧的河东军便纷纷向后退却。 李世绩见状连忙挥动令旗,命令郭孝恪和柴哲威向两侧退却,以免溃兵冲乱后军。接着他又命令左中右三军全部压上。 河东军喊着号子,高举着武器,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地向前移动。 “大王,我军后方有大队敌军出现。”就在李艺信心满满地,准备再一次大破河东军时,斥候突然飞马来报。 “有多少人,主将是谁?”李艺大吃一惊。 “大约万余,打的是李靖的旗子。”斥候答。 “娘的!又是李靖。”李艺心里咒骂道。“他们还有多久能赶来?” “大约一刻钟。” “全军加速,一刻钟内,突破河东军,德州城下汇合。”李艺大喊道。 说完他回头望去,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个黑点,很快变成了一大团。李艺知道,自己的人数远低于敌方,如果一刻钟内不能突破河东军,就无法避免被吃掉的危险。不过敌人在前进时通常也派有前卫,而并不是整个主力军队以庞大的优势兵力同时前进。所以自己安全突破到德州城下应该不是问题。 而此时河东军也发现了天节军身后的变化,士气立刻大振。李世绩挥舞着旗语,调动着一个又一个的小方阵向李艺的左纵队扑去。 很快李艺便被万余河东军死死围住,眼看李靖就要围上来了,李艺还是不能摆脱河东军军的纠缠,他连忙发出旗语,招左右来救。 距离李艺最近的罗寿和雷永吉连忙挥军向李艺靠拢。河东军虽然拼死阻拦但还是被他们合兵一处了。 罗寿和雷永吉各带部下顽强地以弓箭继而长矛与河东兵厮杀缠战,拼死掩护李艺突围。李艺带着他的纵队不顾一切地向着德州城杀去。并且在冲杀中不断分出小部部队,作迟滞李世绩军的阶段性抵抗。为了激励这些留下来死战的勇士,李艺甘冒锋刃,与他们并肩作战,直到这部分人斗到兵尽力竭的最后一刻他方才策马飞离。 就这样,在运动和转移与穿插进行的战斗中李艺终突出重围,杀到了德州城下。罗寿和雷永吉则被赶上来的李靖军合围。 罗寿和雷永吉麾下不到五千士卒,被将近五万人围的密不透风。李世绩挥舞旗语,命令骑兵结队,反复冲锋穿插轰击他们的行列,主要从侧翼轰击,或者迂回到后路打散他们。罗雷二人的部下完全大乱。士卒散自为战,被二李联军咬杀得最终五千人竟一个都不剩。这次杀戮是如此干净,没有一个活口走失。 李艺先胜后败,不但损失了将近万余士卒,还折了自己的亲弟弟和雷永吉两员悍将。 无可奈何之下只好退保德州小城。二李合兵一处,随即将德州城层层围住,此的德州好像大海涡流中的一只小岛。 第二天刚刚吃过午饭,李靖和李世绩一起出营,两人并驾齐驱,来到德州城下,李靖传令攻城。 于是二李联军一万余人,在大地上如蝗虫般汇淹过来。走在最前锋的士卒,推着从附近树林砍来的圆木制作的飞桥。飞桥是保障攻城部队通过护城河的,两根长圆木,上面横铺木板,下面还有一对木轮,可以推动。士卒们吱吱嘎嘎推动着十几辆飞桥,直水走进齐胸深的护城河里,把飞桥架通。接着敢死壮士像蚂蚁一样缘桥而过。 李艺在城头向下望了望说:“不要放箭,壕沟保不住了。” 越壕以后,士卒们开始有序地分工协作攻城。有的士卒自备掩体,往前跑一段,支在地上,藏在后面放弩箭,以掩护挖掘作业人员。另外远处的唐军已经开始使用大型床弩,也就是古代机关枪,能连续发射:用几人、十几人推动绞盘,张弦开臂,射程达三四百米,甚至可以把矛发射出去。床弩射出的粗箭可以直接抵达城头,压制城顶守军,借此掩护登城的敢死队攀爬。甚至粗箭可以成排地钉在夯土城墙上,方便这些攻城勇士们抓蹬。 城墙上布满了蚁附之的敢死之士——他们都是李靖带来的江淮精锐——为了避免影响攀爬,他们都不带长武器,只带腰刀,留出俩手顺着云梯猛登,一旦登上去,就夺了守军的弩箭,向守军射击,然后的目标是从城头顺马道杀落城底,劈开血路,从里面打开城门。 李靖就这样不断地拼死命往城头上输送自己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