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 渭河结盟 (第1/2页)
当天夜里,突厥突厥全军起寨拔营退过渭河。 第二天清晨,李世民带着萧瑀、封德彝、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来到渭河。还是他上次与颉利对话的那座便桥边上。 李道宗、侯君集、尉迟敬德、张公谨、程知节、秦叔宝等将率五万步骑,紧随其后。 不一会,对岸的突厥营寨里驰出一群马匹,马蹄过处扬起了一片尘埃。瞬间,他们由小变大,已经到了对岸,为首二人正是颉利可汗、突利可汗。 颉利可汗刚刚站定,便立刻扯着嗓子喊道:“大唐皇帝陛下,孤围长安已近一月,期间破城无数,唐军一直畏缩避战。你大唐楚王一直劝孤打破长安,但孤不忍杀伤过重,为两国百姓计,孤想与你罢兵讲和。”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可汗突然与朕讲和,想必是草原有变,令可汗掣肘了吧!” 颉利可汗冷笑一声道:“不错,草原的确有变,只不过是区区的薛延陀部谋逆而已,那只是疥鲜之疾孤只要回军十万,便可一举荡平。皇帝陛下如果不愿讲和的话,孤这就率大军返回草原,你能奈我何?” 李世民气的脸色发白,却也无可奈何,颉利说的是实话。大唐骑兵不多,他现在根本无力与突厥骑兵野战。 “孤答应你先前的条件,不过自今年开始,往输之物再加五成,你若答应孤便立刻退兵。并保证我突厥铁骑从此再不南下。”颉利可汗接着有说。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朕可以答应你,但可汗你必须把李承明交给朕。” 颉利可汗摇头道:“我们草原男儿最讲信义,李承明是孤侄子的义弟,而且当年他擒获孤侄子的时候,将孤的侄子奉为上宾,所以孤决不会把他交给你的。” “不过孤可以把岁贡降低两成。还有,执失思力要立即放回。”接着他又说。 李世民神色严峻,说道:“好,朕知道你草原男儿最重诺言,我们既有此盟,断不可再有反复。朕答应你的事情一定会办,朕的兵马脚步也不会出境向北一步。但你从此也不得再干涉我大唐内政。” 颉利可汗拔出一支箭羽,“啪”的一声将其折断:“鹰坠箭折,为我汗国誓言中之最重。我若违盟,犹若此箭!” “好的,我们就当着两军之面,刑白马而盟。你以为如何?”李世民道。 颉利可汗点点头翻身下马,缓步走向便桥中央。 李世民也迈步走向便桥,李君羡牵着一匹白马来到桥边,手持利刃欲斩其头,以取血盟约。 李世民挥手止住他,说道:“我们既免战事,不用杀马以为牺牲。可刺其股取血一盏,即可盟约。” 须臾,李君羡遵旨刺马取血。 两名兵士手捧玉盏,里面装着七成满的美酒。 李君羡将马血混入,清澈的美酒顿时变成红色。 李世民手端玉盏,面向颉利可汗大声说道:“终我们二人一世,两国再勿相侵扰。” 颉利可汗也大声道:“正是如此。” 二人仰头将血酒一饮而尽。 他们饮酒的时候,两军寂静无声,惟听到渭水的哗哗声音。 二人饮完酒,随手一掷,将玉盏投入桥下水流中。 这时,两军同时发出了如雷的欢呼声。 李世民目视颉利可汗感叹道:“你听,他们其实也不愿意打仗。颉利可汗,顺乎民意为君主的第一要旨,不可逆势而行。望我们各自珍重吧” 颉利可汗闻听如雷的欢呼声音,先是诧异,继而茫然,不解其中之味,他迟疑了一阵,拱手道:“如此,我就北归了。望你记着今日之盟,早日将金帛之物送来。”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金帛之物由执失思力带回,你尽可放心。你现在北归,恕我不远送了。” 二人拱手作别,回到各自军中。 随后,两军后队变前队,缓缓班师。 李世民回到军中,众大臣拥上来询问究竟。 “颉利深入我地已经将近一月,烧杀抢掠,天怒人怨,陛下既然知道突厥内部生变,如果我们现在与突厥决战必获大胜,为什么还要给他们那么优厚的条件,让他们安然而退呢?”陈叔达问道。 李世民苦笑道:“颉利内部生变,士卒已有惧心,我与其战或许能克,所以不战的原因,是因为朕即位日浅,内乱未平,国家未安,百姓未富,应当以静抚之。若开战,所损甚多,又与颉利结怨更深,突厥必然惧而修备,防范更严,且动辄犯境。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突厥既有所得,理当自退,今后势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