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七章 被人活捉 (第1/2页)
太阳艰难地一寸一寸爬高,马匹拖下的影子也越来越短。李承明一行一气奔驰了四个时辰,约略已跑出一百五六十里,马队渐渐拉长了距离,速度也慢了下来。 太阳已近头顶,是中午的时候了。当他们前面出现一个庄子时李承明高声说:“歇歇脚吧,去庄子里看能不能要些吃的,顺便饮饮马,再往前赶吧!” 杨不悔“嗯”了一声,勒住了战马,他知道已是人困马乏,是该歇歇脚了。尽管大家都不愿意停留,但老是这样跑下去,座下的牲口受不了,如果累死了牲口,那要回幽州就更困难了。于是,他压住了马步,让同伴跟上来。 杨不悔和兰家兄弟牵着马去遛马,那些跑得大汗淋漓的战马得落落汗,才能饮水、吃草,马上饮水会炸了肺的。 李承明和薛仁贵来到庄前,隐身在大树之后,偷眼观看。只见那庄户内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找了一个路人一问,原来今日正是庄主夫人寿辰,放买市做贺。远近商贩都来赶场,有本钱的,绫罗绸缎、珍珠翡翠;没本钱的也寻得些糕儿饼儿,实在没有,山地里摘几斤核桃也一篮子提了来赶趁。 李承明见人杂,心里那戒备先放了一半,大模大样地走进庄去。不想事虽百虑,总有一疏,这庄子里却有人识得他。 原来这庄子是李世民的贴身护卫张衮的庄子,而且在这个庄子里还有一个非常想要李承明性命的人,刘文静的儿子刘树义。原来突厥内乱,刘树义一是怕祸及自身,二是李世民已经坐了天下,他也想回中原来享受荣华富贵了。便与李世民派去教唆薛延陀部叛乱的秦王府士之一的苏勖一起返回中原,苏勖回长安去向皇帝交旨,而他则顺路拐到了大名县的张家庄来,给经常替他和李世民跑腿传话的张衮的母亲来拜寿了。 李承明刚一进庄就被张衮的家丁看出有些异样了,也许是主人做的事情对他的家丁也有影响吧!反正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家丁居然能看出李承明不是一般人来,而且还立刻去告诉了主人。 张衮原本并没有在意,乡下地方,出现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恰巧刘树义也在他身边,便开口劝道:“还是去看看好,要万一是盗贼的话,我们也好早做准备!” 张衮想一想也是,便点了唤了十几个壮健的家丁走出庄来。 这一出庄不打紧,李承明就倒霉了。张衮是认识李承明的,可李承明不认识他啊,眼看着张衮带人向自己围将过来,他还和薛仁贵一起作痴作呆,乔聋乔哑呢。 张衮心里也很是意外,不是说李承明被李靖围在山东了吗?怎么会跑到河北来呢?不会是人有像似吧!要真是李承明他身边也不会只带一个人吧!而且还是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不对,那孩子莫非就是年仅十三便单枪匹马夺了李道宗军旗的薛仁贵。 “捉贼”想到这张衮大喊了一声,带着家丁们向李承明三人围去。薛仁贵怕引起别人注意,所以进庄的时候手里没带武器,根本无法御敌。 李承明闻着此言,正如五雷轰顶,拔脚便逃,忙忙如丧家之犬。张衮带人紧追不舍,鼓噪喧天:“休要走了叛贼李承明!” 李承明和薛仁贵夺路逃出庄门,张衮看得真切,取弓在手,拽满月,放流星,一箭正中李承明肩膀,李承明惨叫一声扑地在地。 薛仁贵转身欲扶,李承明因为肩膀巨痛,一时间起不来,遂以手推之道:“薛兄弟只管自去,莫管我了!” 薛仁贵眼见看追兵渐近,有心和他们拼命,却又怕自己也被捉了去,无法找人搭救李承明。无奈何之下,只好大哭而去。幸而他自小打柴,爬得岭,入得沟,两脚如飞,众人根本追赶不上他,只得罢了。张衮喝人将李承明扶起来,带回庄去。 薛仁贵敢取了道路,一脚深一脚浅地去找杨不悔等人。杨不悔和兰家兄弟遛完了马,正望事先说好汇合的地方赶去。迎头便遇上了薛仁贵,见他衣衫破烂,大哭而来,杨不悔惊问:“薛仁贵怎的了?” 薛仁贵一见杨不悔便哭倒在地。将二人去庄里被人识破,楚王被捉,如此这般,说了一番。杨不悔闻听,魂飞魄散,目瞪口呆半晌,叫苦不迭,举手便打:“你这个杀才!怎么能让楚王有失呢?” 薛仁贵早就拜了杨不悔为师,学习箭法,现在被师傅打骂到也不敢还嘴,半晌方说:“徒弟知错,只是目下楚王已陷在张家庄内,这却如何是好?” 杨不悔思忖片刻:“眼下只能智取,你们不要慌乱,听我安排就是。” “兰家老大,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