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_第二百六十九章 女中豪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九章 女中豪杰 (第2/2页)

父裨将陈正通相遇,我父不过脱下兜鍪,问了声当年旗下子弟,不识我邪?何敢战!拍刀未动,陈正通麾下兵士已经逃散,这也能怪却我父?”

    说着他一叹气道:“可惜,你父辅公袥临死之际,还反口诬我父与其同谋,让家父落在与之不睦的李孝恭手中,蒙冤枉死!你我之间,这恩仇又怎生算?辅兄你就听我们一劝,不要再与己不利,祸害苍生了!”

    “阚兄,何必和他客气,我们合力将他擒下,为父报仇吧!”姓阚的身边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高声说道。

    这人应该是王雄诞的子弟。

    王雄诞当初在江东军中,慷慨方正,极得军心。杜伏威入唐时,以全军之权归属雄诞,曾对他说:“我走后,唐如待我尚好,即万勿举兵。”

    可惜后来辅公袥欺之以方,伪造杜伏威信件骗其军权。王雄诞发觉受骗后,不肯从其举兵,辅公袥即遣左游仙行刺,将他缢死于府中。此事后来令辅公袥于江东子弟中大失人心。

    左游仙身旁,一个身著红罗,四十岁左右的壮汉,将手一挥,几十名穿着红罗十字锦背裆的汉子举着斧头,高呼着向阚王两家的人扑去。

    忽然阚王两家的人群中,有一个妇人的声音响起,可那声音并不柔弱,而是夹带着愤怒!

    只听她怒喝道:“不要动手!”

    李承明大惊,怎么还有女人。

    “王娘娘!”辅截惊道。

    “王娘娘?王娘娘是什么人?”李承明问。

    “她本为杜伏威副将西门君仪之妻,为人果决。当年杜伏威为李子通所败,身负重创,身遭千军万马的追杀,身边仅有王雄诞赶来守护。再就是这位王娘娘,她一人背负着杜负威,杀出重围,救了杜伏威一命。从此以后杜负威军中都称呼她为王娘娘。”杨不悔说。

    “女中豪杰。”李承明心里赞道。

    “平山伯,还认得故人否?”王娘娘高声喝到。

    生得豹头环眼的知世郎旧部平山伯连忙制止手下道:“想不到还有故人相见,我们有十五年没见了吧!”

    “大业九年,我与杜公辅伯同入长白山,拜访知世郎。那时你我都是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一晃已经有十五年不见了。杜公逝去也已经两年了,你还记得当年杜公对你的照顾吗?”王娘娘说。

    平山伯的神情像微笑起来,好像是卷入了回忆之中:“当然记得,他天生就有爱关爱人的脾气,只要是身边认识的人,无论老弱,都极为维护。他这人什么都不在乎,无论何时,脸上总带着笑。其实那时他也不过十七八岁的少年,在寨里他呵爱部众,可在外面,他杀人溅血,不顾性命。每回到营中,他总还是那么开心地笑。我那时已经二十五岁了,却常羡慕他那样跳脱激越的生命。有什么办法,那样的乱世,杀人是常事,不杀人就是被杀。他就像该活在那个乱世。像他那样的人,杀人好像也没什么血腥气,因为他从小就是在苦恶血腥里泡过来的。这世上,我只见一个人杀人没什么血腥气,那就是他,其实我觉得,一直到武德七年,他死时,都三十出头了,可哪怕他活了一辈子,从始至终,在我心里他都还只是个少年。”

    王娘娘接着道:“他在血泊中泡大,可他的心智依旧健全。他从不无谓杀人。那攻攻杀杀的乱局本是人世间铁定的游戏,他不过是这游戏中长大的少年。后来他离开长白山,回到江东,见苗海潮摧众残暴,就派辅公袥以一言谕之:天下共苦隋,豪杰相与起义。惜力弱势分,不相统御。若能合则势强,可破隋矣!公能为主,我且从;不然,一战以决。——这是他的口气。苗海潮惊惧之下,就此降服于他。此后他又败隋将宋颢,将宋颢军引入葭榛泽,顺风纵火,一时杀之。再斗海陵贼赵破阵,只身引亲卫十人,持牛rou酒水往见赵破阵于其中军营帐中。帐外赵破阵贼兵数千,伏威随身卫士仅十人,可他于酒席间突斩赵破阵,收服其军。此后又连破隋右御卫将军陈棱、吴王李子通,自号江南总管,东南道大总管,楚王,一时势压大江南北。”

    “可惜,就是从那时起,他当年交同刎颈的好兄弟辅公袥,却与他心生猜忌。”

    她望着左游仙:“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自己创建不了什么,可一旦见到别人事成,即心痒难熬,就会在其中制造裂缝,好让自己像蛆一样地钻进去,活在那里、烂在那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