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_第二百九十六章 改元贞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六章 改元贞观 (第1/2页)

    李承明想了想道:“幽州治下现在还有多少军民?”

    “男女过百万,精壮二十万。”李艺答。

    一听还有这么多人,李承明不禁也有了当皇帝的念头,他觉的反正也不知道结果怎样,既然李艺支持自己,当就当呗,反正李世民也已经篡位了。自己是大唐太子李建成唯一的血脉有什么不能当的。

    “殿下不可,李世民逼宫篡位,自立为帝,乃十恶不赦之徒。现在太上皇健在,你如果也登基称帝,将至太上皇于何地,天下百姓又会怎么看待殿下你呢?”魏征似乎看出了李承明的想法,开口说道。

    李承明扭头向马周看去,想听听他的意见。没办法,他手下文胆太少,除了魏征就只有马周了。其他人除了苏烈能文能武外,剩下的都是武将,问他们也是白问。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殿下如果不登基称帝,拿什么身份来号令天下讨伐李世民呢?又如何能使士卒用命,拼死血战呢?”马周说道。

    李承明点了点头,心说:“是啊!将士们浴血沙场,无非是要博功名,取富贵,封妻荫子。自己要不是皇上的话凭什么身份给他们封赏呢?”

    马周的话一说完,大厅里一片哗然,武将们纷纷劝李承明择日子登基称帝。

    “尔等愚夫,贪图拥立之功,便陷楚王殿下于不义之地”魏征破口大骂道。

    “不要吵,不要吵,谁都不许再说话了,从现在开始,举手发言”大呼道。

    大厅里再一次安静下来,大家都闭紧了嘴巴。

    “大王,臣有话说”苏烈举起手来说道。

    “请举手,不是,请发言”李承明有些慌张

    “依臣之见,大王还是先继太子位,以太子的身份昭告天下,讨李世民逼宫篡位之过,招四海豪杰之士勤王救驾。”苏烈说。

    “杨不悔,你怎么看?”李承明问道。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特别相信杨不悔。

    杨不悔想了想道:“大王,臣也以为还是不要冒然称帝的好。”

    李承明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先称太子,然后昭告天下,看看各地的反应以后再决定是否称帝。

    公元627年,正月初一,贞观年号启用,是为贞观元年。大唐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举行祭农礼,告诫天下,农为立国之本。李世民麻衣彩带,在祭坛上拜祭谷神神农。

    祭祀完谷神以后李世民一路步行,回到东宫。他对陪伴在身边赵弘智笑着说:“皇帝也不是好当的啊!”

    赵弘智道:“陛下除了治国之道外,有没有想过,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世民一愣:“我做过太子,如今又做了皇帝,怎么能没想过呢?”

    “那陛下是怎么想的呢?”赵弘智又道。

    李世民说:“做皇帝自然不同于做普通人。”

    “怎么不同?”赵弘智问。

    李世民:“我做秦王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违王法,不逆天理,有什么事不敢做呢?如今做了皇帝,顾虑就多了。要为自己着想,更要为天下人着想。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疏漏,可能给天下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

    “陛下有没有想过,当初要是不争太子之位就好了呢?”赵弘智又问。

    李世民十分惊诧:“这么放肆的话,也只有你赵弘智说得出来。”

    赵弘智笑而不答。

    李世民道:“我从来没后悔过。你从前辅佐过隐太子,你对他的了解可能比我对他了解得还要多。你觉得他比我更能对天下人负责吗?”

    “陛下又在为难臣了。”赵弘智说。

    李世民说:“我不后悔是因为我知道,我比他们更有资格做一个对得起天下人的皇帝。既然做了君主,自然要知道做君主的法则。百姓自然是最重要的。如果靠损害百姓来让自己获利,那真好比割自己大腿上的rou来填饱肚子。”

    赵弘智道:“遇到明君是臣子的运气。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世间万物。陛下所明,实同古义。我没什么要说的了。”

    李世民笑道:“我要是什么都明白了,还要你们这些人做什么?”

    赵弘智道:“臣子也有区别。天下之人无非两种,君子与小人。朝中百官也是如此。陛下自然也会听到小人之言。君子心系天下,将自己置之度外,小人心中只有自己,为私利可以置良心不顾。陛下若是听信了小人之言,自然祸害不浅。与其让小人在身边进谗言,不如从一开始就疏远他,让他无机可乘。”

    李世民道:“那你说,你是算君子,还是算小人呢?”

    赵弘智说:“陛下心里已有答案,为何还要来问臣下呢?”

    李世民对赵弘智无奈,只好略带自嘲地摇了摇头,脸上却明显地流露出赏识的表情。

    房玄龄道:“陛下,原来秦王府和天策府的僚属,陛下登基之后,虽然进入朝廷,开始掌管朝政,可是,像尚书令这一级,也就是左右仆射,还是太上皇的老臣掌握。应该说我们还不能彻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