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浩然_第二十四章 姬昌赴朝歌,姬考往陈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姬昌赴朝歌,姬考往陈塘 (第1/2页)

    这一日,姬考正坐在女娲行宫后院的一棵树上静静地看着天空,忽然心中一动,从树上跳了下来。他刚刚落在地上,就见胡四从正殿赶过来,一见姬考百年躬身道:“公子,西伯侯遣人来请,让你速归西岐城。”“好,我知道了。”姬考点了点头,也不带什么东西,抬步向外走去,他走的很慢,但是他每一步都落在数丈之外,仅仅数步,他便来到了女娲行宫正殿,没有做任何停留,他就这样一步步走出了女娲行宫,向着西岐城而去。等到姬考来到西岐城的时候,正好碰到一行天子使臣进城,他便明白为何要唤自己回来了,也不回西伯侯府了,直接跟在天子使臣身后。果然,等到天子使臣安顿下来之后,他便见到了四弟姬旦。姬旦一见姬考,忙上前见礼,姬考点了点头,兄弟俩什么也没说,并肩往西伯侯府行去。

    回到了家,虽然已经是很久没有回来了,但是姬考已经没有了前次归来的那种眷恋,他很平淡的看着一成不变的景色,和姬旦一起走进了姬昌的书房。兄弟二人走进书房的时候,姬昌正坐在藤椅上看着一卷竹简,见到儿子进来,他收起了竹简,笑着说:“回来了,怎么样?”听到父亲问话,姬旦看了一眼兄长,姬考摇了摇头,示意姬旦先说。姬旦也不矫情,答道:“天子使臣已经安顿好了,使臣言明日便来宣旨,请君父早做准备。”“可有说所来何事?”姬昌淡淡问道,站起身将竹简放回书案之上。姬旦摇头道:“没有,儿臣旁敲侧击,那使臣就是不说。但想来不是什么坏事,来的只有一众礼仪,没有兵士随行。”姬昌笑道:“糊涂。若是真要动我,岂是一队兵马可以动的了的?若是天子震得有意拿我,必是大军压境。也罢,吩咐下去,明日准备迎旨。”“儿臣明白!”姬旦退了出去,书房中只剩下姬昌和姬考父子二人。姬考先是向姬昌行了一礼,而后道:“儿有感,君父若是接旨,怕是数年回不得西岐。”姬昌淡淡一笑,说:“我儿所料不差,为父听闻天使来到,已经起了一卦,卦象显示,为父有七年之难,但是不损性命。”姬考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既然已经是避不了的,只要确定没有性命之忧就行了。就在姬考准备离去之时,姬昌唤住了他,说:“为父离去之后,你就回来西岐城吧,也好坐镇城中,为你二弟撑腰。”“君父放心,有考在,姬发无恙。若有人胆敢算计姬发,考自然不会念手足之情。”姬考没有回头,笑着回答了父亲,然后就走出了书房。姬昌笑了笑,又拿起了竹简看了起来。

    第二天,天子使者来到西伯侯府宣旨:“北海猖獗,大肆凶顽,生民涂炭,文武莫知所措,孤甚忧心;内无辅弼,外欠协和,特诏尔四大诸侯至朝,共襄国政,戡定祸乱。诏书到日,尔西伯侯姬昌速赴都城,以慰孤绻怀;毋得羁迟,致孤伫望。俟功成之日,进爵加封,广开茅土,谨钦来命,孤不食言,汝其钦哉!特诏。”姬昌接旨,身边人自有一番程仪送到使者手中,将使者送出了西岐城。使者一走,姬昌马上召集自己的九十九子来到后殿议事,另请来祖母太姜、母亲太任和元配太姒。姬昌九十九子如今虽然都已经不再是婴孩,但是能够担任重任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姬昌之所以将他们都叫来,只是要宣布事情让他们知道罢了。待到西岐三母到来,姬昌跪拜祖母、母亲,姬考领着众兄弟跪拜曾祖母、祖母和母亲。全了礼数之后,姬昌道:“昌此去朝歌有七年之难,难回西岐,不敢欺瞒祖母、母亲,不忍瞒着夫人,今日将祖母、母亲和夫人请来,是有一事告知我这九十九个儿子,请你们做个见证。”老夫人太姜坐在椅子上,眯着有些昏暗的眼睛,说:“乖孙,你只管说。”“尊祖母命!”姬昌转身道:“我此去之后,西岐事宜皆有次子姬发处置,四子姬旦佐辅。尔等须得听从姬发之命,不可恣意妄为!姬发。”“儿臣在!”“你在西岐,须是守法,不可改变国政,一循旧章,弟兄和睦,若臣相安。毋得任意见之私,便一身之好。凡有作为,惟老成是谋。西岐之民,无妻者,给与金银而娶;贫而愆期未嫁者,给与金银而嫁;孤寒无依者,当月给口粮,毋使欠缺。待孤七载之后,灾满自然荣归,你切不可差人来接我,此是嘱咐至言,不可有忘!”姬昌细细叮嘱之后,眼见众子中有愤愤不平之色,心中暗叹:“自家兄弟,也这般勾心斗角,姬昌教子无方啊!”姬发哪知父亲心中所想,只是见父亲神色有些抑郁,还以为是父亲担心西岐,道:“君父放心,儿臣定当谨遵君父吩咐,好生经营西岐,等待君父归来!”姬昌不言语,伸手摸了摸姬发的头,看着姬考说:“考,你是长子,为父走后,你要负责照顾好弟弟们,既然回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