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浩然_第十二章 玄奘入长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玄奘入长安 (第1/2页)

    长安城中发生的事情,对于整个大秦帝国并没有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百姓们还是过着平静的生活,每日里日升而作,日落而息,恬淡自然,日子过得十分的惬意。在长平郡的一座小村镇,这里的生活一直都是自给自足,男人们下田耕种,女人们在家养蚕纺纱,和平已久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每日里过着这种平淡的日子,要不是男人们还保持尚武的传统,从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出当年大秦铁骑的剽悍。

    日近正午,正是男人们从田中返回家中吃午饭的时候,家家都燃起了炊烟,小孩子们三四一伙的来到村口等候自家的叔伯父亲。这时,从远方走来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他戴着斗笠,手中拿着一根木手杖,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旅人。他慢慢地走到村子的时候,田间的男人们也都回来的差不多了,见到有人来到,不禁驻足观看。这人来到近前,摘下了斗笠,单掌竖在胸前道:“阿弥陀佛,诸位施主有礼了!”“原来是玄奘和尚,你这是从哪里回来啊?”村子中的人们却是认得此人,与他亲切的打着招呼。眼前此人摘下斗笠之后,露出刮得发青的头皮,头上的几个戒疤十分显眼,让人一眼看上去,就仿佛能闻到一股怡人的檀香气。在看着僧人长相,生得圆脸,五官俊俏,双耳耳垂颇大,几乎垂肩。这僧人法号玄奘,乃是长平郡金山寺中的僧人,自幼出家,长到十三岁就时常出寺远行游历,加上他长相很有特色,谈吐文雅,举止斯文,所以几乎长平郡人对他十分的熟悉,哪怕是没见过他,一见到那一对标志性的耳朵也都认出他了。金山寺乃是始皇帝嬴政亲自赐名,因为就在一百年前,始皇帝大寿之日,赐长平僧人在庙中建造一座面相与始皇帝一般无二的纯金大像,所耗金子足足堆成了一个小山,故赐名金山寺。

    “小僧出寺游历,历时三月,正要返回寺中,路过贵地,腹中饥饿,特来化顿斋饭。”玄奘淡笑道,和和气气的,看上去颇有些高僧气象,令人心生宁静。“好说,好说,你且进村去,哪家的饭最先烧好,便舍你一份。”村中的长者笑道,玄奘施了一礼,向村子中走去。此时各家的饭菜都还不曾烧好,玄奘也不焦急,一路上与村民们谈笑着,逗着小孩子,看上十分的和蔼,不像其他僧人一般不食人间烟火。正走着,就见一家的炊烟消失了,玄奘一笑,抬步来到了这家门前,轻轻叩门。不多时,一个村妇打开了门,先是一愣,旋即明白了,有些生硬的模仿了一下佛门中人,双掌合十道:“原来是玄奘和尚,想来是我家最先封火。只是,我家男人昨日打了几只野兔子,今日家中没有做素菜。”玄奘从身后的包裹中取出一个木钵盂,笑道:“出家人,在外化缘,不敢挑剔,主家有什么施舍,小僧就吃什么,若是主家兔rou不够,只需一钵干饭,一瓢清水便可。”“你这和尚,这是拿话挤兑我呢!你既然不忌荤腥,我也不说什么,可饮酒?”那妇人笑道,玄奘淡笑:“酒是不饮的,除非这满村都没有清水。”“我知你不会进门,我也不让你,你在此稍待,我去给你盛饭。”村妇一笑,端着木钵盂向灶房走去,玄奘单掌施礼,站在门口静静等待着。

    不多时,那村妇一手端着半钵盂小米饭,在灿黄的小米饭上铺着一层红烧兔子rou,还有细细切好的两条兔子腿,另一只手端着一大碗井水走了出来,递给玄奘道:“快吃吧,吃好进来洗把脸,看你这浑身风尘。咱们这离金山寺只有半日脚程了,你洗把脸,歇一歇,天黑前一定能赶回去。”“多谢女施主了,小僧却之不恭了,女施主请回去用饭吧,小僧吃好之后,自己去打水净面。”玄奘点了点头,那村妇转身回去了。玄奘将钵盂和水碗放在门口的石臼上,走得远了些,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将手杖放在一旁,从包裹中拿出一个卷起来的蒲团铺在地上,盘坐在上面,这才开始进食。他吃东西的速度并不慢,但是却不是狼吞虎咽,而是给人一种细嚼慢咽,温文有礼的模样。不多时,一钵盂的饭菜吃了一空,他端起水碗慢慢的啜着水,过了半晌,将一碗清冽的井水喝干之后,他站起身来,将东西收拾好,端着钵盂和水碗走进了院子,来到水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