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3.22 成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2 成亲 (第2/5页)

旁,万不可再小孩子气了,当下向齐大年使了个眼色,二人悄悄回到屋中简单收拾一下,便准备去试验场宣布比赛规则了。

    刚刚到了试验基地外,便听到院内传来轻微的轰鸣声,还有蒸汽排放的咝咝声。二人走进大门,只见此时已有多人聚在实验台前。李不伟仔细看去,除了石仲秋、徐永红之外,还有范东来、王思维、重型机械厂的李广胜、轴承厂的言有信、齿轮厂的吕方德等人,敢情大宋朝最重要的工厂的负责人,此时都聚集在这个试验基地了。

    看到李不伟进来,众人都迎了下来见礼,简单寒暄问候之后,李不伟将写有比赛规则纸卷递了过去,范东来接过看了一遍,大声念了出来。

    其实这个规格也不繁琐,大概意思是:

    一、比赛场地:试验基地的模型铁轨,全长一千一百六十二米,途经桥梁五座,涵洞四个,风洞一个,另有模拟下雨的喷淋装备一处约三十米长。整个道路最大坡度为五度。

    二、比赛机车:使用电池驱动的电机车,或蒸汽机驱动的蒸汽机车。每辆机车必须拉有至少五切车箱,多则不限。机车重量不限,车箱采用长度为六十厘米的二号标准模型货车箱。五节车箱中,第一节可以自由装载,第二节必须装有满载的模型油罐,载重为十六公斤。第三节为空车厢。第四节必须装有一百二十个鸡蛋,装载方法自定。第五节车箱,则是一节模型客车箱,总重十一公斤。

    三、胜负规格:总时间为一小时,每跑一圈得十分。倘若货车中的鸡蛋有破损,每破损一个扣一分。倘若中途有车箱脱节,每次扣二十分。失控撞毁车箱的,每次扣五十分。倘若机车有故障而不能行驶的,十分钟内不能修复,则视为放弃比赛。

    四、动力限制:电机车的动力为蓄电池,电池数量不限。蒸汽机车的动力为木炭或其它燃料,燃料数量不限。每队只能有两套动力设备,其中一套作为备用。

    五、轨道上有两处改道点可用于停车,倘若哪辆机车需要停车维修,可在不影响对方的情况下,自行搬动铁轨换道,然后由铁轨上方的横置架触发机车上的开关,切断动力停车。

    范东来念到这里忽然停住,转向李不伟道:“大人,这个规则中,似乎没有考虑到机车的效率,而只是简单的比试其稳定性与速度。”

    李不伟微微点头。众人听了却是一阵议论,石仲秋大声道:“范大人说得有理,机车的设计,最重要的并非能跑多快,而是使用相同燃料的提前下,哪辆车驶得最远。”徐永红马上反驳道:“石大人此言差矣。消耗相同的能源而又跑得距离最长,自然就是效率最高了,这规则并无不妥。”石仲秋摇头道:“非也非也。若仅是蓄电池带动电机,其效率或许会高一些。但徐大人似乎忘记了,蓄电池也需要充电的。这充电设备不也是由蒸汽机带动的么?试想,由蒸汽机直接驱动机车好呢,还是由蒸汽机给电池充电,再由电池带动机车好呢?多了一次转换的步骤,必然会导致效率下降。”徐永红一时语塞,过了半晌说不出话来,忽然灵机一动,继续说道:“敢问石大人,何为效率?倘若此时的首要任务,便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即使蒸汽机车再节省燃料,无法完成任务又有何用?电机车虽然有可能费些燃料,却能完成任务,又何来的效率低下之说?”

    众人听得这二人争辩,当下也参与了进来。有的说既然有了这试验场,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比赛,第一次便以竞速为目标,看看电机与蒸汽机到底谁的力量更大。有的则说,比赛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工艺水准,并非是单纯的比赛,因此要从实用出发,模拟更为真实的情形。更有人说,不如索性比试两场,一场竞速,一场耐力,哪些才最是公平。一时间众说纷纭,谁也拿不出合理的论据来说服对方。

    范东来在一旁听得笑而不语,等到众人都平静下来,范东来这才说道:“众位也莫继续争辩了,模型轨道刚刚建成不久,无论是电机车还是蒸汽机车,都未在上面正式跑过,也不知道这轨道设计是否合理。既然是第一次比试,就按李大人所说的进行吧。”

    其实众人虽然争论不休,却没人能拿出更好的意见,听到范东来如此一说,众人也都闭口不言,毕竟这只是比赛,又不是牵涉到什么利益冲突的大事。

    范东来继续说道:“其实比赛的目的,也是为了改进设计参数与加工工艺。例如电机的设计,要考虑的问题就有很多。轴芯的材质、构造及层数,铜头的精度、绕线的方式、内外挂的方法,绕线圈数、绕线的线数、线材的直径及材质,电机壳的质量及设计,磁铁的材料、形状及距离轴芯的距离,碳刷的材质、形式及质量,以及电机磨合的方式,电机轴承的挑选等方面,都需经过不断改进,才能得出最终满意的结果。”

    李不伟接口道:“对啊,这次比赛只是开始,以后还会陆续举行多次类似的比赛,例如电机或蒸汽机驱动的自行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倘若将蒸汽机用到四轮马车上,便成了蒸汽车了。”石仲秋点头道:“大人说得没错,其实我与众位同僚已有了初步的想法。倘若将蒸汽机用到四轮马车,再加上转向、刹车,便成了真正的蒸汽车了。”说着,又看了周围众人一眼,缓缓说道:“只是蒸汽车这个名字太过普通,我们经过商议,决定将其取名为汽车,不知大人意下如何?”他这最后一句话,是向着李不伟说的。

    李不伟听得一愣,万没想到石仲秋竟然说出了“汽车”二字,他当下惊疑不定,虽然记得汽车在清朝时期是外来品,但想必也是由中国人翻译过来后起的名字。难道汽车的本意,便是蒸汽驱动的车辆?嗯,也有这种可能,顾名思义罢了。

    想到此处,李不伟忙点头道:“石大人言之有理。汽车这个名字,再是恰当不过了。只是两轮的蒸汽机车,又该如何称呼呢?”话刚问出,李不伟心中已在暗自盘算,这不就是摩托车么?只是摩托车的翻译却是音译,想必在场的诸人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词语的。

    果然,众人七嘴八舌议论了一会儿,都未有人提出“摩托”这个词。有人说,起名为蒸汽自行车为好,有人说叫做蒸汽单车,而徐永红则声称,不仅仅是蒸汽机可以装到自行车上,电动机也可以,还是叫做电动自行车。

    商议无果,话题又被转到了轨道机车的比赛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