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3.25 赵先生 III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5 赵先生 III (第2/3页)

上品茶聊天,同时又旁敲侧击地问一些李石靖平日的所作所为。

    李不伟听罢也没了主意,思索片刻之后,道:“赵大哥,既然李将军去了江北,估计是抢李全的军粮去了。试想开战之后,炮火纷飞,只要是敌船,自然都是瞄准射击的目标。若是将几十船粮食炸沉河底,却也可惜。好在抢了军粮之后,他还是会回来的。”赵范点头道:“也只有如此了。等到赵洪万将军赶过来之后再行商议。”李不伟道:“应该快了,他们乘坐的福级战船是从东海过来的,今日下午应该就到了。”说到这里,李不伟忽又冒出一个念头:‘赵洪万不也是原西夏的将领么,或许他可以劝说一下李石靖。’但这个念头马上就被他否决了。试想,一个人既然敢于冒此大险,早已将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又怎会顾及与赵洪万的交情呢?

    其实,李不伟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安排,只是李石靖突然去了淮北,却出乎他的意料,这也将他的整个计划打乱了。

    下午时分,赵洪万的八艘福级战船陆续赶到,连同上次带来的战船,竟然已达四十多艘,楚州码头早已无法停泊如此数量的大船,其中一部分便停在了运河里。

    次日一早,李石靖终于回到了楚州,却只带回了一艘战船,问其原因,却说李全的粮船与战船混编,若要拿下粮船又不打草惊蛇,显然并不容易。再说,他日兵发山东,也需要就地屯粮,因此那两千士兵竟然在江北驻扎了下来,就等着枢密院的攻击命令了,而李石靖这次回来,却是为了解决两千士兵的军粮问题。

    这一招又大出李不伟的意料。两千士兵,带着十艘战船,近百门船载火炮,以及数百发炮弹,虽然他们都是大宋的将士,但李石靖若在这里有何不测,又有谁能保证那两千士兵会听命于赵范或冯千里呢?李石靖既然敢这么做,肯定有其心腹在他离开时指挥着战船的。当然这是李不伟一厢情愿的想法,其实李石靖只是想尽快开战,从而完成与完颜洪烈的约定。

    中午时分,几人齐聚军营大帐,正在商议着如何夺取运粮船一事,却见齐大年走了进来,附在李不伟耳边低语一阵。李不伟点了点头,稍一示意,齐大年又转身离开。过了一会儿,又有士兵端进冰镇凉茶。赵洪万对着李石靖笑道:“李兄,小弟今日从临安带来一件好玩的物事,可以在大夏天造出冰块来,然后再将冰块加入茶中,便成了凉茶了。李兄不妨尝尝看。”

    李不伟自然知道,兵部为了以防万一,并没有将李石靖的事情告诉赵洪万,因为这二人都是西夏的旧将,因此赵洪万还被蒙在鼓里。他当下也跟着笑道:“军中大帐甚是凉爽,一时倒也用不着冰镇凉茶。抢夺军粮一事,等到朝庭下令之后自会进行。我来到山阳之后,还未有时间到处看一下,不知李将军可否愿意当个向导,陪我四下走走呢?”

    众人听得面面相觑,不知他意欲何指。赵范笑道:“三天前刚到山阳之时,李大学士便邀我一同出去走走,只可惜后来朝中有要事,李大学士又匆匆返回临安。如今再次前来,李将军理当尽地主之谊了。”说着,冲李不伟使了个眼色。李不伟看在眼里,暗赞赵范机灵,心想还是赵大哥了解我,知道我并非为了游玩这么简单。

    李石靖也不好回绝,当下点头应允,又叫了几名亲随跟着,一行人换了便装,离开军营向山阳城大街走去。

    山阳城并不算大,几人行得片刻,已到了最繁华的一条大街上。李石靖笑道:“大学士刚来山阳,还未有机会品尝一下此地的特色小吃,前面不远处便是本地最大的酒楼‘运楼’了,卑职今日做东,请李大学士上楼品尝一下如何?”李不伟手一摆,道:“不忙,不忙,好不容易来换了便服,今日便多走一会儿,以后也不一定有时间再来这里呢。”李石靖连忙点头应允。

    走到街尾,只见路边有一小店,店前竖了一面木板,上书‘山阳居’三字,再一细看,竟然也是一家酒楼,只是这酒楼甚是简陋,比起刚才那‘运楼’不知要小上多少。李不伟赞道:“山阳居,这几个字写得好啊,此地名为山阳,这小店竟敢以山阳居自称,必定有其过人多处,咱们且在这里歇息片刻。”说着,也不待李石靖有何反应,自己一人独迈进了店门。李石靖向左右使了个眼色,几名亲随会意,也跟着走了进去。

    店内空无一人。两人挑了一个靠墙的桌子坐下。李不伟问道:“李将军,听说楚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远古至今,名人辈出。兄弟对此颇感兴趣,还望李将军解释一二。”李石靖笑道:“大学士说得没错,这里确实出了不少名人,例如汉赋的创始人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唐代诗人吉中孚、赵嘏,‘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等人,皆是出自这里。即使在当朝,也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至于巾帼英雄梁红玉,更是为百姓所敬仰。”李不伟笑道:“不止如此,从今以后,还要出一位大将军李石靖了。”李石靖连忙站起道:“大学士说笑了,卑职只是粗人一个,本非当朝之人,若非皇上恩赐,怎有机会待在这山阳城中,又哪里来得前辈高人的风范。”李不伟摇头道:“此言差矣。常言道得好,英雄不问出处。李将军眼下既是大宋的将军,自然是受人尊敬的。日后你立了战攻,自然会名垂清史。”李石靖叹道:“大学士说得极是。卑职当年也是大夏国皇族中人,却没想到一夜间成了亡国奴。如今既然有机会再次上阵杀敌,自当为朝庭誓死效力,也算是报了国仇吧。”

    李不伟点头不语,心中却想,现在人尽皆知,大宋的宿敌是金国,你上阵杀敌也是与金国交战,但灭亡你西夏国的是蒙古,既使灭了金国,又怎会为你报了国仇呢?

    李不伟对西夏的历史还是了解一些。西夏在建国后,采取了联辽抗宋的战略,不断入侵宋边境,后来宋朝承认了夏的割据地位,而西夏也对宋朝称臣。但令人可笑的是,宋朝却需每年赐给夏若干财物。这里说是赐,其实是上贡。但过了不久,西夏与辽国又爆发了战争,战争结束之后,西夏便取得了与宋,辽平等的地位。后来金朝立国,对辽作战获胜,辽皇帝逃到西夏,但西夏畏惧金国的实力,又将辽帝擒拿送往金国,从此西夏归服金国。到了金灭北宋的时候,西夏又随其尾迹而入,获得了数千里的土地。说到这里,其实每个人都明白,西夏与宋朝才是曾经的敌人,至于西夏灭亡,本是蒙古所为,与金国关系不大。

    李不伟既然心中明白,当下也不点破,只是随口应允着,顺手拿起桌上的茶碗,却又不小心将茶碗跌落地上,‘啪’的一声摔得粉碎。

    正在这时,忽然从店内的一间屋子中传出婴儿的啼哭声,不一会儿又见一名妇人跑了出来,怀中抱了一个婴儿,口中嚷嚷道:“孩子他爹,你怎么老是不小心弄破碟儿碗儿,狗儿刚睡着又被吵醒了。”店掌柜一脸的苦相,用手指了指李不伟这边,却又不便说出刚才发生的事情,急得满头大汗。

    李不伟忙道:“这位大嫂,方才是在下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茶碗,与店掌柜不相干。”那妇人闻言转过头来,却让李不伟等人吃了一惊。这妇人脸色腊黄,头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