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风流_人物篇 第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物篇 第九章 (第2/3页)

贵族。免不了一些不法之事,武澄宇抓住崔氏把私宅高价卖给官府的事大做文章,唆使与崔铉有旧怨的御史柳述弹劾崔铉“抑吏市私第,贵取其值”,又让大理正判崔铉“监主自盗,罪绞”。

    肃宗再残酷,也不好真的杀了崔铉。原因不仅是因为舅甥关系,崔铉的父亲—崔公佑虽然死了多年,但他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事实上,在崔铉下狱后。朝中有很多大臣为他请命,坊间也流传一些不利于肃宗的非议传言。

    最后,余怒未消的肃宗将崔铉贬到了黔州,三年后崔铉在郁愤中病逝。

    至此,顺宗为儿子留下的两位辅臣,都消失在了帝国的政坛上。

    从此,肃宗开始了一段让后人颇为迷惑的不纳良谏、重用权臣、养虎为患的黑暗时期。

    对于这一段让人琢磨不透的历史,有些人认为,肃宗并不是因为单纯的昏庸,而将几乎所有朝政大权都委于武澄宇同党手中。他重用武澄宇、曹斐等,实是有着他个人的通盘考虑,以及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持以上观点的研究人员,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推测,一个是:武澄宇主政后,他的许多政治主张及施政措施,都与肃宗一贯的主张极为吻合。因此有人认为,肃宗是利用了武澄宇之手,代替自己间接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意图;另一方面,武澄宇的同党—曹斐,他在大宗三年、四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明显得到了肃宗皇帝的全力支持,而其中一些重大而有价值的改革,在武澄宇党覆灭后,依然被继续施行,甚至贯穿整个大宗时代,这也可间接证明,曹斐的改革也许正是肃宗政治意图实现的手段。

    不过,这些也只是后人依据残存史料的猜测,至于真相到底如何,除了死去的肃宗自己,谁能说得清楚?

    大宗五年787年,武澄宇党覆灭,肃宗亲手终结了这一段“昏庸”的历史。

    也就是在这一年,大周帝国又发生了一件扑朔迷离的大事,让肃宗身上的迷雾更加深沉。

    大宗五年787年七月,周肃宗下令灭佛,筛汰寺院僧尼。先是拆毁在山野中的寺院。随后下诏长安、洛阳的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30人。全国十道观察使下的镇地和同、华、商、汝各州留一寺,上等寺留僧20人,中等寺留10人,下等寺留僧5人,勒令其余被沙汰寺院的僧人全部还俗。

    在沙汰之列的寺院,派御史前去督令限期拆毁,寺产收归官府所有,拆下的木材用来建造官署,铜像钟磐都用来铸钱。

    至这年十月,肃宗宣布全国共拆毁寺院4600所,还俗僧尼26万人,山野中的小寺庙拆去4万余所,收得良田数千顷,寺院奴婢15万人。

    可是让人疑惑不解的就是,周肃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人认为肃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中说:“肃宗想学神仙方术,拜道士赵归真为师。归真得宠后,每次与肃宗谈话,就一直讲佛教的坏话,说佛教不是中国的宗教,只会蠹耗生灵,应该全部铲除。肃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佛教传入中国后,一方面和儒家思想常有冲突,另一方面又和土生土长的道教也矛盾重重。为争取最高统治者的青睐,佛道两家常常进行激烈的辩论,两教的地位也常发生变化。根据这种说法,道教和佛教之间的严重矛盾,道士在肃宗面前攻击佛教,促成了肃宗灭佛。

    从一些材料看,这种说法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佛教的教义在理论深度上远远超过道教,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内容很能够取得人们的信任,因此道教在教义上无法与佛教相争,于是道教就利用政治上的优势排斥佛教。

    肃宗宠幸赵归真后,朝官屡屡进谏,肃宗说:“我在宫中没有什么事情,常常与他谈玄说道来解除胸中烦闷。”

    看来赵归真的话对肃宗的影响越来越大,肃宗灭佛是重用赵归真等道士开始的。他刚做皇帝时就召赵归真等81人入禁中,炼取金丹,同时进行崇道活动。

    赵归真一方面挑起了肃宗要求长生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排斥佛教,使肃宗的崇道思想不断增强。

    肃宗还任命赵归真为右街道门教授先生,使赵老道一下子成了风云人物,连宰相窦刚也看不下去了,对肃宗说:“听说近来赵归真的家门,车马毕集,希望陛下好好警诫他。”因此,持这种观点者认为道教利用政治上的优势排斥佛教,是肃宗灭佛的直接原因。

    另一种说法认为灭佛事件的发生是朝廷与佛教的经济矛盾所导致的。

    肃宗对全国发布的中,列举了佛教的一系列罪状,其中最主要的是“蠢耗国风,诱惑人意”,“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他认为“寺字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使得“物力凋瘵,风俗浇诈”。自己灭佛的主要目的是“惩千古之蠢源”,以“济人利众”。

    早在即位前,肃宗就曾说过:“穷吾天下,佛也。”灭佛的结果,确有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用,大批僧尼还俗,寺院奴婢编入税户,把寺院钱物收归官府,铜铁佛像铸为钱币与农具等。

    佛教势力的发展,必然影响政府的财政来源,肃宗灭佛是佛教势力日益膨胀的必然结果。肃宗之前的皇帝之所以没有灭佛,主要是矛盾的发展还不到最尖锐的程度。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佛教与朝廷的矛盾有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