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风流_人物篇 第十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人物篇 第十一章 (第2/2页)

,又按照原来的样式修造了两层,重新变为七层雁塔,当时的一位诗人目睹焕然一新的大雁塔后,赞叹道:“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表明经过高爽的修缮,大雁塔应该是比原来更雄伟壮观了。

    修缮大雁塔的过程中,高爽采纳了一位天才工匠的奇思妙想:他认为将塔基稍微倾斜一点,更有利塔身的稳固。

    其他工匠听了其想法后,认为很有道理,俗话说“长安自古西风雨”,就是说风势雨势从西面吹打来的时候多,如果塔身太正,天长日久,反而容易慢慢被风雨压迫得歪斜,倒不如现在就将塔基弄得斜一点,这样正可以抵消风雨之势。

    最后,整个大雁塔就向西北倾斜了一定距离,而此塔能历千年不倒,恐怕和这位工匠的天才设想脱不了关系。

    高爽修复大小雁塔的第二年,也即泰丰三年,他41岁,第一次出任宰相。但是这一次任相时间并不长,仅仅半年就罢相,倒不是犯了什么大罪,只是因为说错了一句话。

    高爽壮年任相,虽然不算太年轻,但也称得上佼佼者了,骄傲之心人皆有之,高爽也免不了生出些得意之情,便在那些巴结他的官员恭维奉承时,故作谦虚地道:当宰相不算什么,我平生的两大遗憾都没有实现呢。

    旁人便好奇地问他是哪两个遗憾?

    高爽道:一是自己虽贵为宰相,但不是进士出身,二是未能娶得五姓女为妻。这“五姓女”指的是当时社会上最有名望的五大家族崔、卢、李、郑、王五姓的女儿。

    这些话传到另一位宰相崔公佑耳中,便引起了很大的风波。崔公佑是一个很古板的人,他将高爽的话直接当成是调侃之语,意在讽刺包括他的家族在内的几大世家,因此极为愤怒,一状就告到了顺宗皇帝御前。

    顺宗皇帝很为难,一方面他觉得高爽说那些话应该不存在什么深意;另一方面,崔公佑资历要比高爽老得多,在朝堂上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如果驳回他的申诉,恐怕对他的面子不太好看。

    因此,最后顺宗皇帝只好委屈了高爽,改任他为鸿胪寺卿,找了个“出使月氏”的借口,将他远远打发出去,暂时平息了这段风波。

    高爽在西域呆了一年左右,等他再回到长安时,已经是泰丰五年。

    这个时候,崔公佑已经病逝,但是高爽和崔家的恩怨还没有了,崔公佑的儿子崔铉又做了宰相。

    顺宗恢复了高爽的相职,可是高爽依然干得不开心。原因就是崔铉是个强势宰相,做他的同僚除了附和点头,不能有别的选择,高爽亲眼看到另外两位宰相因为意见相左而屡屡被崔铉逼迫,最后只能主动请辞,他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命运。

    高爽干脆做起了“不理事”宰相,凡事由崔铉等人处理,需要他的时候,他或随声附和,或含糊不言,总之,遇小事随风倒,遇大事不表态。

    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崔铉只将他看做庸碌之辈,不屑多顾,而顺宗却认为高爽心胸开阔,有容人雅量,不争长短,对他格外赞赏。

    高爽保住了宰相尊位,同时,他终于发现了一条安稳做官的秘诀:那就是无所建置无所作为,一切都惟天子是从,惟强者是从,至多也是略作修饰而已;他要的就是尸位素餐,无功无过而已。

    两年后,崔铉罢相,韦纲继任首宰。韦纲的好景也不长,做了一年多“一人之下”的高位,得罪了不少人,结果被御史弹劾“纵容子弟横行不法”,贬流岭南。其后又有几位宰相上台、下台,高爽冷眼旁观,既不参与争斗,也不乱管闲事,一口气连做了五年宰相,是当时唯一没被更换过的重臣。

    泰丰十年的时候,高爽遭遇了政治危机。

    当时崔铉重新入相,还有一位很正直的官员—于志宁也做了宰相,崔、于二人都是有政治抱负的人物,而且理念相近,配合得非常默契,他们雄心万丈,准备大干一场。

    但是当时的四个宰相,其他两位高爽和彭执古却是庸碌无能之辈,于志宁和崔铉联手,将这两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家伙赶出了权利中枢—政事堂,正当他们准备引荐志同道合者入相时,顺宗驾崩了。

    高爽罢相后,准备出任河南道观察使,他的行囊都已打点妥当,可是忽然接到皇帝龙驭升天的消息,高爽大哭,哭的那叫个地动山摇,很多人相劝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哭晕了才不得不罢休。

    顺宗对高爽有知遇之恩,或许他的悲伤确有几分真诚,但是更大的可能是,高老爷子想借此机会赖着不走了,因为他知道,一旦离开长安,离开权利中心,他能够回来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从高爽随后的请假条,就能看出他确实有这种居心。高爽以悲伤过度以致重病不能行为名,向朝廷请了长达半年的假期。

    更妙的是,高爽还提出了一个于志宁等人不能不答应的要求:他要为先帝守丧。

    忠孝是社会的道德准则,没有理由能阻止一位官员表达忠心的举动,朝廷只得允许,于是,高爽的河南之行就被耽搁下来。

    顺宗驾崩,肃宗即位,没过多久,年轻的皇帝就对辅助自己登基的两位重臣于志宁和崔铉有了很大的不满。

    肃宗开始培养自己的大臣,但是这就有一个难题,那些年轻人资历太浅,虽然可以得到他们最大的忠诚,但无论能力还是名望,都不足以让肃宗极快地提升他们。肃宗只有一个选择——提拔前朝留下来的不得志但有声望的官员。

    肃宗增补高爽、武澄宇、杨怀素为宰相,以分权节制于、崔。

    但是肃宗很快就发现高爽的“不成气候”,高爽只求自保,无意于为天子分忧,这让肃宗很失望,后来,武澄宇揽权,想排挤走碍手碍脚的高爽,肃宗毫不犹豫就表示了同意,这就是前因结下的恶果。

    武澄宇把持朝政的几年,高爽做了几年无权无势的户部尚书,当时户部的权利完全被武澄宇的党羽—户部侍郎判户部事俞平伯掌握,他这个尚书完全是空头上司、养老官,高爽却是安之如怡,不争不斗,和俞平伯相处得很好。

    武澄宇集团倒台后,肃宗急切需要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臣来帮助自己压场子、安定人心,于是,又启用了高爽为相。

    这一次,高爽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来应对喜怒无常的皇帝,搞不好做这个宰相是要掉脑袋的。

    当时,他的门生韦求德对他说:但愿相公不要有权!万事安矣。

    这话当时让高爽着实吃了一惊,不过在韦求德的解释下立即就明白了,并还深为叹服。

    韦求德的解释表面上看似乎有些不通,但实质和高爽摸索出来的为官之道差不多,就是要高爽尸位素餐,一切唯天子之命是从。尽在中文网更多:

    看书累了吗?来7432小游戏休闲放松一下吧!网址:.

    重要声明:“"所有的文字、目录、评论、图片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阅读更多最新章节请返回,支持宦海风流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Copyright2008-2009AllRightsReserved黑龙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