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风流_第七十二章 蹉跎半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蹉跎半生 (第2/2页)

不时回头看向巍峨壮丽的长安城,心中有些不舍,这短短的半日间,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

    就是那东市,里面都大的不可思议,就像是一座小型城池一样,整个外围都是墙壁,市里有井字形街道,前后左右到处都是外门,四条临街区隔成四个小区,各有无数店铺商贩,比后世的大型商场还要大上数倍,而且功能一般无二,饮食区,手工业作坊,农贸区,珠宝店什么的应有尽有。

    反正已经到了京城,今后不愁没有时间逛街,萧逸兴奋的高高跳起,奔着远处的一个摊子跑去。

    那摊子距离城门大约一里地左右,萧逸一开始是见那里人多热闹,跑到近前才赫然发觉,远不止一个摊子,竟然是四个五连在一起,更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十几个粗布钗裙的妇人,站在路边大声吆喝,有的甚至还唱起了民歌。

    京城来往的旅人极多,这天气虽然不在炎热,但气温还是相对偏高,就见不时有行色匆匆的路人,被妇人吸引,走到摊子前驻足,然后有男人舀起茶水,端到客人眼前。

    “这买卖绝对兴隆。”

    萧逸含笑走过去,忽然耸耸鼻子,闻到的不是什么茶香,反而是nongnong的酒味。

    “小郎君,快来,三文钱一碗酒,生津解渴,消解疲劳,呵呵!”

    眼睁睁看着几十位男女老少,全都豪爽的大口饮酒,萧逸顿时为之咋舌,再一看,还有喝醉的人被妇人搀扶到驴背横躺,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朝城里送去,那路边还铺着草席子,上面躺满了呼呼大睡的旅人。

    要不是这里距离城门仅仅一尺之遥,萧逸还以为撞到绿林好汉下蒙汗药了呢?

    这就是唐朝,一个开放包容,民风淳朴的美好时代,萧逸当即大声道:“给我来碗酒。”

    “好嘞。”被称为生酒行郎的男人,身手麻利的舀出一勺酒,倒入一只瓷碗内。

    端起酒碗,萧逸受不得浓烈的酒气,身边又都是些酒鬼,走远几步,站在相对空旷之处,正要一口喝干,就见酒碗里好似漂浮着一层蚂蚁,绿油油的有些诡异。

    “怪不得只卖三文钱。”萧逸苦笑,手里端着的饮料,就是所谓的浊酒了,酒糟还未过滤干净呢。

    入乡随俗,萧逸也没觉得不干净,只是有些不大习惯,纠结着该如何把酒糟去掉,就听见身边传来对话声。

    “行行血泪洒尘襟,事逐东流渭水深,李兄,满饮。”

    “明月悲歌又前去,满城烟树噪春禽。哈哈,干。”

    耳听这声音苍老抑郁,萧逸以为是京城里的老吏在这里大发牢sao呢,扭头一瞧,竟然是两个年届花甲的读书人。

    以前也知道参加科举的读书人里,有的是年纪一大把的,但如此近距离的看见,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子悲凉之感。

    不着痕迹的缓缓蹲下,萧逸很急迫的想听到,这两位老人的对话,以他们的经验见识,或许对于自己的今后大有帮助。

    两位老人相对跪坐,身边酒碗叠了老高,一位童子专门蹲在近前,为两位豪客打酒吃。

    “去年一别不过半年,你我兄弟就又在京城外遇上了,都记不得是第几次相遇,哈哈。”

    悲凉的笑声令人辛酸,萧逸下意识的用手指挑起碧绿色的酒糟,往草地上一弹。

    “相遇就有六次了,更别提年年在城里碰头,你我兄弟三十三岁时在京城结识,一晃不觉,竟然已经过去十三年了,整整十三年啊!比和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上无数倍,唉。”

    心中震撼,萧逸惊得险些把酒碗摔在地上,这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刚才还以为都是六十岁呢,没想到,竟然还未到知命之年。

    “年年复年年,行卷又行卷,周而复始,春夏秋冬,老兄弟,我真的是累了。”

    “兄长,眼看前半生已经蹉跎了,这关口,可万万不能放弃,别忘了,去年,许兄五十四岁高中金榜,你我还未过五十,还可在今朝奋力一搏。”

    “奋力一搏?难啊!”

    “兄长,你家不过远在山东,一来一往不过两月,家中有田有业,有妻有子,有何可灰心的?你看我,家住广州不说,家境贫困,无妻无子,唯有一老娘和至今未出嫁的妹子,每年光是耽误在路途上的时间,就得有半年之多,要不是这些年一直承蒙兄长照顾,我早已饿死在街头了,愧对先祖,愧对家人!”

    耳边继续传来老书生的对话,萧逸不禁大为庆幸,庆幸自己没有********的想要当官。

    悄无声息的把酒水泼出,萧逸取出三文钱放在酒碗中,站起身来,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