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游侠传_第一章 清风双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清风双煞 (第3/6页)

功夫源流多变,练法各有巧妙,但万法归宗,不管内家还是外家,天下的功夫都是大同小异,并无实质区别。”

    阿昌睁大眼睛,盯着我。

    “其实功夫的本质,就是九个字:够实用、能益身、无止境。”

    长沙城反应很快,不到申时(下午5点),在天黑之前,黄叙和冯喜已带来迎接我的长沙方面的两位代表。

    桓袖一见到来人,立刻眼前一亮,迎了上去,欢声叫道:“二叔!”

    前面那人也高兴地跳下马,道:“阿袖。”

    二人拥在一起,那人道:“快带我去见飞帅。”

    桓袖答应一声,引着那人过来,对我说:“飞大哥,这是我二叔。”

    那人三十来岁年纪,面容和善,眉目依稀和阿袖有几分相似,见了我,立刻拜倒于地。

    “长沙桓纂,拜见飞帅。”

    我急忙扶起来:“桓二先生,请起请起。”

    桓纂站起,兴奋道:“小人虽在偏僻之地,对飞帅大名,却也早已如雷贯耳。”又说些什么荆州军凶顽暴虐,逞威已久,我长沙军民日夜期盼甘霖,幸有天子无边恩泽,方得飞帅贵足莅临贱地等等一大堆好听的废话。

    桓袖道:“好了好了,二叔,飞大哥是爽快人,这些话不妨等回到城里再慢慢细说,你就别唠叨了。我问你啊,这天白白的,日头刚落,你们怎么就敢出城的?”

    桓纂被侄女一通抢白,也不生气,呵呵笑了两声,回头去看身后那人:“我这人就是罗嗦。张都伯,你来说吧。”

    徐庶心想:“难怪桓阶器重这幺女儿,阿袖就是明白轻重缓急,她这二叔就差点。”桓纂身后那人他认识,道:“张南,你又升了职了?”

    那人却是随他一起前往许昌的十大勇士之首的什长张南,他虽然在许都呆了几天,但不久就奉徐庶之命返还长沙向张羡、桓阶汇报朝廷的动向,所以居然没见过我。这时候他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道:“徐大哥,嘿嘿。”

    阿袖翻了他一眼,他急忙道:“啊,是这样,自小将十月底回到长沙,向张大人报告了陛下的意思之后,全城军民士气大振,武陵、桂阳、零陵等郡都表示要来增援我们,与长沙共存亡。这两个月来,桓大人和韩长史他们又组织过数次夜间突袭,除了北门主营,其他几门的荆州军都被我们偷袭打击过。吃了几次亏以后,蔡勋、蔡和他们就不敢再那么抵近城下扎营了。如今荆州军隔个十天半月才攻城一次,平日他们的营地离长沙城都有五、六里。现在我们虽然还不敢经常进出,但偶尔出来,小心些还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小将从许都返回长沙城,十个兄弟一个都没少,全都安全入城。”

    黄叙道:“是啊,我们进城,一个荆州军都没碰上。”

    冯喜摸摸脑袋,沮丧地说:“一点都不好玩。”

    我颇感意外,长沙的现状远比我们设想中最乐观的情况还要好。

    难怪这俩人见着我们,一点犯愁的样子都没有。

    桓纂兴奋道:“今得朝廷秘使飞帅千里来援,真是天赐之福。有飞帅亲临指挥,我长沙四郡的联军大举反攻,彻底消灭荆州军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我客气两句,心想:“我是打了败仗直接逃过来的,看来阿叙他们照顾我面子,还没跟他们说。”

    徐庶斜我一眼,道:“朝廷天威,遍及王土。纵然是我长沙这等蛮荒小郡,一旦有朝廷眷顾,亦是万众一心,感念圣恩啊!”

    桓纂和张南一齐点点头。

    看着他俩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样,我心中暗想:“徐庶这是提醒我,不要什么时候都实话实说,以免损害我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和长沙军刚刚凝聚起来的一点战斗力。看来阿叙他们没说实话,也是他教导的了。”

    桓纂道:“飞帅,徐兄,我们还是先进城再叙吧,我大哥和韩长史已在太守府门外等候呢。”

    徐庶哦一声,心中转了好几个念头,本来想问些事情,想了一想,最后道:“好。”

    建安五年的除夕之夜,我们进入了长沙城。

    长沙郡是战国时秦置,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市),辖境相当今湖南东部、南部和广西全州,广东连县、阳山等地。秦末,番阳令吴芮率越人起义,并派部将梅狷领兵跟随刘邦入关,获得了刘邦好感。项羽封其为衡山王,汉建立之后,立吴芮为长沙王,封地在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其子成王臣因诱杀叛乱的淮南王英布,得到刘邦信任,成为汉初著名异姓八王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异姓王。吴氏传国五代,无后而绝,朝廷方改长沙国为郡。东汉时,长沙仍为郡,但辖境比原来已小了许多。

    第二日是初一,建安六年的第一天。

    天还未大亮,太守张羡的儿子张铎就来拜访,徐庶笑说他肯定是来与我们一起喝敬岁酒的。接着向我们介绍这敬岁酒,说这酒须用椒、柏制成,相传椒是上天衡星精,吃了使人身轻能走,柏是仙药,吃了能“却除百病”,所以喝敬岁酒是非常吉利的事情。长沙郡每年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和自己最亲近的人一起喝这盅酒。

    我和徐庶、冯喜、黄叙一起出门迎接,张铎要行晚辈大礼,被我一把抓住,坚决不许,双方寒暄客套一番,还是常礼作罢。

    把张铎迎进馆驿,张铎说明来意,果然是奉父亲之命,来与最尊贵的客人同饮敬岁酒,共贺新年的到来。

    饮用此酒的秩序是从年纪最小者饮起,幼者长一岁是喜庆事,所以要先贺,而年长者长一岁则少一年,所以要放在最后敬贺。

    大家互相通报年龄,冯喜没料到自己居然这么幸运,在众人中最小,瞪着黄叙看了半天,还是高高兴兴地一饮而尽。

    这些人中间,年纪最大的是我。所以我只能看着大家喝完,然后一起过来敬我这最后一杯。

    徐庶不禁摇头,张羡、桓阶果然动了不少心思,既不让阿飞塌了架子,又能使他很容易地融进本地的氛围中来。

    喝完敬岁酒,吃过了汤饼,张铎建议大家出去走走,感受一下新年的快乐。

    大家自然同意。

    由于处于战争状态,长沙城里有些静寥。但新年毕竟是新年,各家各户都整刷了自己的大门和街墙,有的还在门上贴上了对联,街上行人也不少,时常还听到附近的一些街上爆出大声的嘻笑声,似乎是众人围在一起看什么热闹。

    我们一边在长沙城中的里闾坊巷中闲逛,一边闲聊。张铎虽然年轻,今年才满二十岁,但腹内颇有些货色,又善交际,就向我们介绍一些新年的文化。

    “自从我大汉武帝把一月份定为岁首正月以后,正月初一,就成了一年的岁首节日。按惯例,大店铺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日,要歇业半月。小店铺小本经营,不能这么歇,但也要停业五日。所以,新开年总有五天,街上买不着东西。这样一来,到了年底,都需要采买物品,称为买年货。而在新年开始的几天,街上是看不着开门的大店小铺的。”

    正说着,忽然“吱呀”一声,街旁一家店铺的两扇门开了,一对夫妇打扮的年轻人从里面走了出来,那媳妇提着个小篮,里面装满了各种食物,男的则左手提着一只猪腿,右手拎着一尾硕大的黑鱼。身后那老板笑眯眯地送他们出来,连声道:“慢走,慢走啊!”

    冯喜问张铎:“白衣哥哥,你不是说新年这几天街上没开门的店铺吗?这这是怎么回事?”

    张铎身着一身白绫袍子,所以冯喜叫他白衣哥哥。他听冯喜问话,微笑道:“哦,为了便于各家购物,那些小店铺也为了多些生意,所以有时也采取一些变通的手段。新年期间,虽然关门,但只要顾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