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章 池塘开工 (第2/2页)
格也不愿意接受,而且宁远现在家里的外债刚还差不多,工钱给的太高也拿不出来,如果不是农村人帮同村人干活,工钱一般都到年底才结,宁远现在还真没多余的钱挖池塘。 听见宁远的话,轮到老村长发愣了,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还有人嫌给出去的工钱太低的?回过神,不由的气道:“这都是二十五块钱一天,你钱多没处花啊?” “叔,你听我说,现在外面小工的工钱已经七八十块钱一天了,我也不敢加太多,免得村里人骂我,就多给五块钱,也能鼓励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如果能早点完工,我也能早点开始养鱼,说不定就差这几天时间能多赚不少呢。”宁远笑着开口道。 宁远说的怕被人家骂是有原因的,在农村,每天的工资一般都是很少变化的,如果谁突然给加工资,一些准备雇人的人家就会不高兴,更有可能会引起一场泼妇骂街的闹剧,这在农村并不罕见。 “行吧,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也不用担心村里谁会不高兴,现在谁家有钱盖房子啊,你能给他们增加收入,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我等一下回去就用大喇叭广播一下,你准备什么时候动工?日子挑好了吗?” 农家人的迷信也好,风俗也罢,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是动土的就必须要祭土地,挑选黄道吉日,不过现在倒也不用和以前一样找地理先生,地理先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水师,现在大家都是直接翻开通书,在里面找一个百事皆以的黄道吉日就可以。
“我看过了,明天就是个黄道吉日,所以明天就可以把人找来动工。” “没问题,我现在就回去,把这事在大喇叭喊一下,明天早上叫大家在村里的晒谷场集合。” “那就麻烦叔了,今天我也就不留你了,有空过来喝酒,哈哈。”宁远开着玩笑道,陪着老村长走出了院子。 “没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以后有什么需要叔帮忙的就开口,叔能帮的绝对不含糊,喝酒的时候只要记得我,我就一定过来,我啊,还真就好这么一口,呵呵。”老村长呵呵笑道:“行了,回去吧,熟门熟路的你也不用送我了。” 老村长离开没多久,村里挂在晒谷场大榕树上的那只大喇叭发出了洪亮但又带着点破音,村里一些坐在一起乘凉的人听见三十块钱一天的工钱,一下子都议论开了,很多人心里都开始打算明天起早,免得人太多不要自己。 宁远是最清闲的,空间内的事情刚忙完,此刻没什么事情,正坐在院子里陪着父母喝着山里摘来的金银花茶,聊着一些外面的见闻,和接下来的一些想法给父母听。 宁国辉和凌红英一直都是表示支持宁远,所以现在宁远做什么决定,两人也不太管,而且农村那种对在大城市待过,读过很多书的人都觉得很有本事,就更加无条件的支持宁远,更何况宁远还是他们的儿子。 晚上睡觉前,宁远给第二天要来拉蔬菜给君琪的那个师傅,时间久了,两人现在也熟悉了起来,叫那个师傅帮他买点鞭炮带进来,这是村里开工必备的一样东西之一。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的大喇叭再次广播宁远雇人的消息,等宁远到村里的晒谷场的时候,也被眼前的情况吓了一跳。 此刻晒谷场上站了足足有六七十人,大家的手上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经过老村长的宣传,基本上都知道宁远家要挖池塘,所以带的都是竹编簸箕、铁锹、锄头等一些挖池塘要用到的工具,而且远处还有一些人正带着工具朝这个方向赶来。 再等了一会儿,看没人再来了,宁远带着大家朝自家的后院前进。 一张小长桌,上面摆放着各种祭品,宁国辉作为这个家的主人,带头点上三支香,恭敬的举了三个头,宁远也依样画葫芦,凌红英就不用了,在农村,女人除了在家里点香祭祖之外,外面的祭祀是不用行礼的,也可以不用参加。 正当宁远点燃鞭炮的时候,眼角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嘴角微微的翘起,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感觉到,不过此刻他也没时间过去招呼,等鞭炮放完,宁远找到王老五和父亲宁国辉,拿了一些石灰,按照规划好的样子,撒上石灰粉画出一个轮廓,等撒完之后,宁国辉拿起铁锹挖出了第一块泥土。 这就是农家人动土的一些礼节和规矩,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一个必须要走的地方风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