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章 麂子 (第2/2页)
被本地人称之为黄鹿,在春耕时节,它们会把村民刚种进地里的种子刨出来享用,如果被人发现,它几个跳跃就能逃离人们的视线,让村民头痛不已。 小麂在这一带不多见,是麂子中体形最小的,这种麂子的角大多分叉,所以被当地人称之为四角鹿,因为其声音如犬吠,而且尾音悠长,在寂静的山林里面听见极为幽怨,被本地人称之为不吉利的声音,小麂也就被当地人当作是不吉祥的动物,所以听到小麂的叫声,村里人都会绕道而行,不愿意看见这种不吉祥的动物,不过就算你绕道避而不见,有时候它也会出现在田间地头来糟蹋蔬菜。 黑麂是最少见到的麂子,其体毛为棕黑色,尾下部为纯白色,在森林中看见它的时候,因为其速度太快,看见的只是一抹白影,所以被本地人称之为白尾鹿,可能因为数量稀少的原因,这种麂子很少出现在田间地头,很少有人见过其真实面貌,宁远也只是听老一辈的人讲过,不过可以想象,它既然是麂子的一种,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早年间,麂子在龙井村这一带并不少见,或者有泛滥的势头,不过顶不住猎杀他们的人多,几年时间,本来可以经常看见的东西已经成了稀有物种,现在村里的小孩基本上都没见过这种东西了,不过随着动物保护的普及,还有政府对猎枪的管制,村民们对保护动物也多少了解一点,这两年也有人在村子周边的山林里见过到赤麂,虽然看到的人不多,但也是一种物种回归的表现。 宁远之所以听见麂的叫声就冲出去,前方的危险也不管不顾,倒不是他同情心泛滥救动物而不顾自己的性命,而是他与这种动物有不解之缘,这个故事说起来还有点离奇。
小时候,有一次宁远去道观玩耍,道观建在那道天然堤坝上,堤坝的一侧是几十米下的坝潭,另一侧就是堤坝拦截水流之后的天然小湖,说是小湖,但从堤坝的高度来看,这湖里的水定不会浅。 山里的孩子五六岁大小做父母的就会让他们自己玩耍,山里来往的车辆不多,做父母的自然也就放心,所以宁远这次进山宁国辉夫妇都不知道,小孩子调皮,走起路来蹦蹦跳跳,这里停停那里看看的终于到了坝顶,再拐个弯就能到道观了,忽然,一只野狗从边上林子里冲了出来,宁远此刻正在路的边缘,看见一直大野狗冲向自己,脚下一滑摔了下去。 这一摔还好是摔在天然湖那边,如果摔在坝潭这边从坝顶滚下来绝对一命呜呼。 掉入天然湖中,宁远的一双小手不断的争扎,会游泳的人都知道,在平静的水面上,只要你呼住一口气,把脸部朝上,手脚不要胡乱的拍打,人就不可能会沉下去,可是此时的宁远还不会游泳,也不知道这个道理,叽里咕噜的喝了一肚子的水,就在他感觉四肢无力要往下沉的时候,一只麂子跳入水中把宁远驼了起来,然后慢慢游到岸边,把宁远带上了岸。 回到岸边的宁远已经瘫软在了地上,还好当时是夏天,身上的衣服很快就被太阳蒸干了,等他恢复力气四下寻找那只麂子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找到,现在回忆起来,宁远当时连什么麂子都没看清楚,只知道是一直麂子救了自己的性命,宁远回去之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母,可是宁国辉和凌红英却怎么都不相信宁远说的话。 宁远冲出荆棘林的时候,在他前方不远处的地上一只麂子正在不断的哀鸣,边上有五只豺狼正围着对其准备发动攻击,从麂子背上的那道伤痕可以看出,这群豺狼在之前已经对这只麂子发动过攻击,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这只麂子跑出来了。 豺狼在华夏的分布极为广泛,本地人称之为野狗,也叫豺狗,外形似狗似狼,体形与狼相比要小,其性子警觉嗅觉灵敏,平常的时候喜欢夫妻一对生活,碰上猎食大型动物的时候喜欢结群狩猎,少则三五只一群,多则一二十只,甚至更多,豺狼的性情凶猛,就连野猪这种大型的凶猛之物也是它的食物之一,还好宁远现在碰见的只有五只,如果碰上一大群的豺狼,宁远还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干的过,虽然练了一身的真元,可是实战经验实在太少,现在就算是碰上一直野猪,说不得宁远也只能躲到空间里才能避免自己不受损伤。 这里算得上是与世隔绝,常年没有人迹踏足,这些豺狼看见宁远根本没有动物见到人类的那种害怕,相反的,喉咙里还发出阵阵的低吼以示警告,仿佛是告诉宁远不要靠近,否则就会对他不客气,宁远身边的白狼也发出阵阵的低吼与五只豺狼对峙。 (对于麂子救人的那个故事,并不是暮色编造的,而是在暮色的家乡真的发生过这种事情,而且还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