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鱼蛊 (第1/2页)
到了昆明国际机场,一下飞机,我便感受到和煦的阳光和温暖的空气给人带来的舒适感——作为云南省首府,昆明的“春城”美誉果真不是浪得虚名! 但是,此刻我们并非只是专程为了欣赏当地的风景而来,我们先去了市区的公安部门,想查实是否有当年的那个老法医其人。 由于我们两人都持有法国护照,而且阿卡拉还有着法国警方开具的国际刑事调查介绍信,所以,我们还是受到了相当不错的接待。 在和几位领导模样的人寒暄一番之后,一位看起来年纪不大的美丽女警官带领我们去了档案室——当然,向我们开放的内容极其有限,也就是我们指定要调查的那几个部分。 首先,我们查到了公安局检验科确实有杨学明这么一位法医,不过,他已经退休了五六年,也确实参与了当年谢虎车祸事件的调查。 确认了起码有这个人之后,我总算松了口气,眼下去找杨学明的话,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到一些当时的情形,至于阿卡拉口中的“刘白”,我想根本无需去查,这个名字是否是化名还不得而知,就算是真名,云南全省叫这个普通名字的人一定非常多,根本无从查起! 而对于蛊术之类的资料,我也问了那位漂亮的女警官,但是似乎警方并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我想也是,只有具有浪漫精神的法国人,才会搞出一个超自然现象调查办公室那样的地方来专门研究这些玩意儿。 在道别了中国警方之后,我们便顺着警方提供的地址找到了杨学明老人。 老人知道我们的来意之后,露出吃惊的表情,似乎他没想到谢虎的家人这么快就找上门来,调查当年的情形。 “和我信里写的情形一样,我们从你父亲腹中解剖出了一条一斤多重的活鲤鱼!”我们在老人的家中坐定以后,杨学明老人面色凝重地对我说,“可能你们年轻人已经不太知道了,不过,我们老一辈的人都知道一些……虽然很久没见过这样的情形了……但是,解放初期这样的死法也是有一些的……” “您是说……‘蛊’吗?”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 “小伙子,你竟然还知道一点!”杨学明老人对我一笑,“以前云贵一带的少数民族,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秘传的蛊术,不少中了蛊术的人,就会死得莫名非常!我在当地公安系统四十多年了,见过的案例可不少,不过,很多案例都被隐瞒下来了,毕竟七八十年代,牛鬼蛇神这种东西的话……” 我点了点头,我想我明白老人的意思了,随后,我看着阿卡拉一眼,对她微微一笑,其间的意思不言而喻了——看来,“蛊术”真的是存在的! “不过,我为什么写那封信给你们。”杨学明老人沉思了片刻,“因为在我们云南,少数民族比较多,但是我了解到有蛊术传说的民族,只有苗、傣、佤、壮四族!而且,不同的蛊有不同的用途,不是随便可以用的……” 杨学明老人接着便侃侃而谈,确实,他从事公安工作数十年,见闻也是十分广播,所讲述的关于蛊术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们,我看了一眼阿卡拉,她也听得眼睛一眨也不眨。其中老人讲述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如果要是有专业的作家,取其中的星点素材,简直都可以写成一部长篇的怪奇志异了! 比如,传说中苗族最有名的“虫蛊”,就是选择上百种最凶猛的毒虫,放置于一个陶罐内,不给于其食物,让其自相残杀、互相吞噬,当百日后揭开陶罐封口,其中所剩下的最后一只猛虫,便成了“蛊”。苗家人可以利用秘法来cao控蛊来害人,或救人,完全取决于制蛊师心术如何。 而且,施蛊的手法也相当奇特,可以取“蛊”的甲壳粉末,置放于水中让人服下,无色无味,根本令人防不胜防,更有离奇的,略拍一拍肩膀,都可以令人中蛊! 还有彝族出名的“蛇蛊”,是把乌梢蛇倒吊在树上,用细棍掸,任其摆动,下面用9个土碗重叠接起,蛇口里流出弦涎、泡沫和血水入碗中,取渗透到第9个碗的毒液晾干为末备用。 随后,放在冷饭、冷水、冷烟杆或酒里给别人吃。 一旦吃入蛇蛊后,两天即感腹胀,继而腹隐痛(此时表明小蛇已初步形成),两月后腹痛剧(表明许多小蛇已长大,咬人吸血为生,半年后可长到筷子粗、五六寸长,可把人的肝吃完),吃了鸡蛋后痛减(表明小蛇不再咬人的肠子,而是在吃蛋,故痛减)。 中了蛊的人特别想吃青菜,吃不得饭,剧烈呕吐,半年内可死亡,也有拖至一年多才死的。 还有壮族“蚂蟥蛊”的制法是杀一只鸡,剖开放在蚂蟥最多的地方,蚂蟥就会自动集中在鸡身上来(身扁而黑黄色者为佳),然后把蚂蟥晒干研末备用,放在冷水、冷饭、冷烟杆、冷酒中给人吃。 也有人传说,蚂蟥末里还要加血乌、鸡蛋壳、人耳屎。意思是蚂蟥源于血乌根部,而有相辅相成之功;鸡蛋壳因含酸、钙,可制约减缓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