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到大明 (第2/2页)
。” 说着话,二人一齐看向不远处躺在路边望天的一个后生。 那后生名叫李全虎,与罗刚、冯林同是大同镇井坪千户所的军户子弟,比罗刚还要小上一岁。三人在一个煤窑出苦力,又一同应征从军,平日里同亲兄弟似的。 见李全虎正没心没肺地叼着根草棍不停嚼动着,并未注意到他二人这边的情形。 冯林有些担心地问,“官军晚上看管很严,咱三个能跑出去吗?” “放心,到时候听我的,肯定能逃掉的。” 说着着话,他有意无意地扫了一眼周围诸人。 这些人或三五成群,或独自在一处,有坐着的,也有躺着的,有的沉默不语,有的也在低声谈论着什么。但大多数人都不时地望向不远处的炊烟,目光复杂,愤怒中又充满了期待。 十几天前,罗刚这一拨加入进来时,已经有一百多百姓在官军中了,后来陆续又征进来一百多人,到现在总数差不多二百七、八十之多。 对于这些百姓,罗刚有心带着一起逃走,但人数太多,目标过于明显,一旦有所行动,势必被官军发觉。 若因此激怒官军,致使众百姓背着逃兵的罪名而丢了性命,这是罗刚绝对不想看到的。 况且,官军的最终意图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或许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但愿吉人天相吧! 暗自叹了口气,罗刚拉着冯林躺在了草地上,“别看了,肯定没有咱们的份儿,军灶数量那么少,还不够喂猪的,咱还是养足了精神吧!” ...... 官军的后队,领军主将游击将军张应权已经卸去一身铁甲,换上蓝色常服。 此时,他在十余名家丁的簇拥下,缓步向后走去,目光扫过一辆满载的牛车,脸上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 行至一辆盖有黑蓬布的牛车旁,张应权用手试了试捆在上面的绳索,对守卫的家丁吩咐道,“都给我检查好了,出什么差错,小心你们的脑袋。”
“是,老爷。”负责看护牛车的家丁头目连忙满脸带笑地应道,“小的们经常查看,里面封条完好无损,保证万无一失。” 张应权点了点头,迈步继续向前走去,每走过一辆这样的牛车时,他都亲自查看一番。 这样盖着黑色蓬布的牛车共有三辆,上面装的东西皆是他近一月来以剿寇为名率军巧取豪夺所得。 其中有珠宝、玉器、银两,甚至还有许多制钱。除去现在无法估价的实物外,光银钱一类折价的话,估计不下于万两之多。 为了保险起见,得到财物后,他立刻装箱封存,并派了最亲信的六十名家丁,日夜不离左右看管。 每次行军时,他都亲自跟在附近,歇营时也会常来巡视。 整个车队由五十多辆牛车组成,除去这三辆和一些拉着营帐用具,草料之类的行军辎重外,还有三十余辆粮车。 张应权带军开拔时,只带着四车军粮,一月用度之后,反倒增了近八倍。 看着如此丰盈的收获,他不禁再次露出满意的笑容,抚了抚颌下的短须唤道“张禄” 张禄是张应权家族的家生孩子,上一代人便在张家为仆,是张应权最倚重的心腹,掌管着张家的全部家丁。 听到老爷招呼,他急忙趋前一步,恭顺地弯腰回道,“老爷请吩咐。”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回老爷,小的已经派人前往岚县知会米商提前准备,粮米运到后可立即兑换现银。除留下四车随军外,其余全部卖掉,只是价钱尚未约定。” 张应权考虑了片刻,道,“青黄时节将近,米价必然见涨,按现价提五成处理吧。另外,一车都不用留,全部出了。” “是”张禄答应一声后,又试探着问道,“那以后的用度?” 张应权拍了拍张禄的肩膀,笑道,“老爷把脑袋别在腰带上带军保境安民,地方上难道不该有所孝敬?” “老爷说的是。”张禄陪着笑道。 张应权接过一名家丁奉上的湿巾,擦了擦手,随意一扔,转身缓缓向回走去。 “这一次也算功德圆满,晋王的脸面上圆了过去,大老爷那边也好讲话了。” “是,是”张禄跟在后面,忙不迭地应道,“大老爷身居高位,老爷又有实功在手,复命之后至少也得擢升几级。” 张应权摇了摇头,“越级擢升恐怕很难,估计分守参将的位置应该跑不了。” “那小的这就给老爷贺喜了。”张禄谄媚地做势施礼。 “你呀......哈哈......”张应权用手指点着这位家丁领队得意地笑了起来。他仿佛真的看到了补子上的豹子变成了威风凛凛的斑斓猛虎。 这一次回去,对于擢升为从三品的参将,他的确有着几分把握,因为他口中的大老爷便是他的亲哥哥,现任的山西总兵张应昌,一个手握重权,镇守一方的人物。 “老爷,酒菜准备妥当。”一名家丁跑过来禀报。 张应权向临时扎起的营帐走了几步,脚步忽然慢了下来,目光掠过远处,转回身对张禄吩咐道,“去告诉赵拓和金全有,让他们吃完就动手吧。记着,离远一点儿,别坏了老子的酒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