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第一代枪械 (第2/2页)
再说其他的。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 “这个没有问题,只是......把总大人,老汉我干了这么多年的铁匠,不说对咱大明的火器了如指掌,却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可是老汉看把总图上所画的部件,却是猜不出是哪种火铳。”裘铁锤说道。 罗刚微微一笑,别说裘铁锤看不出来,恐怕除了他,天下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要做的正是后装撞针式燧发枪。 这种枪在这个时代并不存在,大明的火铳都是以火绳点火,而他要做的这种枪,却是以燧石打火来代替火绳。 据罗刚所知,燧发式打火类的火器,早在十六世纪中叶,法国的马汉便已经发明了燧火枪。可是在大明,直到两年后,兵部右侍郎毕懋康才发明出自生火铳,也就是燧发枪。 若只是变成燧发式点火,并不算什么。 罗刚要制造的这种枪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改进。 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火铳,都是前装式,步骤烦琐,速度慢,还受装填条件的限制。而他要造的枪却是采用后装式装填弹药。 这项技术在历史上,是一八三五年,普鲁士人德莱赛发明的。罗刚出于对枪械的酷爱,对这种后装式原理了解很深。 采用后装式装填,就得使用定装纸弹,通过撞针刺破纸弹壳,撞击底火,引燃******,将弹丸射出。 而现在的技术制造这种弹药没有任何问题,枪管他也不担心,他唯一没有底的是枪的点火系统和闭锁系统。 如果能成功造出这种枪,并且达到批量生产,势必能使枪的使用不再受天气的限制,而且单位时间内的发射次数将会大幅度增加。 这一点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任何火铳所无法比拟的。 制造这种枪是罗刚与众铁匠深谈之后才做出的慎重决定,按罗刚所掌握的枪械知识,他完全能设计出更先进的线膛枪。
但是这种枪工艺更为复杂,对弹丸的要求也高,气密性不好保证,生产周期也长。 种种条件限制,罗刚便把线膛枪暂时放下,而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后装式撞针燧发枪的打造上。 这虽然是他设计出来的第一代枪械,但事关重大,为了保险起见,他并没有画出全图,图上也没有说明原理。 而是把部件分别画在纸上,顺序也都打乱,只看图很难猜出成品的样子。 因而,裘铁锤才有刚才的疑问。 罗刚便说自己偶有所感,试着对原有火铳进行改进,才把这件事给圆了过去。 裘铁锤听罗刚如此说,都暗暗感到惊奇,也像那些兄弟当初那样,对这位把总生出了一种高深莫测之感。 到底能不能改进成功,这些铁匠非常好奇,心中也憋了一股劲儿。 罗刚又与铁匠们交谈了一会儿,最后交待裘铁锤在打造图上部件的同时与木匠共同配合,着手准备虎蹲炮的打造。 离开了这栋木屋,到工地上找到他临时任命的木匠头儿——肖中民。 对他低声吩咐了一番,罗刚从怀中掏出一张图纸交给了对方。 再回到山寨聚义厅时,已是未牌时分。寇唯正带着名单所列的八十人等候在聚义厅前。 这八十人都是后召上山的百姓,他们上山时间虽短,却被罗刚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打动。居然在短时间内,就对山寨生出了归属感。 罗刚将他们分做四组,各找一名原班兄弟带队,赶赴瓦塘口、罗裕口、蔡家会,固贤庄等四处村屯,混在召工的百姓里,以备不时之需。 山上的官军原来都在兴县驻扎,都曾在本地露过脸,派出去显然不合适。而罗刚的原班兄弟在李家集有一部分,有些人返乡接家眷尚未回来,他只能动用这些新召来的百姓。正好趁这个机会,对他们考察一番。 瓦塘口、罗裕口、蔡家会,固贤庄四个地方,罗刚只让主事者召工五百到七百人之间。工钱为每天五分银子,刚好比李家集低一分。 这样一是为了避免这几个地方在李家集干活的人跑回来,打乱了原有的分工。二是为了与李家集区别开来,免得别人把两者联想到一起。 罗刚在这四个地方实施的策略与李家集略有不同,因为灌渠与这几个地方接壤,他便让那些主事人以赊供薯秧和疏浚灌渠为承诺,鼓励当地有耕地的百姓自行种地,无主地和弃耕地才是他们翻耕的目标。 孙世荣、曾有财、蔡金生、顾云开四人本是当地人,罗刚令其亦报请甲长一职。 至于县太老爷那边,罗刚所虑不大。疏浚灌渠,百姓乐耕,甲里备治,还有将来大笔的课税,这些都将是他的政绩。 遣走了这八十人后,罗刚找来了黄大牛和李全虎等一批人,令他们准备银两,接收晚上运抵的铁料。 同时也告诉他们,第四批,也是最后一批兄弟于明日早晨离山,返乡接取家眷。 罗刚和冯林无法离开,大同又路途遥远,便由李全虎带着十名兄弟回去,将三家一起接来。 负责石猴山防御的佟川亦在回乡之列,他与黄大牛一起离开,罗刚便对两山的防御重新做出了安排。 由陈宽暂代黄大牛,由佟川的副手,原来的丁队管队于海江暂代佟川,原来的戊队管队林家富辅助。 这几人性格各自不同,但办事精细稳妥,可以托付大任。 这帮兄弟听说可以回家了,几乎同时欢呼起来,他们早都盼着这一天。从一个穷小子混到今天这个程度,对于他们,这次回去的确算是衣锦还乡,每个人心中都涌起莫名的兴奋。 被众人的情绪所感染,罗刚缓缓走向远处。渐渐的,所有的喧嚣悄然隐退,他心中只剩下一个字——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