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瓶颈期 (第1/2页)
泽建每个月的月报表和季度报表,都会直接送达赵泽君邮箱,赵泽君对泽建的财务业务情况很熟悉,很快就把年度报表看完了。 业务蒸蒸日上,但是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这些款子……” 赵泽君用手指在业务收入这一块轻轻的敲击着。 每一笔款子,数额都不大,最多的一笔,没过一百万,大部分都是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千块钱的小单子都不在少数。 “我就是想和你聊这个问题。” 姜萱拉了把椅子在对面坐下来,点上烟,说:“泽建的展,好像遇到瓶颈了,不玩邪得歪的,咱们能接到的单子虽然不少,但规模都有限,很难拿到大单。像上次工商局宿舍楼,已经是顶了天了,而且那次是意外收获。他们工商局也不可能三天两头盖大楼。” “这还真是个问题。”赵泽君放下报表,明白了不对劲在哪里。 时代展,阶层固化,没有背景的普通人,纯粹依靠着自己努力,白手打拼,能取得的成就上限是有限的。 自己的业务中心放在互联网和建武市,宜江市这边,姜萱带领泽建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在外人看起来光鲜,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是大老板。 可归根结底,泽建目前实际上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建筑工程公司,依靠着诚实劳动,全体员工的努力,短时间内能走到今天的规模,已经算是个奇迹。 泽建这种规模的公司太多,一年几百万上千万的营业额,一次性百万规模的单子已经到了极限,没有更深层的背景,再想要朝上走,更大的业务,不是目前泽建有资格接触到的。 只能依靠时间一点一滴的积累,水磨工夫,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慢慢积累口碑和关系。 这还要建立在泽建没有生重大偏差、没有遭遇重大威胁打击、市场总体良好的种种前提下。 民营企业生存很艰难,不要看一年千万的营业额,说倾覆也就是一眨眼的事而已。 “嗯,这倒也是在预料之中,还是那句话,宜江市这边毕竟是小地方,我看准机会,把公司朝建武市展。你暂时先在宜江市守着,平时多留意能用得上的人才,一旦公司重心转移到宜江市,咱们手头也有人可用,能尽快把摊子支起来。” 从宜江市起家,进军建武市,这是赵泽君早就定下的方针。 在建武市,自己各类资源更雄厚,能把自己的先知优势和工作重心朝泽建偏移,同时建武市未来几年会进行城市大展,市场大有可为。 “对了,问你个人,陈大雷知不知道?”赵泽君问。 “哦,就是你前段时间打官司的那人吧。是道上混的?”姜萱眉头一挑。 “应该是吧,我听说他老家也是宜江市的。”赵泽君说。 “我没听说过,来问问。”说着,打了个电话,“小黑啊,我姜萱,跟你打听个人,叫陈大雷,四十多岁……嗯,……嗯,……好,我知道了……没事……” 挂了电话,姜萱嗤笑一声:“以前城南开台球室的,小混混一个,后来跟着大舅哥后面放印子钱,赚了不少,全家搬到建武市。怎么,你要动他?” “没有,就问问。”说起印子钱,赵泽君正色说:“这种事你不要沾啊。” “还真给你说准了。”姜萱弹了弹烟灰,嘿然一笑:“泽建大项目接不到,小项目又花不了,账上有余钱,还真有几个放印子钱的来找过我,让我出钱给他们去放,利息比银行高三倍。我没答应。” 他吐了一口烟,靠在椅子上,眯着眼睛说:“当初为了五十块钱,能去帮人站场面,两百块就能砍人。现在咱们和当初都不一样了,犯不着去碰这些烫手钱。” “是,不一样了。”赵泽君不知怎么的,叹了口气,也点燃一支烟,说:“时间过得太快了。” 姜萱眯着眼睛,盯着赵泽君打量着,悠悠然说:“刚才我出门看见你的第一眼,你知道我有什么感觉?” “什么感觉?”赵泽君问。 “才一年多时间而已,再看见你,好像已经好多年没见,你一下子变成了三十多岁的中年人。” 姜萱夹着烟,点了点赵泽君:“你身上,有股子沧桑感。” 赵泽君看着姜萱半天,认真的说:“你说错一句话。” “什么?” “三十多,不能算中年人。” “去你的吧,说你胖你还真喘上了!”姜萱哈哈一笑,“走,吃饭去。” 饭店还是以前的小饭店,味道可能还是以前的味道,甚至连胖老板都是那副样子。 但滋味却不同了。 以前没钱的时候,两个人在小饭店,二十块钱,一盘油乎乎的猪头rou,一个没有鸡蛋的西红柿鸡蛋汤,两瓶啤酒,觉得这就是最解馋的美味。 然而此时望着黑乎乎的桌子,油腻腻的猪头rou,两人都有些提不起胃口。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赵泽君说。 “屁!”姜萱嗤笑一声:“我算是想明白了,没钱的时候有没钱时候的活法,有钱的时候,就该过有钱的日子,有钱了还来找情怀,装简朴,那他妈就是矫情!走,换场!” “走!” 一车开到宜江市最大的酒楼,两个人开了个包厢,点了个6888的套餐,山珍海味摆了一大桌,两个旗袍开到大腿根,身材能当模特的服务员在边上伺候着,不时的送上几捆秋波。 这感觉就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