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部第四十章 围城(7) (第7/11页)
:“别着急,慢慢说,先说这利得钱庄的老板是什么人?”胡雪岩面露难sè犹豫不决的当口,里屋上的门帘被打开,二丫出来对杨一说道:“老爷,您能先过来一下吗?” 和胡雪岩的话正说到关键处,二丫跑来插上这么一下,杨一心里有些不快,但想到二丫一向不多事,对生意和正事向来不过问,现在出来说这么一句,肯定有她的原因。杨一按耐住自己的不快,对胡雪岩歉意的笑道:“你先起来,我去去就来。”说着便向二丫走去。 进到里屋,二丫拿出一封信来对杨一说道:“外面那人是沈jiejie安排来的,沈jiejie还让我带来封信,你看了就明白这是这么一回事了。” 杨一展开信,看着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沈清霜在信里只说胡雪岩的东家和自己的娘家舅舅有怨,具体是什么情况沈清霜自己也没问,只是希望杨一能妥善处理。另外还说了几句思念之类的话语,用词造句倒也是情意绵绵。沈清霜这信上虽说事情请杨一自己看着办,但多少有些护着沈家人的意思。 杨一总算明白沈清霜让胡雪岩来的意思了,这就是在试探自己,杭州闹出人命,知府一定是看到沈家和自己关系亲密,这才帮着沈清霜的娘舅,沈家娘舅在这事情少不了是理亏的,与知府合伙谋财害命也是摆在桌面上的。沈清霜就是想同过这件事情,逼着自己表态。看完信,杨一心中不免感叹,沈清霜骨子里还是极端护短的,沈家人在外面无论做了什么坏事,在沈清霜看来,只要对沈家有利,都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现在把事情推到杨一这来,也让杨一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把jīng力花费在军事上,如今后院起火,还真的有点措手不及,没想到,沈清霜这个时候将了自己一军。 杨一做了个深呼吸,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对着边上一脸着急看着自己的二丫道:“事情我都知道了,你们就别cāo心了。外面的人还等着呢。”说完杨一便走了出去。 杨一被二丫叫进去,jīng明的胡雪岩立刻就察觉到一些什么,心里的不安又增加许多。怎么说杨一也是沈家的姑爷,在自己东家的事情上能保证几分公平,胡雪岩心里没底,也许这次自己就回不去了。想到着些,胡雪岩不由想起家中的儿女和妻子,她们还在期待着自己回去,胡雪岩心中暗自对她们说了声“对不起”。心一横,牙一咬,对即将到来未知的命运便坦然许多。忠于东家,急公好义的胡雪岩这时候把个人的得失看的也淡了许多,对朋友忠心,乐于助人,急公好义,这种xìng格伴随了胡雪岩一生。是胡雪岩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胡雪岩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杨一整理好思绪,回到客厅,对着胡雪岩笑道:“不好意思,刚才有怠慢了。你继续说你的事情。” 胡雪岩没想到,杨一还要继续听自己的述说,心里一喜,想这事情也许还真的有些希望了,便又跪倒,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原委对杨一说了一遍。杨一见胡雪岩如此,怕他站着说话不自在,便也随他去了。 胡雪岩的东家在杭州城里开了个不大不小的阜康钱庄,靠着在行业内良好的信誉,原本生意也好过的去。半年前由于生意上的事情与利得钱庄发生了点小摩擦,这原本不是什么大事,一般情况下有一方出来请个客,打击吃一顿,也就算摆平了。可沈家的娘舅仗着自己的店大,又有沈家在后头撑腰,利得钱庄还有沈家的股份,哪里把阜康这样的小钱庄看在眼里。这些年一向霸道惯了的沈家娘舅,哪里容的下别人。当初太平军也曾派人到杭州采购,银票走的就是阜康钱庄,沈家娘舅就让知府以勾结乱党为名,把阜康的老板拿下了大狱,财产也被他们分了。阜康的东家遭此不幸,身体一向虚弱的他没几天就死在了大狱里。胡雪岩虽然只是钱庄里一个跑街的,但东家对胡雪岩一向不错,别的伙计见东家倒霉,都各自四散而去,只有胡雪岩出面替东家收拾尸骨,安顿后人。听说杨一总督两江,一向为官清明,百姓中口碑也好,这胡雪岩便想到了来找杨一告状。胡雪岩等东家的后事处理好后,心怀不愤的胡雪岩便告别妻子,到上海去寻杨一告状,没曾想杨一不在上海,便被沈清霜支到这来了。 事情和杨一的猜测差别不大,沈家娘舅谋财害命事实明白着,胡雪岩现在不过是个小跑街的,如果不是真的冤情,也不可能跑到这来告状。杨一第一次感觉到,这些年来,自己对沈家以来过多,在一些事情上也多有放纵,以致于如今有些尾大不掉的势头了。看来,该是要和沈家摊牌的时候了。 时间虽然是午时,但外面天始终是yīn沉的。这时候天sè愈加暗淡,刮起风来了,咣当一声,大门在风的吹动下发出响声,一阵yīn风钻进客厅,杨一和胡雪岩都不由的打了个冷战。胡雪岩看看杨一,杨一浅笑道:“你继续说,不碍的。” 胡雪岩一边继续叙说,一边偷偷的观察杨一的表情。自从胡雪岩开始说话,杨一的面部表情就没有多大的变化,一直是没有任何表情在听。胡雪岩是个善于表达的人。说话很有条例,语气掌握的也不错,看起来是在收账的过程中练出来的。每当胡雪岩说到一些恶劣的细节时,杨一的眉头会微微的皱一皱,不注意观察根本看不出来。杨一待胡雪岩说完,微微的叹了口气,然后调整一下坐的姿势,脸上露出点疲惫。抱歉的对胡雪岩说:“你看事情是这样的,眼下běijīng战事正紧,我也走不开,换个别人去处理这事,估计也难叫你满意。这样好不好,等běijīng战事一了,我亲自过问这事。” 杨一这一番话在胡雪岩心里那就是一种推诿,谁不知道杨一和沈家的关系,胡雪岩心中不由有些愤愤不平,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这话不假,就连官声如此清明的杨一也未能免俗,在涉及到自身厉害时也难以做到秉公执法。胡雪岩心中一阵哀凉,想起自己作别妻子儿女,不远千里来到这,结果还是没能替东家申冤,万念俱灰之余,表情也变的无奈和苍白。 就在胡雪岩难过时,杨一又说道:“说起来也巧了,我军之中懂得经商之道的不多,我看你是个人才,眼下我军在地方上缺个粮草督办,你要是不嫌弃,就帮我这忙。回头我给你写封信,你去交给刘铭传大人,他会给你安排好一切。”杨一说着悄悄的对着胡雪岩使了个眼sè。胡雪岩是个机敏之人,对杨一突然做出的眼sè立刻就知道里面有文章,再说,自己现在也是无业,杨一这人看起来还不错,也许这就是自己今后发迹的开始。想到这些,胡雪岩也就应承下来。 1859年的chūn节,在一片飘飘的飞雪中来临了,也许是由于战争的原因,běijīng城内外都少见有过年的喜悦,城崴的百姓还好,虽然粮食被奕忻的叛军所抢,但在新军的帮助下,也不至于挨饿,被青地区的人家,每户还能领上两斤白面,包上顿饺子,勉强能过上个年。大年三十,新年到来之际,大地上还是零星的响起了辞旧迎新的爆竹声,新的一年还是艰难的来临了。 老百姓都是很容易满足的,谁给他们带来实惠和安定,他们就向着谁。新军进入běijīng地区以来,各种善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