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部第九章 起步(5) (第4/7页)
杨一招手示意大家安静,心里在琢磨着跟孩子们说些什么,临时决定给孩子们说说这东西方的差距,好让这些孩子有一个追赶的目标。杨一酝酿了一下,刚想说,忽然不知道怎么想起里方鸿渐在学校演讲的笑话来,不由的露出笑容。 “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要办这学校吗?”杨一问完,看了下面的孩子们一圈,见孩子们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自己,生怕听漏了什么。虽然他们都还是好动的孩子,不过看起来这一个月的学校生涯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纪律,都一个个安静的不出一声。 杨一继续说:“差距啊!二十年前,英国人把战舰开到中国,逼着我们签订下不平等条约,逼着我们赔银子。他们凭什么?我中华泱泱大国,为什么连几个洋鬼子都打不过?就是因为我们之间有差距,有巨大的差距。一百多年前,英国人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无数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明诞生了,蒸汽机、火车、轮船,不胜枚举。整个欧洲都开始了飞速的发展,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里创造出来的财富,相当于欧洲工业革命前一千年里创造的财富。而我们呢?到现在绝大部分地区还是停留在原始的农业经济。男耕女织。欧洲无论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都远远的把我们抛在了后头。一百多年地闭关锁国政策,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没能张开眼睛看世界,使我们失却了无数次和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这不能不让人痛心啊,最可笑的是,我们有些人,至今还沉醉于所谓天朝上国的黄粱美梦中,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思想,不接受不理解,一味地认为这是所谓地奇巧yin技。可恰恰就是这些他们看不上的东西,无情的敲开了我们的国门,割地赔款,可是就是这样,一些人还在那妄自尊大,该清醒了,作为中国地希望你们更应该清醒,因为你们将拥抱未来。今天我们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还有相当的距离。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二十年前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就得着眼于现在,只有我们发奋努力,全面追赶西方,才不至于在今后或许更近的时间内,又一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孩子们啊,你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恳求你们,学好本领,长大后报效祖国。” 如雷的掌声在这时候响起,打断了杨一的讲话,都激动地拍着自己的小手掌。杨一做个手势,示意大家安静,这才继续说到: “一年前,我们在陆地上消灭了大部分入侵的洋人,可是,他们的海军却依旧能扬长而去,我们拿他们没办法,为什么?那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一支像样的海军。中国有万里海疆,一直以来却没有一支像样的海军,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说到这杨一又一次停顿了一下,想起这事杨一就郁闷,要是有支相当规模的海军,说什么也得多留下点鬼子。那得挣多少银子啊。心里头也不由得把清朝地历代皇dìdū问候了几遍,尤其是乾隆这个老混蛋。每一次异族的入侵,对中华民族造成的摧残都是惨重的,都严重的破坏了中华民族领先世界的脚步,蒙古人,满清,都是一路货sè。脑子里转了这些念头,杨一才又把思路转回讲话上。幸好刚才的停顿期间,刘远又带头鼓掌,要不思想走神了被看出来,还真不好意思。 “要想保卫我万里海疆,就得有强大的海军,中国要想放眼世界,走向世界强国的行列,也得有支强大的海军。而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得有人才,这就是办这海政学堂的初衷。而你们,在不远的将来,将是中国新海军的代表,将是这大海上展翅高飞的海燕,学好本领,到时候去少海上展示自己的风采吧。到大海上去炫耀我中华的武力吧,这就是我对各位的期望,我的话讲完了。” 杨一的话说完了,看着面前这些孩子激动的面孔,杨一似乎已经看见一支强大的海军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畅游。虽然杨一很想和这些孩子们多呆一会,可是时间不允许啊,běijīng还有件大事等着自己回去,这件事情一但推出来,又将在中国掀起一阵阵惊涛骇浪吧。 杨一带着随从们匆匆离开后,刘远来到孩子们面前问到:“你们有谁知道,刚才讲话的人是谁?” 孩子们听了都摇摇脑袋,刘远意味深长的说:“记住他吧,他就是我们中国新式军队的灵魂,率领新军打败三国入侵的统帅,当今中华的擎天柱石杨一大人。” běijīng,慈禧在她的慈宁宫接见她的小叔奕匡。说实话,慈禧并不想见奕匡,可是奕匡怎么说都是皇帝的叔叔,而且是为皇帝老师的事情来的,这慈禧可不好不见。由于奕匡本就是王爷,又是皇帝的叔叔,慈禧也客气的让人布座,连跪拜的礼节都免了。 “太后,皇帝已经六岁了,我这么大的时候,咱们兄弟几个已经请了师傅了,当今皇上乃先帝一脉单传,更是万民所系,这读书请师傅之事更显得重要。”奕匡坐下后就表明来意。奕匡这一番话也还真的说到慈禧心里去了。小皇帝眼看就到读书的年纪,找老师的事情,不但满臣们上心,就连曾国藩这些汉臣也不时进言。前些rì子她也跟杨一商量来着,杨一说这事让她自己拿主意。这些天杨一去了上海,每次朝堂之上大臣们也推荐了不少人选,还经常为了老师应该是满人还是汉人争吵,弄的慈禧心里始终没办法拿定主意。 “唉!先帝走的太急,如今这事也只能让我这妇道人家来拿主意,我这身边也没个商量的人,你怎么说也是皇帝的叔叔,你给出个主意吧!” 奕匡略做沉思,其实他这也只是做做样子,其实这些rì子来,这些旧有的满清贵胄们,为了这皇帝老师的事情,可以说是费尽心思。杨一在朝廷里强大的势力,压的这些人抬不起头,而慈禧又老是向着杨一,基本杨一的提议都得到慈禧的赞同,这朝堂之上的显要位置,都被杨一提议的人占去,满清的元老贵胄们几乎都没什么地位了。就拿奕匡他自己来说吧,虽然说还是个王爷,可说出来的话在朝廷上基本没什么用,杨一只是让他在礼部挂了个闲差,没事到东陵去转转,基本就是个替皇家看陵墓的差使,这让他怎么咽的下去这口气。奕匡和一些满清的贵胄们都商量着,先忍耐,然后找机会慢慢的往回扳,慢慢的改变这个局面,而皇帝找老师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也正是一个契机。如果这一次慈禧太后能接受他们的意见,那么今后他们在慈禧面前接下来的话就好说了。 奕匡再三斟酌后道:“如今我们这些人,在朝廷上已经没有说话的份了,我本不该在这事上多话,可这事事关我大清万年的基业,我也只能厚颜到您这来说上几句。” 慈禧见奕匡这话说的有几分凄凉,心里也觉得有些不对劲,当年这些人在京城里是何等的风光,让杨一利用几次清洗的机会,打压的几乎没有立足的余地。当初自己也是怕皇帝太小,这些人会为难自己,加上和杨一也打的火热,也就由着杨一对他们下手。在慈禧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