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_第三部 第十一章 变革的动荡(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部 第十一章 变革的动荡(4) (第2/5页)

之西方被他们写成了野蛮荒凉的地方有些边远的考生如云南新疆一带的干脆就直接把当地的荒凉描述一番。第二题和答案更搞笑有的人的答案居然说鸦片是好东西嘛鸦片之乱的祸根就是禁烟鸦片抽起来很舒服嘛我们一家都在抽为什么要禁烟一看这答案就知道是个瘾君子当然大不分考生还是意识到鸦片给中国带来的的危害不过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他们也实在是弄不明白不过也有些考生在考卷中呼吁鸦片不除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这样的答案倒也算振聋聩吧。

    其实第三道题目才是杨一心目中的主要问题杨一实在想知道中国的读书人对西方文化了解的多少在杨一看来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能张开眼睛看世界中国的展将的飞快的。

    不过众多的答案还是没有出乎杨一的意料除了失望还是失望。论文化的差距中国有孔孟圣贤西方野蛮人能有什么文化这也许是大部分读书人想说的他们也是这样回答西方文化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多少只是不停的在抬高孔孟贬低西方全然忘记了鸦片战争时中国是怎么被英国洞穿的儒家文化成为一种奴化工具后其带来的后果之严重影响之浣由此可见。

    龙门关闭结束了。对很多读书人来说今年一年辛劳都结束了希望都结束了留下来的只是等待。仕农工商在中国读书人的地位是最高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只是今年的考生不再象往年一般少见了许多从考场出来后得意洋洋的考生更多的考生是聚集在一起议论着自己的命运对于他们来说今年的考试是最没底气的走在中国最前端的读书人们一些人已经隐隐从这一次的考试中现了一些变化的端倪只是他们没办法去说清楚中国将向何处去因为孔孟文章中没说过。

    考卷的批改在考生们焦虑的等待中开始了对于考生们来说这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时期要是被他们知道他们的考卷完全是由一些才从普鲁士回国年纪不过二十锄头的小伙子们来批改恐怕他们得吐血了可他们的命运却完全是cao纵在这些小伙子们的手上因为他们从欧洲回来他们了解西方他们是怀抱着一腔热血回国的批改考卷知识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接下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他们去翱翔他们将和新中国一起腾飞他们是中国崛起的见证人和实施这之一。

    考试的结果虽然杨一已经有遇见可是看见这些乱七八糟的答案时杨一还是失望了这就是中国的读书人到现在绝大部分人还想用圣人文章来诠释日新月异的西方欧洲人的枪炮声并没有惊醒多少人读书人尚且如此何况庶民乎

    不过杨一还是看见了希望还有一些读书睁开了眼睛他们通过一切渠道来了解世界了解这个他们并不知道多少的世界只有这些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弄潮儿他们才会成为民族的脊梁。另一点让杨一欣喜的是。这些冷静的读书人他们大都来看破东南沿海那里有杨一播下的种子也是和西方接触最多地地方。虽然他们只占了少数但是杨一还是看见了希望对中国教育制度取仕制度改革的希望。

    考试结果公布了。两千个省考生。上榜者不过三十人这数字比起以往少了不知道多少读书人不明白他们震惊了。接下来的几天。满大街是沿街买醉的读书热这倒让北京的服务业兴旺了一把。

    可是接下来的另一件事情更让他们震惊朝廷一纸告示让天下读书人为之疯狂了科举制度取消了。

    读书人都呆了年轻地还好那些上了岁数地读书人就顶不住了这一消息说是晴天霹雳一点也不为过说是灭顶之灾也不为过。取消现行的科举制度完全效仿西方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育制度。消息传开北京震惊天下震惊。无数地孔孟弟子们痛哭流涕以头戕地在北京的举子一千八百多人联名上书。要求朝廷收回这一圣旨。更有甚者数百读书人跑到皇宫门口静坐。绝食抗议朝廷这一举措。

    一份中国时报在这风口浪尖上悄然出现它图文并茂文字辛辣在不断的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的同时还不断的针贬世事批驳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腐朽。关键问题是这份报纸免费的满大街的小乞丐们都被收拢起来穿上新制服上午满大街的报纸四处粘贴报纸下午读书识字。

    该报纸一出顿时把读书人愤怒的视线转移了大半。传承千年的孔孟文化就是这些读书人的祖坟现在有人在批驳那就等于就是在挖他们的祖坟这还了得不行一定要反击愤怒的读书人成群结队的四处寻找报社地地点可怎么也找不到。就算问那些报童报童们也是一问三不知。事情还没完没几天北京成就出现了许多中国时报的投稿站找出了以文会友地招牌看架势这家报纸是要和读书人打文章战役了。

    愤怒的读书人总算找到泄的地方了朝廷的衙门不能冲击那有大兵把守难道还不能收拾你们这家下报纸吗虽然他们还是头一次听说报纸这一名词。

    读书人们气势汹汹的跑到投稿处打算砸了y的可跑到一看人家那到处贴着君子动口不动手以文会友欢迎投稿投稿有酬等等告示。看到这些告示这架就打不起来了这些宣传告示都点在读书人的死xue上读书人是绝对不能做有辱斯文的事情的。怎么办不是一文会友吗不是要打笔仗吗写文章可是读书人的强项既然还有钱拿那就奉陪到底。于是一些自命文采不凡的读书人变开始依据孔孟之道引经据典的批驳报纸上的文章开始这些人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稿费很快就下来报纸上和快也就开辟了几个专栏供大家吵架用。

    这一下就热闹了举子们和报社的编辑们打上了笔仗各执一词互相攻击。报纸一方坚决认为目前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国家展的需要要变革。举子这一派却拼命反驳这一场笔仗一开打就连那些绝食静坐的举子也做不住了本来肚子饿的就难受。还要看报纸上那些难听的话这怎么受的了赶紧的吃点官方送来的免费食物cao起笔杆子他们要反击。听说这报纸是在全中国行的是给天下的读书人看的这还了得啊能让他们这样诋毁先人圣贤。

    所谓秀才造反三的不成更何况还有写文章吵架挣钱的地方看着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在大家手里传书人的虚荣心也的到极大的满足。何况这报纸为了方便大家吵架居然把吵架专栏弄成一个二十几版的大专栏让大家吵个够。就在吵架的过程中这些读书人大部分也在被他们的对手潜移默化了也被动的接受了不少关于西方的知识。因为报纸的头几版可顶是介绍天下大事和介绍西方情况的。

    留在北京的读书人没闹几天就转移阵地了可地方上却没那么平静随着这一改革制度的推广地方上可就热闹了不断有读书人冲击地方学政衙门。

    各地官府早有准备来闹事的都给抓了然后好吃好住的招待让他们读书看报读的是翻译过来西方的书看的是中国时报。全国相对平静的地方就数浙江江苏还有内6的安徽比较平静了毕竟这些地方是杨一起家的地方基本上都接受了杨一的教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