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部 第十二章 挖墙角 (第2/3页)
饼的主,事情虽然好,但还是要问清楚。 “可是先生,您让我去中国做试验,您能得到什么好处呢?”能得到什么好处?这个问题只有杨一最清楚,好处太多了,改进的电报机,实用的白炽灯,电话,留声机,爱迪生的发明不要太多啊。 “恩,你这问题问的好,我们当然不能白白的帮助你,条件当然有的。” “您说,是什么条件呢?”爱迪生有些着急了,生怕闵闳开出的条件他办不到。 “我们的条件很简单,你所有的发明,专利和我的实验室共享,就是说,发明的产品,好处大家来分,你三我七。”表面上看起来,和这半大孩子签这样的和约,应该是爱迪生赚了,可实际上就凭爱迪生日后的众多发明,杨一是稳赚不赔的。只是不知道,到了中国,换了环境的爱迪生,还能不能鼓捣出那些发明,不过杨一有信心,在他的指引下,爱迪生依旧会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只不过今后爱迪生的国籍是中国。 “恩,这样啊?”爱迪生的小脑袋思考一会后,这才回答到:“我们成交,今后请多多关照了。”其实爱迪生也很矛盾,中国在哪个角落他都不知道,不过一想到那些迷人的试验,小家伙就没办法抵抗了。 搞定了,大功告成,还未成年的爱迪生就这样被拐骗到手。 为安全期间,闵闳还亲自跟着爱迪生去辞工,还跟着爱迪生回了趟家。与其说闵闳是跟着爱迪生,还不如说是押着爱迪生,这小家伙虽然答应来中国,可要是半道反悔,那就不好玩了,爱迪生可是杨一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带回去的人物。 “中国丽人”号是在纽约下水的大型客船,这可是斯密斯花大价钱定做的,目的就是用它网中国送人。闵闳可以说是来去匆匆,带着爱迪生和斯密斯骗来的五百多号各种人才,闵闳踏上了回中国的路程。 美国战争期间,斯密斯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数年的时间里,斯密斯连哄带骗,往中国弄去了一万五千余人,这些人涵盖了各行各业,虽然杨一也为此付出了大批的金钱,可金钱和人才相比,发展的中国更需要人才。 欧洲,霍夫曼爵士回到欧洲后也忙得不亦乐乎,往中国弄人是老业务了,凭他的声望,骗几个人去中国困难不是很大。不过杨一这一次要让他辛苦一下,霍夫曼这次回来,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霍夫曼已经是中国的国家人才发展委员会主任,级别相当于中国的一品大员。霍夫曼的这个头衔可不是假的,杨一给他发了聘书的,聘书上还盖上中国皇帝的玉玺,这无疑又大大提高了霍夫曼的身价。 霍夫曼这次回来的主要猎物是自己的同胞--奥托。1862年是奥托倒霉的一年,倾家荡产研制出来的内燃机被普鲁士专利局拒绝了他的申请,理由是可靠性不够,为了这个试验,奥托不但赔进了老婆本,就连老娘的棺材本都搭上了,结果是一场空欢喜。贫困交加的奥托真有点走投无路的感觉,而就在这个时候救星出现了,霍夫曼爵士出现了,在一家小酒馆里找到喝得烂醉的奥托,霍夫曼采用当年杨一收拾自己的招数,找了间最高档的旅馆,把奥托安顿下来,等奥托醒后,立刻表明身份,并拿出盖有中国皇帝玉玺的聘书。竭力邀请奥托去中国,并保证奥托在中国绝对能得到最好的待遇,并可以得到最好的试验环境,当然奥托要是想带老娘去中国,霍夫曼也代表中国政府欢迎。 对于霍夫曼的邀请,奥托虽然很感激,不过并没有答应,理由很简单,中国那个落后的地方,想找个人来一起研究都有难度,更别说能找到号的导师继续深造了。历史上奥托就是在得到德国著名机械学教授鲁芬的理论指导后才弄出内燃机的。 利诱不行,霍夫曼拿出一封书信,谁知道奥托看了信以后,立刻欢欣鼓舞,而且强烈要求立刻去中国,要见这位写信的老大。 霍夫曼就奇了怪啦,自己嘴皮都快说破了,还搭上旅馆钱,就差没去帮奥托弄个MM来了,这样都没能打动奥托,杨一却只靠一封信就搞定奥托,老大就是老大,不服气不行。霍夫曼哪里知道,杨一那信里写的全是关于内燃机方面的事情,很多问题都是一直困扰奥托多时的,这样一封信摆在奥托面前,奥托哪里能抗的住,现在是没有飞机,有飞机估计奥托得做飞机来中国。 工业革命的时代,发明家搞发明的初始目的不外有三:一是兴趣和爱好,这是一切发明的原动力;二是为名利;三嘛,那就是升华后的所谓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了。不过这三点说起来总是有点假,谁敢保证瓦特做蒸气机是为了造福人类?一个工人家庭的孩子,饭都搞不到嘴巴里,搞发明纯粹是由于个人的兴趣,就好比爱迪生为了做试验,连婚礼都敢耽搁,直接放新娘的鸽子。 霍夫曼搞不定那些发明家,是由于没有掌握他们的心理,队这些人来说,一个个科技难关被攻克前是最有魅力的,其吸引力不亚于色狼面对没到手的马子,财迷面对没赚到的钞票,玩网游的面对上好的极品装备,女人面对漂亮的衣服。 拿金钱美女都搞不住的,杨一一封信就OK,那是因为杨一占了先知的便宜,来自未来的杨一当然不一定就对各个领域的科技有多少造诣,但是杨一有当时最先进的理念和构想,比如奥托玩的是内燃机,还是烧煤气的,杨一在新建中就跟他提什么燃烧室,轴承,四冲程,总之是和奥托的研究沾边的,甚至可以说是在帮奥托开拓眼界,使奥托在迷茫的时候仿佛眼前看见了希望和光明,这怎么不让奥托兴奋,而且还提供试验的资金和设备,只不过小小的要求了一下分享发明后的专利,就冲杨一提出的这些具有纲领性的意见,奥托都会把专利让杨一来分享,更别说还提供一切方便了。队奥托而言,只要能搞发明试验,而且能得到高人的指点,在哪里不是搞? 同理,杨一用在奥托身上的办法,在其他人身上也一样有效果。问题既然找到了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接下来的日子,就是霍夫曼爵士需要不停的穿梭于欧洲各国,按照杨一的原的要求:“就算把腿跑断了,也要搞定这些人。” “戴勒姆先生吗?我是霍夫曼爵士,很抱歉。我冒昧的登门拜访。”霍夫曼又开始瞄准下一个猎物。 “不客气。请问您又什么事吗?我现在很忙,我只能给您十分钟的时间。”科学家的时间宝贵啊,尽管戴勒姆还不是很有名,但是就他队时间观念的严格,就已经看出他具备出名的前提勒。对于霍夫曼这样的名人,戴勒姆并不感兴趣,理由很简单。霍夫曼和内燃机应该没有什么联系,所以戴勒姆说话的语气也不是那么客气,一付没什么正经事情就要关门放狗赶人的意思。 “是这样的,我这有一封信,来自中国的。您看完勒感兴趣我们再谈。:这回霍夫曼学乖勒,直接把杨一的信拿出来,免得自己浪费勒大量的口水,还不一定有效果。 戴勒姆先是一伙不解的接过新建,心理头一阵犯嘀咕,我在中国没亲戚朋友啊?怎么就有信来了呢?怀疑归怀疑。信还是要看的。 开始戴勒姆还是很随便的在看,可是看着看着就开始认真了,而且一边看,一边做思考状,等把信看完,十分钟早过去了。杨一的信让现在人看起来其实很简单,无非是提到法国人卢诺瓦发明点火栓后,煤气内燃机在工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煤气做内燃机的燃料有着不可避免的危险,煤气是易爆物质,用来做燃料等于怀里抱了个不定时的炸弹,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而内燃机的发展已经是不可替代的潮流,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矛盾呢?拿就是采用新地燃料,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