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你别小气 (第1/2页)
李治也是心里好笑,难得遇上个这么迷糊的少年。于是把太平那档子令人头疼的事情放在一边,同这少年谈天说地起来。 秦毅后背都冒汗了,生怕人家一翻脸勃然大怒,关门放狗,自己都没地儿说理去。见人家居然没有深究,登时长出一口气。立时便觉得,看看人家李相公,真不愧是高官显贵,气度雍容,果然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心头压力一去,也就全身轻松了起来,这一老一少就天南海北的瞎聊上了。李治身为帝国皇帝,执政数十年,那学识见识自然不是秦毅这么个少年可比的,谈吐风雅,学识渊博,当然令秦毅佩服不已。 可秦毅那满脑子古灵精怪的想法,天马行空一般的议论,也让李治听得大感新奇。于是就连一边记录天子起居言行的起居舍人裴炎都没想到,这一老一少居然还聊得十分投契。 聊着聊着,自然就聊到了让李治最近很是烦恼的吐蕃身上。秦毅见李相公面色阴郁,叹了口气,不禁就问一下。 李治犹豫了片刻,叹息道: “秦小郎君,你说……当今皇帝是不是很……先皇何等威武,雄才大略,打得吐蕃丢盔弃甲。可现在,六年前大非川丧师辱国,今年三月,吐蕃攻掠攻鄯(今青海乐都)、廓(今青海尖扎以西)、河(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芳(今甘肃)四州,我大唐只能屯兵据守,却无力反击!到了现在,还被吐蕃蛮夷上门逼婚!真是愧对先皇啊……” 裴炎手又是一抖,纸面又脏了一小块。 秦毅不乐意了。 后世他就对大唐高宗皇帝满怀敬意,为什么?大唐的威服四方,文化成就璀璨耀眼,经济繁荣,国立鼎盛,到了玄宗开元盛世,达到了顶点。 这一切,都有高宗皇帝数十年执政的贡献!是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有后面的开元盛世!虽然高宗执政期间有武则天的很大功劳,可也不能掩盖高宗皇帝的功绩。 说什么高宗懦弱,简直是胡扯!整个唐朝最广阔的疆域就是李治执政时期打出来的。 “李相公,你这话可就不对了!”秦毅不悦的说。 李治一愣,看了看秦毅。秦毅继续道: “先皇帝雄才大略固然没错,可当今陛下的文治武功也不见得就差了。而且说到吐蕃,某说句大不敬的话李相公可不要责骂。” “哦?呵呵,你说!” “要某说,现今的吐蕃与先皇帝时期的吐蕃完全不是一回事。 现在的吐蕃,农业繁荣,青稞的种植收获,成了吐蕃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什么?因为文成公主远嫁时候带去的嫁妆里,有无数我大唐的农业耕作的书籍,更有不少精通农耕的专业人才!这才使得吐蕃从刀耕火种一步跨越到了精耕细作,有了充裕的粮食,使他们长途远征的军队后勤得到了解决。这是其一。 现在战场上,吐蕃的武器,钢刀之坚固锋利不下于我,还是因为文成公主带去了书籍和巧匠。这是其二。 随行的大量医书医者,不仅延长了吐蕃人的寿命,更增强了吐蕃人的体质,令得他们的战士更强壮,作战能力更强,威胁更大。这是其三。 还有许多,比如一同传过去的酿酒之术,让吐蕃人更能抵御寒冷。兽医之术令他们的战马牛羊更能抵御瘟疫。 而数十年前的吐蕃是什么样?体弱、短寿、荒蛮、落后!可以说,当今陛下面对的,正是先皇帝一念之失文成公主下嫁,所培养起来的强大了无数倍的敌人。 你身为朝廷重臣,怎可不辨原委,不明事由胡乱责怨陛下!” “……混账!怎可说是先皇……先皇怎么可能犯错!” 李治听呆了!一直以来,自己都是以先皇为榜样去努力,可先皇就像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让他终其一生,只能仰望。 大非川惨败,而如今没有充分的准备下吐蕃人在长安耀武扬威,自己只能一忍再忍。这一切,让他对自己产城了深深的怀疑,更是认为自己愧对先皇,自己的父亲,文武大圣皇帝!今日更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这些年皇后也好,大臣也罢,多少人无数次的劝慰开解,又有谁会去质疑先皇?不是说自己不必强求与先皇相比,就是阿谀说自己文治武功早已是千古未见。可先皇仍旧如同一座大山,沉重的让他喘不过气来。 李治嘴上虽然在训斥,可这少年的一席话,有理有据,就仿佛搬开了他心头的巨石一般,让他忽地觉得轻松无比! 更何况这迷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