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途风月_第九十二章 悔之晚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悔之晚矣 (第2/3页)

后哈哈的响起:

    “哈哈,这位娘子,可是谢侍郎家的清仪娘子?娘子果然守信,快来。”

    秦毅眉头一皱,扭头看着太子,眼里发出危险的光芒。

    却见太子正向李治拱手说道:

    “儿觉得谢侍郎这位侄女儿,品貌俱佳,贤良淑德,正欲请……”

    还未说完,突然被谢清仪高声打断:

    “太子抬爱,清仪感激不尽,但却无法领受了。”

    众人皆是愕然,齐刷刷的目光就都投向了那个风姿绰约的美丽佳人。

    只见她转身从身后庶僕手里的食盒里拿出一个酒樽,斟满一樽刀锋美酒,双手捧道秦毅面前,柔声道:

    “奴知道,郎君绝不会坐在一边眼看着同袍拼命,定然是要与他们同生死的。郎君生,奴为郎君敬贺凯旋,静待郎君来年上门求亲。郎君死,奴为郎君收敛尸身,携棺回家。但求郎君许我一间秦家的小屋,奴自会夜夜与君说话,年年为君扫坟。这一樽,奴敬郎君,愿郎君能一战成功,成就威名!”

    看着秦毅一饮而尽,太子阴沉的脸仿佛要凝结成寒霜。

    李治却哈哈大笑起来。指着太子笑道:

    “哈哈,我家六郎(李贤排行老六)动手太晚,看样子人家早就捷足先登了。哈哈,以后但若见到心仪之人,当须速速行动,吸取教训啊,哈哈……”

    李治低着头满心怨怒,口中唯唯诺诺。

    太平却一下子站了起来,胸脯起伏喘息,指着那俩人杏眼圆睁,却终于一跺脚一扭头,哇的一声,哭着投进武媚的怀中。

    武媚娘心中百味杂陈,又是担忧,又是恼恨,更夹杂了说不清的烦乱。面若寒霜的看着秦毅,只见他哈哈大笑着,伸手将奉车都尉的锦袍甩在一边,漏出里面整齐的果毅都尉甲胄,便下台而去,边大笑着道:

    “莫要担心,且看我教训这般蛮夷,等下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这些作态,便如跳梁小丑一般可笑!待某得胜回来,再升这官也不迟!”

    不一会,下面蒲阳府军那边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隐约听得那些军卒在大呼小叫:

    “哈哈,某就知道,总教官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呼哈!我江东男儿,果然各个都是好汉子!”

    “某就说嘛,总教官又怎会丢下咱们兄弟,哈哈!”

    “哈哈哈,这下子,咱们一会儿便去将这帮蛮子打出屎来!”

    “对,捏爆他们的卵蛋!”

    “大唐!威武!”

    “陛下!威武!”

    “总教官!威武……!”

    ***********

    一通号角,两方分开各自向两方退去,直到相距近三里,这才停下整队。

    秦毅和萧亮骑在马背上遥看远处吐蕃阵型,李子谦、方伯瑞和包括林茂在内的几个队正都跟在身后。

    只见吐蕃分为两部,重骑居中,令有数十轻骑位于重骑之左,靠近高台一侧。

    “这是以数十轻骑于一侧sao扰,以图混乱我阵型,真正的冲击还是这二百于铁甲重骑。总教官,咱们怎么打?咱们虽然也都是骑军,可都是轻骑,这校场狭窄,也无法机动迂回,硬冲可不行啊!”

    “嗯……地形狭窄,避无可避,确实是不利。可也是我们出其不意要他们的命的机会!都过来,听某说,咱们这样……”

    ……

    李治在台上坐不住了。虽然秦毅信誓旦旦信心十足,可看着契苾何力一脸灰败,两眼充血,这心就没法放到肚子里。

    又是一通战鼓擂响,在四周一片喧哗声里,就见两边骑军开始相向抵近。所不同的,吐蕃骑军是开始缓慢,渐渐提速,这样的话到双方相遇的时候,正是马匹血气跑开,气势最盛,速度最快的时候。而蒲阳府军二多百骑,却一开始就打马狂奔,向前冲出了有六七百步。另五十骑居然停在原地,一动没动。

    契苾何力不禁骂道:

    “这样跑,等到相遇时已经马力疲弱,等透阵而过,哪还有气力迂回穿凿?本来战力就弱,还要分兵,让人分而食之,更加省力,这个都尉到底懂不懂骑军战法?简直是胡搞!”

    他这位唐军资格最老,战功最大的老将军这么一说,登时把周围的朝臣的心都给揪起来了。可没等朝臣们做出反应,老将军突然站了起来,指着校场放声怒骂:

    “混账!可恨!……该死的匹夫,不学无术的蠢货!”

    众人一看,都惊呆了。这怎么回事?

    怎么场内冲到前面的二百五十名唐军,这会儿全都下了马。除了一排大概一百个手持大盾的顶在最见面,其他的躲在刀盾手后面排成一字长蛇。一小部分人居然把空置的战马全都拉到后面两百余步的地方呆着不动了,而后面的五十骑军倒是上来了,全都遮护住了靠近高台这一侧。

    远远地,也不知道那刀盾手后面的军士在干嘛,只是隐约见到他们不断起伏,然后不断后退,退上一两步,又站定位置一阵起伏,如此往复,不断后退。而此时两军相距还有约两里。

    小太平已经停止了哭泣,和武媚一起紧张的看着场内,母女俩相握的手心里都是湿滑的汗水。李治也紧张万分的问老将军:

    “他……这是为何?”

    “某哪里知道,这简直是在找死!本就只有一百排矛手,还敢下马以步卒与铁骑相抗,已经是愚蠢透顶,更连排矛手也不用,反而把刀盾手顶在前面,他这是要做什么?难道以为,可以用盾牌挡住铁骑的冲撞吗?这等蠢物,这是要害死我三百好男儿啊!某恨不得这就去砍了他的狗头!”

    周围登时一片吸冷气的声音。听老将军这意思,这是瞎指挥?这三百唐军完蛋了?这……这……登时周围就有一些朝臣忍不住大骂起来。

    小太平哪里听得下去,猛地从天后怀里站起来大叫道:

    “才不会呢!秦郎君这么做,定有他的道理!你们又有不是他,怎知他是在胡乱指挥!”听小公主发怒,众人都将怒分憋进了肚子里。李治皱着眉带着一丝期翼又问:

    “老国公,可会是秦三郎有意为之?”

    “有意为之?某只知道,步卒对抗铁骑,就要靠排矛手密集阵形,长矛如林,且阵形要够厚实,才能阻住铁骑冲击穿阵,令其失去速度。骑军没了速度,步卒才有机会。他秦三郎又无拒马,又不前置长矛,这不是在找死是什么!哼!”

    李治眼看着吐蕃骑军速度越来越快,两军距离越来越近,两眼已经瞪得通红。再也坐不住了,起身行到高台边。虽然老将军的话几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