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_第一百二十章 其血玄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其血玄黄 (第2/3页)

不多八个小时六十公里所以五分钟跑过不足一里是正常的。)

    如果没有身后的法提玛,一支不足百人的队伍楚铁木并不放在心上,蒙古人超高的机动能力在草原上绝对是一支无敌的队伍,但是,身后的马车却使得楚铁木的队伍失去了来去如风的速度。不过虽然不知道来者是敌是友,随着成吉思汗征服了无数土地的蒙古人,永远不知道畏惧两字是如何书写的,当然,蒙古士兵基本上是不识字的。

    “纳森尔颜,莫尔罕!”楚铁木向着身后的十夫长大喝道。

    “在!”

    “带你麾下勇士去前方看看,若是敌人就用你手中的弓箭去招待!”

    “哈哈,只怕是敌人太少,无法染红我的长刀!”纳森尔颜与莫尔罕大笑着带着自己手下儿郎如出笼的苍狼一样奔袭而去。

    楚铁木望着自己英勇的下属,微微笑了笑,转过马头,纵马来到法提玛的马车之外,低声道“尊敬的夫人,前方有队伍前来,是否先行派人带您回城?”

    法提玛的声音自车内传来“长生天的勇士,我们身负着可贺敦的命令,怎么可能退后,而且我相信伟大的成吉思汗的麾下没有失败的将士。”

    法提玛的话令楚铁木的眉头一皱,虽然成吉思汗的将士不会畏惧任何敌人,但是如果来人是伟大的赛音汗的部下,那就要另外算了,面对拔都的精锐,就算是怯薛军也未必会有胜算,又何况楚铁木。

    楚铁木的沉默显然落入了帷幕后法提玛的眼中,只听她又道“你无须多虑,赛音汗的部下是不会对同胞拔出手中的利刃的。”

    法提玛这么说,楚铁木也无法在劝阻下去,只得转过马头,对着手下道“备战,缓缓前进。”

    奔袭而来的队伍,自然使我们的老熟人,昨日躲藏在这片树林的淮西军们,这是一个勿用回答的问题。

    今日一早,众人就打扫好行迹,在了前方不远处等待,当楚铁木的斥候冲入林中之时,扑翎而起的鸟雀便告知众人,他们久候的蒙古人,终于来了。

    孙洛带着小聂周兴等三十人,纵马而行,手中的长刀弓箭紧紧的攥在手中,这一次面对的将是精锐的蒙古骑兵,这次不再是如同前几日那样以多对少,孙洛的掌心难免会渗出潮湿的汗水,在队伍中央的孙洛,心中不免的有些焦躁,毕竟前方便是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在史书中无数次看到过这个名字,但是真正的战斗,今日还应该算是第一次,前几日的,不过是一场完全不公平的屠杀罢了。对于人数不多的信使斥候,伏击围杀,是一件并不困难的事情,可是对于人数过百的正规军,这种方法却没有办法使用了,只要看方才的斥候,就能看出来,敌军指挥官是一个极为仔细的家伙。

    前方传来的马蹄声,渐渐进入了孙洛的耳中。

    “大人,前面来人了,怎么办?”周兴在沙场上纵横半生,就这马蹄声瞬间听出前方的情况,对着孙洛说道。

    孙洛单手拎着缰绳将另一只手中的长刀攥得紧叫骂道“妈的!杀过去,不能让老陈他们落了单。”

    “兄弟们,准备!”周兴得了孙洛号令,对着手下大喊道。

    在宋朝,骑兵对骑兵时,汉人极少能胜,这之中一大部分原因便是汉人不熟悉马上弓箭,而游牧民族是自马背上长大的,这一来一去,便使汉人的器械优势去了大半,而淮西军虽然与蒙古人征战多年,当年端平入洛初期更是未尝一败,这其中大半与蒙古人不善守城,有着重要的关系,故此,在骑兵对战时,周兴等人还是有着些许优势,至少是熟悉敌人的作战方式,可惜弓箭的有效射程不过百余步,任何有经验的指挥官都会避开这一段距离,而汉人名震天下的神臂弓虽然有效杀伤射程超过两百步,又是只能在步兵手中掌控的脚踏弩。否则的话,宋朝也不会这么窘迫到被蒙古人等游牧民族压着打的悲惨命运。

    果然,当敌人即将进入到有效射程之时,蒙古人突然在前方大声喊话。

    可惜孙洛等人都不熟悉蒙语,周兴偏过头去看着孙洛,想要问出一个办法。

    孙洛眼看着即将进入敌军射程之内,咬着牙道“老周,现在除了冲过去没有其余的办法了,我们不会蒙语只要开口就会露馅儿,叫弟兄们小心点。”

    周兴知道孙洛说的没错,两军相接,若是不回话,必然会被识破,而回话,谁来回?

    “他娘的!小聂你带人开弓压制敌军弓箭手,其余的随我冲!”周兴喊过这句话后,猛的一挥马鞭,胯下骏马如同箭一般的窜了出去,二十余名不善弓箭的淮西军随着周兴,一同杀向敌军。

    而孙洛咬了咬牙,同样纵马而去。

    见淮西军并不答话,径直的加快马速冲了上来,纳森尔颜与莫尔罕哪里还不明白,一声令下手下儿郎便张开了手中的长弓。

    箭矢如同一阵急雨,打在了冲击的淮西军队伍中,二十余名将士,虽然身着铠甲,可是还是有一两名老**不慎被箭矢射伤,就连孙洛,也险些被流矢击中大腿坠下马来,若不是见机的快,此时孙洛只怕早已被失了半条命来。

    二十余人的队伍减员几块,在近两百步的距离内,蒙古人至少射出了四拨箭矢,淮西军倒在地上不知死活的士兵,已经超过了十人,当队伍前进到不足二十步时,蒙古人的一名十夫长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