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鼎_第四十九章 时局(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时局(下) (第2/2页)

的将来会到哪一步?他目前而言的问题又是哪些?

    情报之内,也写明了朝廷在匈奴大军退却之后,面对着声势浩大的白巾军,做出的一些紧急部署。

    病榻上的大周皇帝,先前已经被匈奴入侵的事情弄得吐血不止,这时再听到白巾军声势浩大,一路攻城略地,官兵望风披靡,就快要打到京师来了,肺没有气炸,但却再度吐血不止,最后更是昏死了过去,任凭太医也是束手无策。

    因此朝廷的军政大事,已经全然由靠山王周显贵在主持。

    面对如此危局,靠山王周显贵当机立断,将京师之内三十万镇守京师的羽林军分成两部。

    他自领二十万羽林军镇守京师为一部;太尉赵元杰暂领大将军之职,率领十万羽林军屯于函谷关为第二部,守住这个京师的门户,更是分兵据守冀州、充州、青州三州通往京师的各处要隘关口,孟津,伊阙、轩辕·····。

    除此之外,周显贵更是以摄政王的身份,总摄朝政,调兵遣将,发精兵镇压各地的白巾军。

    周显贵先是释放了狱中的张蒙大将军,着他戴罪立功,协同总镇边疆九郡的黄圣大将军,一起领兵进剿青州、充州一带的白巾军;跟着调令总镇西南的梁值大将军火速回师,进击冀州一带的白巾军。

    最后,周显贵不仅下令,要求各朝廷大员,勋贵重臣捐资相助朝廷发兵镇压事宜,推举各自的子侄、各众将领的子孙以及民间深明战略战事之人出任将领,协同领兵进剿白巾军;更是下诏令,命各地州郡县严防,任何种手段,都要整军备战!

    赵世平完全看得出,周显贵这靠山王果真不是白叫的,病秧子皇帝一昏迷,他就很果断的接掌了大周朝廷,可见他却是一个心志坚毅、干脆果断之辈。

    而周显贵在接掌权力之后的连番部署,招招周密而谨慎,又清晰的表达出,周显贵他不仅性格果断坚毅的人,更是个军事战略手腕都极其高明的人。

    “还真是厉害啊,雷厉风行,就连我那便宜老爸都被拉下了水!”看着情报,赵世平暗暗感叹。

    周显贵的连番部署,请报上写得很详尽,赵世平也看得通透。

    先是以重兵镇守各处关口要隘,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跟着恩威并施,令张蒙、黄圣、梁值三人分别领精兵镇压各地白巾军,主要目标都分了出来,就是青州、充州、冀州三地的白巾军。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只要平定了白巾军主力,特别是冀州一地的白巾军,相信其余各地的白巾军,就能顺势而灭,很轻松的扫平。

    这是取胜之道!

    最后下令朝廷要员勋贵又是捐资,又是推荐子侄或者是人才就任统兵将领,带兵剿匪的,一股脑儿的就将所有可团结势力整合到了一块,这是团结之道。

    ****太祖都说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周显贵显然将这一句发挥到了极点。

    有此三点,不愁白巾军不灭。

    当然,赵世平在其中也发现了一处致命的隐患,能致使大周朝廷丧命的隐患,是团结之道!

    虽然此举,能有效的调动天下各地各大世家的力量,对于镇压白巾军也更加的有效。但是,这也给了各大世家趁机扩充自家实力的机会,稍有不慎,就是一个军阀割据,朝廷权威衰落的局面。

    而且这个局面,再经过白巾军这数百万人造反之后,有很大的可能会在大周显现出来。

    因为先是匈奴大军入侵,肆虐幽州,跟着数百万人在整个天下四处为患,早已经到了王朝末期的大周朝,必不可免的要大伤元气。乱象之后,有没有维系地方统治都成问题。

    他都能看到,朝廷之内不可能没人看到,周显贵如此有手段谋略之人就更加不可能看不到了。但看到了还是如此做了,从中就可以知道,朝廷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力有不逮了,不得不借助地方豪强、世家势力。

    对于这个事实,赵世平不知道该是何种心情。

    但是不管如何,趁机扩充自己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实力,才能保证他在即将到来的乱世有着一席之地,能继续过着人上人的生活。

    扩充实力的机会,其实已经来临了。

    他相信,有着周显贵下发到各州郡县的诏令,有着他自己上呈给徐州刺史关于起义兵的折子,更有着便宜老爹这位太尉身份地位的大背景,起义兵之事十拿九稳。

    他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