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 乱葬岗 (第2/2页)
一带扎营了。”马良想了想说道。 “要是我们选择在乱葬岗扎营的话。。。”说到这,咖喱大叔的面颊一抽:“我觉的还不如返回到大战山魈那里扎营呢。起码那里熟悉啊!” “咖喱大叔,这乱葬岗。。。大叔,你师傅的日记里对那里的描述令你恐惧如斯吗?”马良眉眼中传来一丝讶色。 其实,马良倒是不怕那里,无非就是这地方有个稀罕名字的奇怪地方罢了,最多不就是葬身于大兴安岭的猎人,赶山客,尸骸聚在一起的乱葬岗罢了。 而且对常年抓鬼的咖喱大叔来说,一个乱葬岗,又算的了什么?在咖喱大叔看来,人死如灯灭,生前也没有三头六臂,死了还能翻天不成。所谓的孤魂厉鬼,顶多仗着些阴煞之气而已,还不是挥手即破的玩意。 “有些事情,马小子你没遇到过,所以不会懂。”咖喱大叔像是过来人似的,喃喃自语。 马小子,这里我师傅专门和我提过的,这乱葬岗,倒不是怕什么鬼怪,而是,这么说吧,几乎每年,都有上山的采参农,猎户,村民就会莫名其妙的消失在这片广袤的坟地。 甚至于,几个结伴搭行的,几秒钟前才跟朋友打过招呼,几秒钟后,就人间蒸发了。大家找遍了整个坟地,都找不到他的踪影,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又不断有人跟着蒸发。识时务的,会赶快逃离,还有一线生机。不识时务的,就永远都没有机会出来了。” “这些是真的吗?该不会是骗小孩子的故事吧?”马良不解。
“哼!”咖喱大叔冷笑一声,变阴霾的脸慢慢抬起说道:“马小子我师傅从来不会拿人命开玩笑的?” 马良和咖喱大叔话题很吸引人,片刻,秦虹终于忍不住,加入了讨论。 “道长,你说的这个能令人消失的坟地。会不会是某种天然形成,或者人为的迷宫? “迷宫,怎么说?”咖喱大叔问道。 “呵呵,这个我以前户外旅行时,倒是听过一些驴友讲过。”秦虹神秘一笑,娓娓道来。 虽然迷宫,机关,陷阱一说在中国旷日持久,但究其源头,初创者却是古希腊人。迷宫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在当时,只是作为军事防御系统的一部分。 西修斯在克里特的迷宫中勇敢地杀死半人半牛的怪物,并循着绳索逃出迷宫。到了路易十四时代,走迷宫逐渐成为法国贵族消遣的庭院活动,凡尔赛宫就曾有一座反映伊索寓言故事的花园迷宫。 从维多利亚时**始,英国人在公园里建造了许多迷宫,为公众提供娱乐。如今欧洲集世界迷宫之大成:造型优美的花园迷宫,寓教于乐的主题迷宫,田地里庄稼形成的迷宫……到处都是“走不出去”的路径。 在欧洲,迷宫有很多种,最古老的是用墙砌成的,或者是在花园中用草坪或树篱间隔而成。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喜欢在迷宫中绕来绕去,扑鼻而来青草的芳香让人陶醉,但失散之后隔着墙互相呼唤、却永远是咫尺天涯的感觉。有时候明明是大好形势,已经隐约看到了出口的方向,却又被墙无情地阻挡;有时候一条路重复地走上了好几次,在绝望之际,才在角落发现一个小路口,从此走上康庄大道。这就是迷宫的魅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迷宫就大相径庭了。诸子百家之后,迷宫作为一种阵法,广泛应用于军事。布阵者利用易经,八卦,周天星斗的算数为凭借,在方寸之地布下迷局,加入陷阱,机关,暗器,可顷刻间陷敌于死地。或者使敌人首尾不能顾,一直处于迷路的状态,直到渴死饿死,譬如三国时期,诸葛亮智退陆逊的‘八阵图’。 尽管,其真实性一直存在质疑,但大量新旧小说中出现的斗阵描写,还是从一个方面证实了其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意义。因此,迷宫可以说是一个大自然,包含着一切,也利用着一切。 那么这么一来,根据道长所说,那么这个乱葬岗,很可能就是一个类似于‘八阵图’的存在。因为某种视觉,触觉上的误差,使得进去的人产生误判,失去了方向感,最后走到了死路,掉进了陷阱,或者永远被困在坟地里,终因为水米不进,饥寒交迫,最后变成了一具枯骨。 沉默片刻,马良觉得咖喱大叔的说法颇有些牵强附会,还带着些神鬼色彩。但经过秦虹这一科学性的分析,前前后后,也就能说得通了。也许,这座坟地能够吃人,仅仅是自然界和大家开的一个黑色幽默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