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47章 咱去酒楼过宋朝小资生活 (第2/2页)
是座上宾,而不是堂下客。 秦观看了一眼忍不住笑的王夫人,怀疑的询问:你真地是第一次来汴梁以前从来没有来过这里 王夫人作证:当然,离人绝对是第一次来汴梁,以前他都在黄州,然后去了海外三年,不过 去了海外三年秦观一听到这话,不等王夫人把话说完,他立刻抢先说:赌了。我赌上好地唐墨一块,你赌什么 赵兴摇摇头:唐墨我不稀罕,赌点你能付得起的,无伤大雅地东西如何 什么东西秦观很自信的反问。 赵兴嘿嘿一笑:就赌文章吧,你输了,帮我写几篇时文,如此而已。 时文,这太简单了。秦观感觉到两眼都是金花,难道对方想送钱给自己,他兴致勃勃的反问:你赌什么 赵兴很无耻的回答:我什么也不赌,因为胜利的必然是我,所以我无需付赌注当然,你要是觉得心里不平衡的话,我会支付你在酒店的开销 这不是欺负人吗秦观望向王夫人,寻求对方的支持,可王夫人已经笑倒了,她频频点头:少游,离人这个赌打的,确实无需付赌注,而且你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你忘了黄州山珍这东西就是他们家产的,东京汴梁城各个酒店,哪个不向他家订货酒店没有了松菇竹笋林芝野味,哪里敢继续开下去。 你问问他,东京城哪个酒店不欠他的债,不说别的,就说那和乐楼,董小亮若不是从他那里搞到了海货,学会了做菜,那会嚷嚷着从老子手里接管酒楼。 秦观绝倒。 赵兴马上笑意盈盈地搂着对方,低声说:师兄,咱俩现在商议一下赌注的问题,来 王夫人马上打断赵兴的话:别,离人叔叔,刚才门上有位名唤扑天雕的相扑手找上门来,说是找你,我还在想:他怎么找到这里现在也晾他半晌了,离人叔叔快去打他 扑天雕这个名字一出,金不二喝一声好胆,没等赵兴吩咐就窜了出去。接着他拧着一名壮汉来到客厅。 这位汉子地雄壮只是相对的。他身高一米七左右。在常人眼中算得上雄壮,但走到赵兴跟前,依然只到赵兴的鼻尖而已。 来人的态度恭敬,金不二一放手,他先是扫了一眼这间苏轼的书房,对满房子的书籍微露倾倒。然后他真地倾倒,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草民扑天雕李应见过大官人,今日大官人仗义出手,挽回草民一家上下口食,小的在这里稽了。
扑天雕李应 赵兴晃了晃。差点被这个名字击倒。 难道这个人也最终上了水浒梁上不过,看到对方三十多岁的年纪,想到二十年后他再上梁山,扑的动天吗 王夫人刚才曾三言两语,把她从朝云那里打听地消息告诉了他们,秦观与周邦彦兄弟。所以众人没有再去打听扑天雕与赵兴结识的经过,赵兴也不愿揭开对方的伤疤,他们简单的交谈过后,赵兴立刻把话题转到他们的出游计划。 足下久居东京,汴梁城有什么好玩的,且一一道来,赵兴询问。 当不得,当不得。扑天雕李应连忙谦让。 古代地尊称分为几种:最最贵的称呼是陛下,意思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只敢看你脚下的台阶。陛下之后是殿下,然后是阁下。 足下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尊称,但李应只是个杂耍艺人,赵兴称呼他为足下,他自认当不起这种称呼。然而。赵兴却并不在意。他抬手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论到汴梁城的夜景,不知大官人想去什么地方。若是去买什么物品,那就去马行街,若是想看杂耍,还是去大相国寺;若是想去勾栏瓦舍,倒有两个好去处,一个是杨楼街,一个是都亭驿 秦观很急切,他打断对方的话,问:东京有何特色 李应明白了这一行人的意思,他连忙介绍:若说起东京汴梁城地,大官人可听说过汴梁十绝女坊间传说:沈姑姑的棋陈宜娘地鼓廖小小的小唱宋小娘子的百舌史慧英的撮弄媳妇徐的唱赚肖金莲地覆射文八娘地杂剧王双莲的诸宫调,外加黑mama地影戏。以上世人,那都是东京城的绝妙,不知官人想看什么,雅还是俗 廖小小居然也在其中,而且排名很高,这倒让赵兴有点惊愕:那就去廖小小出没的地方我想她活动的地方,应该算是你嘴中的雅吧,你给我们说说,廖小小常爱在哪里出现,其余的人那些雅人最喜欢在哪里活动 李应还趴在地上,他赶紧又磕了个头,回答:小的这几日正有空闲,恰好可以陪大官人逛逛,小的来领路那要去杨楼。 李应刚在擂台被打败,正想歇几日避避风头,转职做几天帮闲,恰好让他的相扑台稍微冷一冷,消减别人对他的失败印象。所以他毛遂自荐。 赵兴懒懒的回答:也罢,起来吧,诸位,收拾东西走路。 萧峰萧崎立刻跳了出来,他们肩上背着一个背包,如果有现代人在,会看出那个背包形状像现代的军挎。这军挎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萧峰萧崎兄弟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根木杖,他们还递上额外的一根红漆漆的很光滑的木杖给赵兴,这些木杖形状有点弯曲,长短都差不多大小。 赵兴接过木杖,在手里掂了掂,还没有表示,陈公川窜了出来,连声喊:这么好的事,如何没有我 赵兴吆喝一声,一行人摇摇摆摆走进了东京汴梁城的休闲世界。 当时的时间相当于现代的下班时间,时光好像在东京大街上突然放慢了脚步,成群的市民,含着香糖,打着口哨,边逛边看,仔细品评,悠闲地打这无所事事的光阴。街上有说不尽的奇丽,数不完的雅趣。 顺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杨楼门口,一条大街将街道分成两半,街对面是勾栏瓦舍,穿梭其中的人群更是磨肩比踵,三五成队的乐人,擎一二女童舞旋,唱着小词与赵兴擦肩而过,赵兴出神的望着他们的队伍,李应看到,连忙解释:大官人,这叫赶趁,也是汴梁城一景。 这不是现代南方乡间经常见到的社戏内容吗,在社戏巡街游行队伍里,艺人们也常举着一个高竿,几岁的小童身穿京剧服装,扮演着京剧里的人物,浓妆艳抹画着脸谱,在竿子上翻腾赵兴不知道现代社会把这叫什么,他现在知道,宋代把这叫赶趁。 看到赵兴露出欣赏的表情,其中一个赶趁立刻围在赵兴身边,向赵兴表演着各种动作,音乐悠扬,映衬着满街的,赵兴秦观周邦彦兄弟四个人一身华服,除了赵兴外,另三个人都算是这时代的美少年,这番情景,仿佛是一副现实的浮世绘。 这是1087年的东京汴梁城,这是一座光明之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